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高血压患者少喝这5种水,否则降压药可能白吃了!

发布时间:2025-10-13 10:51  浏览量:6

高血压在当下真的是个挺普遍的事儿,特别是上了年纪的,十个里头可能得有四五个在吃降压药。不管是医生开的药,还是自己主动去体检发现血压高了,大多数人一听说要长期吃药,心里都挺排斥的。

有人觉得自己血压也没高多少,就不当回事;也有人是药吃得挺准,可怎么血压老是忽高忽低,不稳定,还时不时头晕恶心。到底问题出在哪?很多人根本没想过,问题可能出在喝的水上。

很多人都听过“多喝水对身体好”,可喝水这事真不是随便来。特别是对高血压人群,有些水真的是越喝越糟糕。不光对血压没帮助,反过来可能还抵消了降压药的作用。

医生从来不只是叫病人吃药,更重要的是配合好生活方式。药再好,如果吃药的人天天拿饮料当水喝,那降压药也真是白吃了。

这里头最常见的几种喝错的水,就是甜饮料、含酒精饮料、浓茶和浓咖啡、冰镇饮料,还有苏打水。

1. 甜饮料

甜饮料是很多人戒不掉的东西,尤其是年轻人和上了年纪还爱时尚的中年人。市面上那些奶茶、碳酸饮料、果汁饮料,光听名字就让人嘴馋。但问题是,这些饮料的含糖量非常高。有调查数据显示,一瓶普通500毫升的碳酸饮料,含糖量大约在50克左右。

什么意思?等于吃了十几块方糖。这个糖一旦摄入体内,会刺激胰岛素分泌,影响血糖波动,更容易引发胰岛素抵抗,间接就对血压造成了压力。血压本来就高,再喝这些甜饮料,等于在原来的火堆上添油。

长期下来,别说药起不了作用了,连血管都会变得更脆弱。更有研究指出,长期每天摄入高糖饮料的人,患高血压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20%以上。关键是很多人觉得果汁健康,就放心喝,但大多数包装果汁也加了糖,并不比可乐健康到哪去。

2. 含酒精饮料

含酒精饮料也是一个坑,不少人喝得还特别理直气壮,说每天来点红酒对心脏好,谁不知道红酒含有多酚,对血管有好处。问题是,红酒里的酒精可不是空气,喝进肚子里就是负担。

酒精对肝脏代谢系统的影响很大,还会导致血管扩张,一时让人觉得轻松,可其实血压容易波动得更厉害。有研究表明,长期饮酒会增加高血压风险,尤其是每天超过20克酒精摄入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明显上升。

就算是低度酒也不能掉以轻心,别以为啤酒、黄酒喝起来像饮料,它们的酒精浓度低,可喝的量多了,摄入的总酒精还不少。

对于已经在吃降压药的人来说,酒精还有可能和药物发生作用,影响药效甚至造成肝肾负担。换句话说,酒喝得多了,等于吃药白搭,甚至把肝肾一起拖下水。

3. 浓茶和浓咖啡

很多人都有早上一杯咖啡、饭后一杯浓茶的习惯,提神醒脑嘛,看着挺正常。但对高血压患者来说,这就不是件小事了。浓茶和浓咖啡里都含有较多的咖啡因,而咖啡因是会让交感神经兴奋的东西,简单来说,就是让身体“打鸡血”。交感神经一兴奋,血管收缩、心率加快,血压自然就上去了。

有研究发现,饮用一杯250毫升的浓咖啡后,部分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可以上升10毫米汞柱以上。而且这种刺激不是一次性的,长期下来容易造成血压持续性波动,对血管的伤害更大。很多人觉得自己没反应,其实血管早就悄悄变硬了。

还有些人喜欢用浓茶泡保温杯,一天反复喝,那茶碱、咖啡因的浓度不比咖啡差,甚至更容易让人忽略它的刺激性。

4. 冰镇饮料

冰镇饮料,几乎是夏天的标配,不喝点冰的总感觉提不起神。冰可乐、冰奶茶、冰啤酒,都是高热量又刺激的东西。冰镇的刺激对肠胃和血管都是一个不小的打击,特别是冰冷液体进入胃部,会反射性刺激血管收缩,让血压短时间升高。

对一个本来血管弹性就差的人来说,忽然的血压变化可能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还有就是冰饮通常都是高糖高咖啡因的复合品种,喝一口舒服,喝完就是炸弹。医生在门诊经常遇到这样的病人,夏天喝了几杯冰饮,结果一晚上头晕心悸,血压飙上去,吃的药也压不下去,只能去急诊输液。

5. 苏打水

苏打水可能很多人会感到意外,觉得它不是健康饮料吗?没糖、没脂肪,还能中和胃酸。但真相是,大部分市售苏打水里都含有钠,也就是钠离子。高血压最忌的就是钠摄入超标,而苏打水喝多了,不知不觉就加重了体内的钠负担。

有研究指出,长期饮用高钠饮品的人,其血压平均水平比不喝的人高出约6毫米汞柱。虽说看着不多,可对高血压人群而言,这点数字的提升有时就是“压死血管的稻草”。

有些品牌还会加入调味剂和添加剂,这些人工成分长期摄入的影响目前还没有定论,但无疑会增加肾脏的代谢负担。很多人喜欢把苏打水当成可乐的替代品,一天三四瓶,其实是换汤不换药。

其实要想让降压药真的起效,最重要的还是搞清楚生活中的这些“看不见的雷”。吃药的同时要懂得避坑,尤其是日常饮食和饮水上的细节,不光是少盐、低脂这些大原则,更得注意别让饮料成为血压管理的绊脚石。

喝水还是老老实实地喝白开水,喝点淡茶、温水都可以,但千万别贪口感、贪凉快,把本来可以控制住的血压,变成了失控的灾难。血压控制得好不好,不仅仅是医生的事,更是每个人对自己生活细节的把控。

现在越来越多的数据也支持这个说法。中国营养学会的一项调研发现,高血压患者中血压控制率较差的人群,日常饮食中含糖饮料和酒精饮品的摄入频率明显高于血压控制良好的人。

在过去十年的随访数据中,那些长期喝甜饮料、喜欢喝酒又爱咖啡浓茶的人,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要高出一倍以上。这些不是空口说的,而是一步步积累出来的血管损伤最终爆发出来的后果。不是药不管用,而是喝错水让药没得发挥。

要想身体好,药吃得见效,不光要对药物有敬畏,也要对日常饮食有敏感。日常生活里藏着很多看似无害的小细节,但积少成多,就可能让治疗走偏。别再以为喝点饮料没什么,也别总想着靠药压住一切。身体的底子是靠日复一日的选择积出来的,从这一杯水开始改变,不算晚。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0年修订版》
3.《WHO: Sugar intake for adults and children》
4.《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
5.《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