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报,伦敦铜库存跌破14万吨!逼空一触即发与即将到来的价格狂飙
发布时间:2025-10-23 15:30 浏览量:3
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一场围绕铜的“完美风暴”正在悄然酝酿。当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于宏观经济波动时,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铜市场,一个由极低库存、天量持仓和未来供应缺口共同构成的“火药桶”已经准备就绪,只待一个火花,便可能引爆一场史诗级的逼空行情,将铜价推向令人难以置信的高度。
当前全球铜库存市场呈现出一种极端的、前所未有的分化态势。
一方面,是COMEX市场堆积如山的显性库存。大量铜被集中于此,形成了看似充足的全球供应缓冲。然而,这更像是一个“虚假的繁荣”。市场普遍认为,这部分库存大多被锁定在复杂的融资交易中,或因物流和价差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流向全球其他市场,尤其是LME的交割体系。它就像一个被锁住的巨大水库,看着水量充沛,却无法解救下游的干渴。
另一方面,是LME市场持续枯竭的库存。作为全球铜定价的核心枢纽,LME的库存水平是市场供需最直观的“晴雨表”。如今,这根“晴雨表”正指向极度危险的水平——LME铜库存已跌破14万吨大关,并仍在不断下滑。这个数字不仅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平,更与庞大的持仓量形成了骇人的对比。
如果说库存是燃料,那么持仓量就是导火索。当前,LME铜的持仓量维持在32万手左右。让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换算:
1手LME铜合约 = 25吨
32万手合约 = 32万 * 25吨 = 800万吨
这意味着,有高达800万吨的铜交易量(买方与卖方的合约总和)需要在未来某个时间点通过平仓或实物交割来了结。而当前LME仓库里可用于交割的实物铜,却只有不到14万吨。
持仓量与库存量的比值超过了57:1!
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它表明,市场上的空头(卖方)在理论上承诺卖出远超现有现货供应量的铜。一旦大量买方要求实物交割,或者空头因无法获得现货而被迫平仓,市场将瞬间失去流动性平衡,价格将进入失控的螺旋式上涨。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已经清晰可见——那就是2025年第四季度即将到来的铜供应偏紧预期。
根据多家权威机构的预测,由于矿山品位下降、新项目投产延迟、以及地缘政治对主要产铜国供应的扰动,全球精炼铜供应将在2025年下半年出现明显的缺口。与此同时,需求端却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全球能源转型(电动汽车、风电、光伏)、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建设以及各国电网升级,都在持续创造对铜的刚性需求。
当2025年Q4来临,当消费商发现现货市场采购困难,当LME库存因持续流出而接近“零库存”时,市场的恐慌情绪将被彻底点燃。届时,COMEX的库存即便想“驰援”,也可能因时间、成本和物流障碍而远水难救近火。
一场经典的逼空行情很可能将按以下剧本上演:
近月合约逼抢: 随着交割月临近,持有大量空头头寸的交易者发现,市场上几乎没有可供交割的现货铜。他们被迫从市场上抢购有限的现货,或者回补(买入)自己的空头头寸。
现货价格飙升: 对现货的疯狂抢购将导致LME现货铜价格(Cash)相对于远期期货价格出现急剧拉升,形成深度“现货升水”结构。这是逼空行情最典型的特征。
空头踩踏平仓: 深度现货升水意味着持有空头合约的成本每天都在急剧增加(仓储、融资等)。这将引发空头的恐慌性踩踏,不计成本地买入平仓,进一步推高各个期限的合约价格。
价格发现失灵与惊人涨幅: 在极端情况下,价格将脱离基本面,由资金的恐慌程度决定。历史高位将被轻松突破,铜价在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出现50%甚至更高的涨幅,将不再是天方夜谭。整个产业链将面临成本失控的巨大压力。
综上所述,LME铜市场正处在一个历史性的临界点。极低的库存、天量的持仓、即将到来的供应缺口,以及被“锁死”的COMEX库存,这四大要素共同构成了一个近乎完美的逼空模型。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既是巨大的风险,也是千载难逢的机遇。而对于实体企业,尤其是铜的下游消费商,现在就必须开始警惕,并考虑通过套期保值等手段来锁定未来成本,否则可能在即将到来的价格风暴中面临灭顶之灾。
当然,市场永远存在变数。若全球经济突然陷入深度衰退导致需求崩塌,或有大量隐性库存意外释放,这场风暴或许能够得以避免。但就目前所有迹象来看,伦敦铜市场的多头已经占据了绝对有利的地形,一场惊心动魄的多空对决,已然箭在弦上。全球市场,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