实习生转正庆祝宴,同事点餐24800元,结账时经理一句话他火了

发布时间:2025-10-27 13:39  浏览量:2

当那张打印着“24800元”的消费详单像一记冰冷的耳光甩在我脸上时,我居然没有第一时间发懵。

真正让我浑身血液瞬间冲上头顶,烧得耳膜嗡嗡作响的,是坐在主位上的刘经理,他用餐巾慢条斯理地擦了擦嘴角,然后轻飘飘地,带着一丝玩味的笑意,对我说了那句话。

为了这一天,为了这场所谓的“转正庆祝宴”,我在这家公司像个陀螺一样连轴转了整整六个月。每天第一个到公司,最后一个离开,办公桌上那盆快要被我养死的绿萝,见证了我吞下过多少个冰冷的面包,熬过多少个寂静的深夜。我以为,所有的隐忍和付出,终于换来了这张通往未来的门票。

可我错了。故事,得从三天前,我攥着那张转正通知书,手心冒汗地走进部门办公室的那个下午说起。

第1章 一场变了味的庆功宴

“过了!陈默,恭喜你!”

当我把签好字的转正合同递给部门经理刘建军时,他难得地露出了笑容,拍了拍我的肩膀。办公室里瞬间响起一片祝贺声,共事半年的同事们纷纷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开着玩笑。

“可以啊小子,总算熬出头了!”

“陈默,这必须得请客啊!咱们部门的规矩,新人转正,一顿大餐是跑不掉的!”

我叫陈默,一个从普通二本院校毕业,挤破头才进入这家业内小有名气的互联网公司的实习生。这六个月,我活得像个透明人,又像个万能胶。打印文件、取快递、订下午茶、整理会议纪要,甚至帮着急下班的同事遛狗,只要能做的,我都抢着干。技术上的工作更是丝毫不敢怠慢,为了一个项目,我能连续一周睡在公司的行军床上。

我不是天生就懂得讨好,只是深知自己毫无背景,唯一的资本就是这股子不怕吃亏的傻劲儿。

此刻,被众人簇拥着,我那颗悬了半年的心终于落了地。喜悦冲昏了头脑,我几乎是脱口而出:“没问题!必须请!大家想吃什么随便说,地方你们定!”

说这话时,我心里是有底的。部门里带我的老大姐赵丽华,我们都叫她赵姐,私下里跟我提过。她说部门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新人转正请客,一是图个彩头,二是感谢大家半年来的照顾。通常也就是找个差不多的火锅店或者家常菜馆,人均一百多,热闹一下就行,花不了多少钱。

我盘算过,部门一共九个人,加上我十个,就算人均两百,两千块钱也打住了。我这个月刚发了实习工资和转正后的第一个月预支薪水,凑一凑有八千多,请这顿饭,绰绰有余。

“火锅多没劲啊,每次都吃那个。”一个声音懒洋洋地插了进来。

说话的是王浩,公司的老员工,技术能力不错,但为人有些张扬,平时总喜欢对我们这些实习生指点江山。他靠在自己的工位上,转着手里的车钥匙,眼神里带着一丝不屑。

“要我说,得去点有档次的地方。城东新开的那家‘碧海阁’就不错,海鲜姿造,环境还好,也配得上咱们陈默转正这件大喜事嘛!”王浩提议道。

“碧海阁?”有同事倒吸一口凉气,“那地方可不便宜啊,听说人均奔着四位数去的。”

我心头一紧。四位数?那十个人岂不是要上万?我的笑容瞬间有些僵硬。

王浩瞥了我一眼,嘴角一撇:“哎,话不能这么说。这顿饭的意义不一样,是咱们部门的大事。再说了,刘经理也去,总不能找个路边摊吧?陈默,你说是不是?”

他把皮球踢给了我,又巧妙地搬出了刘经理。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我身上。我能说什么?说我请不起?那岂不是显得我小气,刚转正就这么不上道?这半年的努力,难道要因为一顿饭,在领导和同事心里留下个坏印象?

