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我被开除,我问厂长:你知道我爸是谁吗?厂长:哪凉快哪待着

发布时间:2025-10-19 17:37  浏览量:4

1979年春天,红星机械厂的梧桐叶子还没完全展开,陈建军就在车间里打起了哈欠。

九点半,比规定上班时间晚了整整一个小时。

“你又迟到了。”车间主任李师傅走过来,脸上带着无奈。

陈建军慢悠悠地脱下外套,“李师傅,这点小事就别计较了。”

李师傅眉头紧皱。

这已经是陈建军这个月第七次迟到了。

作为车间主任,他心里清楚陈建军仗的是什么——父亲陈志远是省里的副厅长,主管工业生产。

三年来,陈建军非但没有丝毫长进,反而越来越放肆。

经常在车间里大声说话,打断别人工作。

同事们敢怒不敢言。

“今天有一批重要零件需要检验,你负责质量把关。”李师傅指着生产线上刚下来的一堆齿轮。

陈建军瞥了一眼,随手拿起几个齿轮翻看几下,“没问题,都合格。”

“你这样检查能行吗?”李师傅满脸担忧。

“我干这行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这点眼力还是有的。”陈建军不耐烦地摆手。

李师傅摇摇头,默默走开。

他在厂里干了二十多年,像陈建军这样狂妄的年轻人还是第一次遇到。

下午三点,陈建军又开始收拾东西准备下班。

按规定,下班时间是五点半,他这又是提前两个半小时。

傍晚时分,夕阳斜照进车间。

工人们还在紧张工作,为了完成当月生产任务加班加点。

“师傅,那批齿轮有问题。”小王跑过来,手里拿着一个明显变形的齿轮。

李师傅接过齿轮仔细查看,脸色瞬间铁青。

这批齿轮尺寸严重超标,根本无法使用。

而这正是陈建军下午检验过的产品。

“马上停止生产,所有人检查自己负责的环节。”李师傅大声喊道。

车间里顿时乱成一团。

经过两小时仔细排查,问题找到了:由于陈建军疏忽检验,一批不合格毛坯件进入加工流程,导致整条生产线产品都出现质量问题。

“这下麻烦大了。”张大爷叹气,“这批货要出口的,客户催得很急。”

李师傅拿起电话,“王厂长,车间出了大问题,您能过来一趟吗?”

王建国接到电话时正在家里吃晚饭。

听说车间出了质量事故,立刻放下碗筷,骑自行车赶到厂里。

红星机械厂的夜晚格外安静,只有车间还亮着灯。

王建国推开门,看到工人们围在生产线旁讨论。

“王厂长来了。”有人喊了一声,工人们让开路。

王建国走到生产线前,拿起一个废品齿轮仔细查看。

作为在机械行业摸爬滚打二十年的老技术员,他一眼就看出问题严重性。

“损失有多大?”王建国沉声问。

“这批货总共三千件,直接损失八千多块钱。”李师傅报告,“加上耽误工期和重新生产成本,总损失接近一万块钱。”

一万块钱,在1979年不是小数目。

普通工人月工资才三十多块,这相当于二十多个人一年工资总和。

“责任人是谁?”王建国声音更严厉。

李师傅犹豫一下,如实回答:“陈建军负责质量检验,他签了字。”

王建国点点头,“先处理现场,明天一早我要看到详细事故报告。”

第二天早上,陈建军照例九点半才到厂里。

刚走进车间就感觉到异样气氛。

平时热闹的车间静得出奇,工人们都用奇怪眼神看着他。

“昨天你检验的那批齿轮出了大问题,整条生产线都停了。”李师傅走过来,神情严肃。

陈建军脸色瞬间变白,“怎么可能?我明明检查过了。”

“你看看这个。”李师傅拿出变形齿轮,“这样的产品你也能签字通过?”

陈建军接过齿轮,手微微颤抖。

这个齿轮变形很明显,连外行都能看出问题。

他想起昨天下午匆忙检验的情形,心里开始发慌。

“可能是我看漏了,不过这种事情很难避免。”陈建军试图辩解。

上午十点,人事科老刘找到陈建军,“小陈,你跟我来一趟。”

人事科办公室里除了老刘,还坐着几个科室负责人,气氛格外严肃。

“陈建军同志,经过厂部研究决定,鉴于你工作态度恶劣,造成重大质量事故,现决定给予你开除处分。”老刘正式宣布。

陈建军整个人愣在那里。

开除?这怎么可能?他可是陈副厅长的儿子,谁敢开除他?

“你们是不是搞错了?就这点小事,至于开除吗?”陈建军声音颤抖。

“小事?”老刘冷笑,“造成近万元损失,这叫小事?陈建军,你的工作态度我们都看在眼里,这次事故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要见王厂长。”陈建军站起来,声音带着威胁,“这个决定我不接受。”

“厂长很忙,没时间见你。况且这决定已经经过厂党委讨论通过,不会改变。”老刘毫不客气。

陈建军拿着开除通知书走出人事科,整个人恍惚,在厂区里漫无目的地走着。

02

下午两点,陈建军直接闯进厂长办公室。

王建国正和几个科室主任开会,讨论如何挽回这次质量事故损失。

“王厂长,我有话要跟你说。”陈建军推门而入,完全不顾会议还在进行。

王建国皱眉,对其他人说:“你们先出去,我们单独谈谈。”

等办公室只剩两人,王建国才抬头看着陈建军,“有什么事?”

