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戈壁“为人民服务”地标遭破坏,官方介入调查!
发布时间:2025-10-15 16:51 浏览量:5
从万米高空清晰可见的“为人民服务”标语,在戈壁滩上沉默屹立了近60年后,却在越野车的轮胎下伤痕累累。
“左边是个人,右边是个民,他就在‘人民’中间搞破坏!”自媒体博主陆遥在卫星地图上发现,新疆哈密戈壁滩上的“为人民服务”标语周围出现了奇怪的“圈圈”。
这些由解放军第八航空学校官兵于1967年建造的巨型地标,曾是飞行学员的“空中灯塔”。如今却遭到越野车漂移破坏,车辙印深深碾过“人民”二字。
10月12日,哈密市委、市政府组织公安、文旅、生态环境及林草部门召开研判会商会议,官方已介入调查。
01 卫星发现地标破坏的发现源于一次偶然。陆遥是一名历史地理爱好者,今年9月,他在浏览卫星地图时,偶然发现哈密戈壁深处的“为人民服务”巨型大字周围出现了异常的圆形痕迹。
这些痕迹与历史图片对比明显像是某些户外爱好者开车留下的漂移痕迹。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陆遥决定驱车前往现场一探究竟。从成都到哈密,他跨越2000多公里,终于找到了这片位于戈壁深处的标语。
眼前的景象令人痛心:“人”和“民”二字之间布满了车辆漂移产生的沟壑,深度可达一丈。这些伤痕在广袤的戈壁上显得格外刺眼。
02 历史烙印这些标语并非普通的地标,它承载着一段感人至深的历史故事。
上世纪6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航空学校在新疆和田骆驼圈机场成立。在培训过程中,学校发现机场周边缺乏明显地标,新手飞行员在广袤戈壁上很容易迷航。
当时,八航校二团领航主任季臣业提出解决方案:没有地标,就自己创造地标。
在季臣业的带领下,官兵们用最简陋的工具——经纬仪、皮尺、铁锹,在戈壁滩上开始了这项艰巨的工程。
他们需要刮除地表深色砾石层,露出底下浅色碱土,通过这种对比形成从空中可见的标语。
其中,“为人民服务”每个字长宽各达50米,规模宏大。
03 建造奇迹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八航校的官兵们展现了惊人的毅力。
戈壁滩地表覆盖着一层黑色戈壁石,其下是坚硬的黄色土壤。这样的地形即使历经上百年,也不会有太大改变。
确定标语内容和建造位置后,有书法功底的季臣业亲自绘制字样,并在戈壁滩上画出字的轮廓。
战友们随后动手将轮廓内的戈壁石移走,紧密排布在字的轮廓上。
经过几十名官兵数月的奋战,五处巨型标语终于建成。它们围绕着骆驼圈机场,内容包括“为人民服务”、“只争朝夕”等。
这些标语成为飞行学员重要的导航地标,为培养飞行员立下汗马功劳。
八航校培养出了包括航天英雄杨利伟在内的众多优秀飞行人才。
面对遭破坏的标语,陆遥决定自费进行修复。他找来了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一起加入修复行动。
修复工作并不轻松。他们首先需要找到与原地表相同的砾石,以保持标语的原貌。
在广袤的戈壁滩上,他们搜寻了两天两夜,才找到颜色匹配的黑色石块。
陆遥自费购买了20吨同款黑石料,和4名帮手一起耗时多日,用铁锹、铲子等工具,一铲一铲地将漂移留下的坑洼全部填平。
为确认修复效果,陆遥联系了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寻求帮助。
了解到陆遥求助的缘由后,该公司决定无偿提供技术支持。他们查找公司存档影像库,发现从卫星影像上可以看到文字的明显变化。
9月28日12时45分51秒,吉林一号卫星飞过“为人民服务”大字上空时按下了快门。最新传回的卫星影像清晰显示,现场已完全修复。
长光卫星工作人员表示,用卫星做公益也是科技报国的一种形式。
06 军方致谢10月10日,陆遥将记录这段经历的视频发布到网上后,引发网友热议。
人民空军官方账号在视频下留言回应:“人民空军为人民,人民空军人民爱。向您致谢!”
这则简短的致谢在短时间内获得数万网友点赞,许多人表示这是军民鱼水情的生动体现。
与此同时,破坏者行为引发公愤。网友在赞扬修复义举的同时,也有人表示破坏者应当受到谴责和处罚。
07 官方介入舆论关注推动官方行动。哈密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这一事件,已于第一时间主动介入调查。
哈密市伊州区林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副局长赵一豹表示,各部门已协同对网民举报的相关人员按照程序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询问,并指认现场。
他们还联系视频博主获取了修复前的破坏画面及资料作为证据。
据悉,后期当地将对受损大字进行整体修复和保护。这也引发了对历史文物保护的思考。
这些标语历经60年风沙侵蚀依然清晰,却险些毁于一旦。
从太空俯瞰,那片戈壁上的文字既是老一辈建设者的精神印记,也是当代人用行动续写的“为人民服务”答卷。
“人民空军为人民,人民空军人民爱”——这句来自人民空军官方账号的致谢,或许是对这场守护行动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