我喉咙有些发干,看了一眼刘经理。他正端着茶杯,慢悠悠地喝着水,脸上没什么表情,既没同意,也没反对,仿佛这件事与他无关。

这种沉默,在职场上,往往意味着默许。

我心里开始打鼓,但话已经说出口,此刻再收回来,只会更难堪。我强撑着笑脸,故作大方地说:“行,就‘碧海阁’!只要大家吃得开心,破费点也值!”

“够意思!我就说陈默这小伙子敞亮!”王浩立刻拍手叫好,仿佛打了胜仗的将军。他拿出手机,当着所有人的面,麻利地订好了“碧海阁”最大的包厢。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接下来的两天,我过得坐立难安。我偷偷上网查了“碧海阁”的评价,看着那些昂贵的菜品图片和令人咋舌的人均消费,心一点点往下沉。我甚至开始后悔,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要把话说得那么满。

赵姐看出了我的焦虑,趁着午休,把我拉到茶水间,低声问我:“陈默,你是不是有压力?王浩那个人就喜欢瞎起哄,你别往心里去。要不,我去跟刘经理说说,换个地方?”

我摇了摇头,苦笑道:“赵姐,算了。王浩当着所有人的面订的,刘经理也没反对,现在改地方,不是明摆着打他的脸吗?我不想刚转正就得罪人。”

“你这孩子,就是太实在了。”赵姐叹了口气,“到时候点菜,你机灵点,别让他瞎点。”

我点了点头,心里稍稍有了一丝安慰。我想,也许事情没那么糟,大家应该会顾及我一个新人的经济状况,点菜时手下留情吧。

然而,我还是把人性想得太简单了。

第2章 失控的菜单

周五晚上,我们一行十人浩浩荡荡地开进了“碧海阁”富丽堂皇的大门。

包厢很大,装修得古色古香,一张巨大的红木圆桌摆在中央,桌上是精致的骨瓷餐具。我被安排坐在刘经理的左手边,这个位置让我浑身不自在,如坐针毡。

服务员递上菜单,那菜单厚得像一本书,制作精美,但每一页上的价格都像针一样扎着我的眼睛。

我正想按照赵姐的嘱咐,主动把点菜权拿过来,点一些价格适中的菜。可还没等我开口,王浩已经一把从服务员手里接过了菜单。

“我来点,我来点!我对这里熟。”他笑嘻嘻地对大家说,然后又转向我,“陈默,今天你是主角,就好好坐着,点菜这种小事,交给我了。”

他话说得滴水不漏,我根本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刘经理也发话了:“嗯,王浩是美食家,让他点吧。陈默,你别拘束。”

经理都这么说了,我只能把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心里默默祈祷王浩能手下留情。

然而,我的祈祷没有丝毫作用。

“服务员,先来一只澳洲帝王蟹,三斤以上,做蒜蓉粉丝蒸。”王浩的手指在菜单上最贵的那一页上划过,语气轻描淡写,仿佛在点一盘拍黄瓜。

我感觉自己的心脏猛地抽搐了一下。我白天偷偷查过,这里的帝王蟹一斤就要近千元。

“再来一份东星斑,清蒸。”

“辽参,按位上,我们十个人。”

“还有这个法式焗龙虾,也按位上。”

……

王浩每报出一个菜名,我的脸色就白一分。赵姐在桌子底下悄悄踢了我一脚,冲我使了个眼色,示意我阻止他。

我鼓足了勇气,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对王浩说:“浩哥,是不是……点得有点多了?咱们可能吃不完,别浪费了。”

王浩头也没抬,翻着菜单说:“哎,不多不多。难得聚一次,又是给陈默你庆祝,必须吃好喝好。再说了,有刘经理在,菜品上怎么能寒酸?”