“王厂长,开除我的决定是不是太草率了?”陈建军试图保持镇定,“我承认这次确实有疏忽,一次错误就开除,是不是太严厉?”

王建国放下手中的笔,仔细打量着面前这个年轻人。

三年来,陈建军的表现他都看在眼里。

迟到早退、工作敷衍、态度傲慢,这些问题早就积累很久。

“陈建军,你觉得这只是一次错误吗?”王建国语气平静,“三年来,你迟到了多少次?早退了多少次?有多少次工作没按要求完成?”

陈建军被问得哑口无言。这些事情确实都存在,而且他从来没反省过。

“可是其他人也有迟到早退的。”陈建军开始辩护。

“其他人有造成一万块钱损失吗?”王建国反问,“其他人有你这样的工作态度吗?”

陈建军感到被逼到墙角,情急之下说出了那句话:“王厂长,你知道我爸是谁吗?”

办公室里顿时安静,只能听到墙上挂钟的嗒嗒声。

王建国缓缓抬起头,看着陈建军的眼睛。

“你哪里凉快哪里待着,不要耽误大家工作。”王建国语气依然平静,仿佛在说微不足道的小事。

他万万没想到,王建国会如此直接地拒绝他。

“王建国,你会后悔的。”陈建军脸涨得通红,“我爸是省里副厅长,你一个小小厂长,敢跟省里作对?”

王建国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外面厂区,“陈建军,你父亲是什么官我知道。但在这个厂里,我只认工作表现,不认关系背景。”

“你等着瞧。”陈建军狠狠摔门而出。

当晚,陈建军回家把事情告诉了父亲陈志远。

陈志远听完,,他当然知道作为省里副厅长自己的儿子被开除意味着什么。

“你先回房间,这件事我来处理。”陈志远语气平静,但眼神透着威严。

第二天一早,陈建军特意起得很早,在红星机械厂门口等着看热闹。

工人们议论着昨天发生的事,陈建军被开除的消息已传遍整个厂子。

“陈建军真的会被开除吗?”有人小声问。

“他爸可是省里干部,这事怕没那么简单。”另一个人摇头。

陈建军站在厂门对面,远远看着这一切。

他心里说不出的得意,仿佛已看到王建国低头认错的场面。

上午九点,厂长办公室电话响了。

王建国接起电话,听筒里传来陌生声音。

“是王建国吗?我是省工业厅办公室小李。”

王建国心跳瞬间加快,“是我,请问有什么指示?”

“陈副厅长让我通知您,明天上午十点到省里开会,有重要事情宣布。”

这个电话来得太巧,就在开除陈建军第二天。

王建国坐在椅子上沉思很久,他心里很清楚,这次去省里意味着什么。

消息很快传到陈建军那里。

他在厂门口等了一上午,终于等到这个好消息。

“哈哈,我就说嘛,我爸怎么可能不管这事。”陈建军对着朋友说,“明天王建国就得乖乖跑到省里去认错。”

下午,王建国把主要科室负责人召集开会。

大家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会议室气氛格外凝重。

“同志们,明天我要去省里开会。”王建国环视一圈,“不管发生什么,大家都要坚持原则,把工厂工作做好。”

“王厂长,会不会有什么问题?”人事科老刘担心地问。

“该来的总会来。”王建国表情平静,“我们做得对不对,心里都清楚。”

当天晚上,陈建军兴奋得睡不着。

他已在心里想好,等王建国认错后,自己要提什么条件。

不仅要撤销开除决定,还要让王建国当着全厂工人面道歉。

与此同时,王建国也翻来覆去睡不着。

他想起三年前刚接任厂长时的情形,想起这些年为发展工厂所付出的努力。

如果因为这事被撤职,所有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但他不后悔自己的决定。

作为厂长,如果连最基本原则都不能坚持,就不配做这个厂长。

第二天早晨,王建国骑自行车出发去省城,路上春风阵阵,心情却如铅块般沉重。

省工业厅大楼在春日阳光照射下显得庄严。

王建国骑车来到大楼门前,看着这座代表权力的建筑,心情复杂。

“您是红星机械厂王建国厂长吧?”门卫看了来访登记,“请跟我来,陈副厅长在三楼会议室等您。”

王建国跟着门卫上楼,心跳越来越快。

推开会议室门,看到了陈志远。

这个五十多岁的中年男人坐在主席位上,表情严肃。

“王厂长,请坐。”陈志远指着对面椅子。

王建国坐下后,会议室陷入短暂沉默。

陈志远仔细打量着这个比自己小十多岁的厂长。

“王厂长,我儿子在你们厂的情况,我都了解了。”陈志远终于开口。

王建国心里一紧,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压力。

“作为父亲,我必须向你道歉。”陈志远的话让王建国大吃一惊,“建军从小被我们宠坏了,到了社会上不知天高地厚。”