他又一次把刘经理当成了挡箭牌。

我求助似的看向刘经理,希望他能说句公道话。可刘建"军只是淡淡地看着我们,嘴角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丝毫没有要插手的意思。他似乎很享受这种置身事外的观察者角色。

其他同事有的低头玩手机,有的交头接耳,仿佛这场与自己无关的盛宴,唯一的乐趣就是看我这个“主角”如何收场。

我彻底绝望了。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请客,而是被绑上了一场精心设计的祭台,成了那个唯一的祭品。

“酒水呢?”服务员恭敬地问。

“来两瓶茅台。”王浩大手一挥,敲定了最后一笔,也是最致命的一笔消费。

当那两瓶包装精美的白酒被端上桌时,我感觉自己的呼吸都停滞了。

这顿饭,我吃得食不知味。桌上摆满了山珍海味,每一道菜都像艺术品,但我一口都咽不下去。我的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这顿饭到底要多少钱?我该怎么办?

同事们推杯换盏,高声谈笑,说着恭喜我的话,赞美着菜肴的美味。王浩更是满面红光,频频向刘经理敬酒,大谈特谈部门未来的发展。刘经理话不多,但每当王浩敬酒,他都会抿上一口,眼神则时不时地飘向我,那眼神里有审视,有探究,还有一种我读不懂的深意。

我觉得自己像个小丑,一个被众人围观的、付不起账单的小丑。

每一分钟都无比煎熬。

终于,这场漫长的“盛宴”接近了尾生。当服务员拿着POS机和长长的账单走进包厢时,喧闹的气氛瞬间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再一次,齐刷刷地落在了我的身上。

第3章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句话

“先生,您好,一共消费两万四千八百元,请问是刷卡还是扫码?”服务员的声音清脆悦耳,但听在我耳朵里,却如同惊雷。

两万四千八百。

这个数字像一颗子弹,精准地击穿了我所有的心理防线。

我感觉全身的血液都凝固了,手脚冰凉。我所有的积蓄,包括下个月要交的房租和生活费,加起来也才八千多块。这两万多的窟窿,我拿什么去填?

包厢里死一般的寂静。

同事们脸上的表情很精彩,有惊讶,有同情,但更多的是一种事不关己的看戏心态。王浩似乎也有些意外这个数字,他挠了挠头,眼神躲闪,不敢看我。

我僵硬地坐在那里,大脑一片空白,手心里全是冷汗。我甚至能听到自己“咚咚”的心跳声,每一次跳动都像在质问我的无能和愚蠢。

我该怎么办?打电话给父母?他们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一辈子省吃俭用,这两万多块是他们小半年的收入。我怎么开得了这个口?跟朋友借?我刚毕业,身边的朋友也都是月光族,谁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

还是说,当着所有人的面,承认我付不起?

那我的脸,我的自尊,我在公司刚刚建立起来的一切,都会在瞬间崩塌。我甚至能想象到明天公司茶水间里,大家会如何议论我这个“打肿脸充胖子”的傻瓜。

就在我陷入绝望的深渊时,一直沉默的刘经理终于开口了。

他用餐巾慢条斯理地擦了擦嘴角,然后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在上面的茶叶。他的目光扫过我惨白的脸,然后缓缓地,带着一丝玩味的笑意,对我说:

“小陈,你看,这顿饭,考验的不仅仅是你的钱包。”

他顿了顿,似乎很满意自己制造出的悬念,继续说道:“更考验的,是你的格局,和你处理事情的能力。大家说,对不对啊?”

这句话,像一把淬了毒的匕首,狠狠地插进了我的心脏。

格局?处理事情的能力?

我猛地抬起头,死死地盯着刘建军。

在这一瞬间,所有的委屈、愤怒、不甘,像火山一样从我的胸腔里喷涌而出。

我明白了。

从王浩提议“碧海阁”时他的默许,到点菜时他的纵容,再到此刻这句轻飘飘的风凉话,这一切,根本就不是一场简单的庆功宴。

这是一场针对我的,精心设计的“测试”。

他们想看我如何应对这个烂摊子,想看我窘迫、无助、摇尾乞怜的样子。他们把我的尊严踩在脚下,还要给这种羞辱冠上一个“考验格局”的冠冕堂皇的理由。

我辛辛苦苦,兢兢业业干了半年,换来的不是认可和尊重,而是一场价值两万四千八百块的羞辱。

去格局!

去处理事情的能力!

一股滚烫的热流直冲我的天灵盖,烧掉了我所有的理智和隐忍。

我“噌”地一下站了起来,椅子因为动作过猛,向后滑出,发出一声刺耳的摩擦声。

整个包厢的人都被我吓了一跳。

我看着刘建军,看着他那张依然挂着浅笑的脸,一字一句地开口,声音因为极度的愤怒而微微颤抖。

“刘经理,我今天算是明白了。”

第4章 愤怒的宣泄

我的声音不大,但在寂静的包厢里,每个字都清晰得像一颗石子砸在冰面上。

所有人都愣住了,包括刘建军。他脸上的笑容凝固了,显然没料到我这个一向温顺听话的实习生敢当众顶撞他。

“你明白什么了?”他微微眯起眼睛,语气里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

我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颤抖,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最后重新落回到刘建军的脸上。

“我明白了,这顿饭,根本就不是什么庆功宴,而是您给我上的一堂课,对吧?”我扯了扯嘴角,露出了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一堂关于‘格局’的课。”

“我一个月实习工资三千五,转正后工资八千。我爸妈是普通工人,我每个月还要给家里寄一千块钱。我住着一个月两千块的合租房,每天挤一个半小时的地铁上班。我为了省钱,午饭从来不敢超过二十块。”

我像是在说别人的故事,语气平静得可怕。

“我拿到转正通知书的时候,是真的高兴。我是真心实意地想请大家吃顿饭,感谢大家半年来的照顾。按照我们部门的‘规矩’,找个火锅店,花个一两千,我觉得我负担得起,也对得起这份心意。”

我的目光转向王浩,他已经把头埋得很低,不敢与我对视。

“但是王浩提议来‘碧海阁’,您没反对。王浩点这些天价菜的时候,您也没阻止。现在,账单来了,两万四千八,您跟我谈‘格局’?”

我的音量不自觉地提高了,胸口的怒火越烧越旺。

“什么是格局?难道格局就是打肿脸充胖子,为了所谓的面子,让一个刚毕业、一无所有的年轻人背上他根本无力承担的债务吗?”

“什么是处理事情的能力?难道就是让我现在打电话给我那省吃俭用的父母,哭着让他们给我打钱来付这顿饭钱吗?还是说,让我跪下来求您,求您这位高高在上的领导,帮我解围?”

“刘经理,您是领导,您有钱,您或许觉得这两万多块不算什么。但对我来说,这可能是我接下来大半年的饭钱!是我生病时救急的钱!是我对未来的所有希望!”

说到最后,我的眼眶红了,声音也带上了哭腔,但腰杆却挺得笔直。

“我承认,我没钱,我没您口中的那种‘格局’!我的格局,就是凭自己的本事吃饭,凭自己的真心待人!我的格局,就是一分汗水换一分钱,花得心安理得!我的格局,就是不坑人,不害人,不做亏心事!”

“这顿饭,我不请了。或者说,我请不起!”

我从钱包里掏出五百块钱,这是我原本准备请客的预算上限,我把它重重地拍在桌子上。

“这是我该付的钱!我吃了多少,喝了多少,我心里有数!剩下的两万四千三百块,谁点的,谁有‘格局’,谁来付!”

说完,我不再看任何人,抓起自己的外套,转身就走。

当我拉开包厢门的那一刻,我听到了身后传来赵姐焦急的呼喊:“陈默!陈默你别冲动!”

但我没有回头。

走出“碧海阁”的大门,夜晚的冷风吹在脸上,我滚烫的头脑瞬间清醒了许多。我没有坐车,而是一个人,沿着空无一人的街道,漫无目的地走着。

眼泪,终于不争气地流了下来。

我不知道自己走了多久,也不知道走到了哪里。我只知道,我的工作可能保不住了。当众顶撞直属领导,撕破脸皮,在任何一家公司,这都等同于自毁前程。

可是,我后悔吗?