王建国愣住了,这完全不是他预想的场面。

“王厂长,我调查了建军在厂里的表现,也了解了这次质量事故详细情况。”陈志远声音沉重,“说实话,如果我是厂长,可能早就开除他了。”

“王厂长,我知道开除建军是正确决定。但作为父亲,我还是想请求您给他一次机会。”陈志远站起身,“不是恢复工作,而是让他在其他岗位重新开始。”

王建国被这种诚恳态度感动。眼前这个副厅长,完全没有他想象中的官威和霸道。

“我想把建军送到基层锻炼,从最基础工作做起。”陈志远眼神带着期望,“希望他能在艰苦环境中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

03

这时,会议室门突然打开,一个工作人员走进来。

“陈副厅长,不好意思打扰您。省里紧急通知,今天下午有个表彰大会,需要您主持。”

陈志远看看手表,“什么表彰大会?”

“表彰全省优秀厂长的大会,王建国厂长也在受表彰名单上。”

王建国听到这话,整个人都愣住了。

他完全没想到自己会被评为优秀厂长,更没想到会在这种场合下得知这消息。

陈志远转头看着王建国,脸上露出欣慰笑容,“王厂长,恭喜您。看来省里对您的工作非常认可。”

“红星机械厂在您领导下,产值连续三年增长,质量管理也做得很好。这次出口订单虽然出了问题,但您能及时发现并严肃处理,说明管理到位。”工作人员详细解释。

王建国这才明白,原来省里早就在关注红星机械厂发展,这次表彰是对他多年工作的肯定。

下午的表彰大会在省政府大礼堂举行。

王建国站在主席台上,接过“全省优秀厂长”荣誉证书和奖牌。

台下掌声雷动,他心情异常激动。

“王建国同志在担任红星机械厂厂长期间,坚持原则,严格管理,使工厂面貌焕然一新。”主持人宣读着表彰词。

台下的陈志远看着台上的王建国,心里五味杂陈。

他想到自己的儿子,想到那句“你知道我爸是谁吗”,脸上露出苦笑。

表彰大会结束后,陈志远找到王建国。

“王厂长,今天的事情让我很惭愧。”陈志远诚恳地说,“我儿子用我的名义威胁您,我代表他向您道歉。”

“建军的那种行为,是对党的干部形象的抹黑,也是对您工作的干扰。我会严肃处理这件事。”

当天傍晚,王建国骑自行车回到红星机械厂。春日夕阳西下,把整个厂区染成金黄色。工人们看到厂长回来,都围了上来。

“王厂长,听说您被评为优秀厂长了?”李师傅兴奋地问。

王建国拿出荣誉证书和奖牌,工人们立刻爆发出热烈掌声。

这是对他们厂长的认可,也是对整个红星机械厂的认可。

陈建军还在厂门口等着,看到王建国满面春风地回来,心里顿时凉了半截。

第二天,陈志远亲自来到红星机械厂。

他要当着全厂工人的面,对儿子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

“同志们,我是陈建军的父亲。”陈志远站在厂区广场上,声音响亮,“今天我来这里,是要为我儿子的错误行为向大家道歉。”

工人们都围过来,场面异常安静。

“建军在工厂的表现,我都了解了。作为父亲,我没有教育好孩子,让他养成这样的坏习惯。”陈志远声音有些颤抖,“他仗着我的职务,在厂里胡作非为,这种行为绝对不能容忍。”

陈建军站在人群中,脸红得像苹果。

从来没有人在公开场合这样批评过他,更别说是自己的父亲。

“从今天开始,建军将被送到农村插队锻炼。希望艰苦环境能让他学会做人的道理。”陈志远宣布了对儿子的处理决定。

工人们听了这话,都感到震惊。

一个副厅长的儿子,竟然要被送去插队,这在当时很少见。

一个月后,陈建军被送到苏北贫困村庄插队。

在那里,他要和农民一起干最苦最累的农活,体验真正的生活。

王建国继续担任红星机械厂厂长,在他带领下,工厂发展越来越好。

那次质量事故的损失很快就通过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得到补偿。

多年以后,陈建军从农村回来,已经变成完全不同的人。

他找到王建国,诚恳地为当年行为道歉。

“王厂长,当年是我不对,请您原谅。”陈建军深深鞠躬。

王建国看着面前这个已经成熟的年轻人,欣慰地笑了。

“过去的事就过去了,重要的是你现在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春风又起,红星机械厂的梧桐叶子绿了又黄,黄了又绿。

春天发生的故事,成了一面镜子,照出了不同人的品格和选择。

有的人因为权势而迷失自己,有的人因为坚持原则而赢得尊重。

时光荏苒,红星机械厂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当地明星企业。

王建国也从普通厂长,成长为受人尊敬的企业家。

而陈建军,经过农村磨练,也成为踏实能干的技术员。

那次被开除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让他明白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