不。

那一刻,我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就像一个一直被压抑着的人,终于挣脱了枷锁,发出了第一声属于自己的呐喊。

也许我失去了这份工作,但我保住了我的尊严。

第5章 一通意料之外的电话

那个周末,我过得浑浑噩噩。

我关掉了手机,把自己锁在小小的出租屋里,两天两夜没出门。我反复思考着那天晚上发生的一切,设想着周一回到公司会面临怎样的狂风暴雨。被辞退是大概率事件,甚至可能连这个月的工资都拿不到。

我一遍遍地问自己,如果时间倒流,我还会那么冲动吗?

答案依然是肯定的。

有些底线,一旦退让,就再也回不去了。

周一早上,我怀着一种奔赴刑场的心情,走进了公司。出乎意料的是,办公室里异常安静。同事们看到我,眼神都有些复杂,带着同情、尴尬,还有一丝敬畏。没有人像我预想的那样对我指指点点。

王浩的工位是空的,听旁边的人说,他请了病假。

赵姐看到我,立刻把我拉到一边,脸上满是担忧:“陈默,你没事吧?那天晚上……唉,你太冲动了。”

“赵姐,我没事。大不了就是走人。”我故作轻松地笑了笑。

“那天你走后,场面尴尬得要死。”赵姐压低了声音,“最后还是刘经理把账结了。他的脸黑得像锅底一样,一句话没说就走了。王浩被他留在最后,也不知道被骂了些什么,第二天就请假了。”

我心里五味杂陈。

一整个上午,我都提心吊胆地等着HR或者刘建军的电话。然而,什么都没有发生。刘建军甚至都没来办公室,听说是去总部开会了。

这种悬而未决的状态,比直接给我一刀更折磨人。

下午快下班的时候,我的手机响了。是一个陌生号码。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

“是陈默吗?”电话那头的声音有些沙哑,但很沉稳。

“我是,请问您是?”

“我是刘建军。”

我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你现在有时间吗?来公司楼下的咖啡厅,我有些话想跟你说。”他的语气很平静,听不出喜怒。

“好。”我挂了电话,感觉手心又开始冒汗。

我走进咖啡厅,刘建军已经坐在一个靠窗的位置了。他没有穿平时那身笔挺的西装,只穿了一件深色的夹克,看起来比在公司时少了几分凌厉,多了几分疲惫。桌上放着两杯咖啡,其中一杯显然是给我点的。

我在他对面坐下,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那天晚上的事,是我不对。”

刘建军的第一句话,就让我愣住了。我准备了一肚子的说辞,准备好了接受任何批评甚至羞辱,却唯独没准备好听到一句道歉。

他端起咖啡喝了一口,眼神有些复杂地看着我:“我承认,我确实是想‘考验’你一下。但我的方式,错了,错得很离谱。”

他叹了口气,像是陷入了某种回忆。

“我年轻的时候,跟你一样,也是从底层一点点爬上来的。那时候,我带的一个项目出了大问题,合作方故意刁难,在酒桌上把我往死里灌,逼我签一份不平等协议。我当时没撑住,为了保住项目,签了。结果公司损失惨重,我也背了黑锅,被下放了好几年,差点翻不了身。”

我静静地听着,没想到他还有这样的过去。

“从那以后,我就留下了一个心病。我总觉得,一个男人,尤其是要做大事的人,不仅要有业务能力,更要有抗压能力,要有手腕,要有‘格局’。我带过的很多人,业务上都是一把好手,但一遇到棘手的、需要变通和承压的事情,就掉链子。”

“我看好你,陈默。”他看着我的眼睛,很认真地说,“你这半年做的所有事,我都看在眼里。你踏实、肯干、有韧劲,技术学得也快,是个好苗子。所以,我才想用这种极端的方式,看看你的底线和应变能力。”

“我以为,你会用更‘聪明’的方式来解决,比如私下找我求助,或者找个借口先把账记下。我没想到,你会选择最刚烈的一种方式,当众把桌子掀了。”

刘建军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苦笑:“你那一巴掌,不光是打在了王浩和我的脸上,也打醒了我。我忘了,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用我当年的那种方式去证明自己。你说的对,凭本事吃饭,凭真心待人,这才是最朴素,也最硬的‘格局’。”

“王浩那边,我已经处理了。他那个人,业务还行,但心术有些不正,总想投机取巧。这次也是他揣摩错了我的意思,想拍马屁,结果拍到了马腿上。我已经让他停职反省了。”

“至于你,”他看着我,“公司不会辞退你。我希望你还能留下来。当然,如果你觉得在这里待着不舒服,想离开,我也理解,我会帮你写推荐信,这个月的工资和奖金,一分都不会少你的。”

说完,他把一张银行卡推到我面前。

“这里面是两万四千八百块。那天晚上的饭钱,不该由你我任何一个人出,应该由犯错的人来承担。这笔钱,我已经让王浩还给我了。现在,物归原主。”

我看着桌上的那张卡,又看了看眼前这个与我印象中判若两人的刘建军,一时间,百感交集。

第6章 新的开始

我最终没有收下那张卡。

“刘经理,这钱我不能要。”我把卡推了回去,“那天晚上我也有冲动的地方,话说得太重。这顿饭就当我请了,只是方式不太体面。就当是……给我自己也上一课吧。”

刘建军深深地看了我一眼,眼神里有惊讶,但更多的是赞许。他点了点头,收回了卡。

“好小子,有种。”他笑了,那是我们认识半年来,我见他笑得最真诚的一次,“不过,这顿饭必须我来请。不是作为你的领导,而是作为向你道歉的前辈。”

他坚持把钱通过微信转给了我,我推辞不过,只好收下。

那天下午,我和刘建军在咖啡厅里聊了很久。我们聊工作,聊理想,聊各自的过去。我第一次发现,这个平时不苟言笑的领导,其实也有着自己的脆弱和坚持。而他,也第一次真正看到了我这个实习生温顺外表下的棱角和骨气。

那道因为一顿饭而产生的巨大鸿沟,在坦诚的交流中,似乎被填平了。

回到公司后,一切都变了,又好像什么都没变。

王浩最终还是离职了。据说他觉得没脸再待下去,自己提了辞呈。部门里的同事们对我,态度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以前,他们把我当成一个好使唤的、没脾气的后辈。现在,他们开始真正地尊重我,把我当成一个平等的同事来对待。

赵姐私下里跟我说:“陈默,你那天晚上的爆发,把所有人都镇住了。也让大家明白了一个道理,老实人,不是好欺负的人。”

我和刘建军的关系,也进入了一种新的模式。他依然是那个要求严格的领导,但在工作之外,他会像个兄长一样,提点我,教我很多职场上的道理。他不再用那些所谓的“压力测试”来考验我,而是把更重要的项目交给我,让我在实战中成长。

有一次加班晚了,他开车送我回家。路上,他忽然说:“陈默,你知道我最欣赏你哪一点吗?”

我摇了摇头。

“是你的‘真’。”他说,“在职场这个大染缸里,很多人为了往上爬,慢慢都磨掉了自己的本色,变得虚伪、圆滑。但你没有。你保留了那份最宝贵的真诚和底线。那天晚上,你拍在桌子上的,不止是五百块钱,更是你的骨气。这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格局’。”

我笑了。原来,我一直苦苦追求的,想要证明给别人看的“格局”,我本身就拥有。只是,它的定义,与我想象中的完全不同。

几个月后,我用自己攒下的第一笔项目奖金,在一家很普通的家常菜馆,重新请了部门的同事们吃饭。这次,刘经理和赵姐都来了,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简单的菜,聊着家常,气氛却前所未有的融洽和温暖。

结账的时候,一共花了不到一千块钱。我拿着账单,心里无比踏实。

我回头看了一眼包厢里笑语晏晏的同事们,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给每个人的脸上都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

我忽然明白,一场真正的庆功宴,价值不在于菜单上的数字有多昂贵,而在于举起酒杯的每一个人,是否都怀着一颗真诚的心。

而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那些真正能支撑我们走得更远的,从来不是虚假的排场和昂贵的标签,而是我们内心深处,那份不肯妥协的坚持和永远滚烫的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