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弃婴被北京夫妻收养,成为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很讨厌被叫老外

发布时间:2025-10-08 20:12  浏览量:1

身虽是洋人身,但心却是中国心!

已经87岁的李忆祖,仍然坚持奔波在祖国的边疆地区,踏上了义务讲学的路,这真的不得不叫人佩服!

要是没有那对善良的北京夫妻,李忆祖恐怕就要冻死在哪个冬天了!

李忆祖

要讲李忆祖,就得从1938年天津的开始。

那年的冬天格外寒冷,炮火声在城市上空撕裂。在教会医院门口的雪堆里,李宝臣夫妇发现了一个被遗弃的婴儿。

金发碧眼,冻得发紫,亲生父母仓皇撤离,没有留下任何线索。

那一刻,李宝臣夫妇没有犹豫,抱起这个异国面孔的孩子,冲进了漫天风雪。

他们给他取名“忆祖”,简单二字,却寄托着最深沉的期望,那就是记住这片土地,记住这个家,记住祖国。

这便是李忆祖生命中的第一道暖阳。尽管外貌与众不同,但养父母给予的爱,却从未有丝毫保留。

养父生意再忙,也会带着他进城见世面,拓宽他的眼界。小时候一场小手术,养父彻夜奔波,只为寻觅最好的医生。

后来,养父母离异,养母带着他艰难度日。

在街道工厂做工,寒冬腊月里,那双冻得通红、开裂的手,总是小心翼翼地把焦香的锅贴留给他,自己却啃着干硬的豆沙饼。

让他记忆深刻的是每一次有人指着他喊“洋鬼子”时,养母那坚定而温暖的怀抱。

她总是紧紧搂着他,在他耳边轻声而有力地说,他的命是中国给的,要做顶天立地的中国人!

为了让他躲开异样的目光,养母甚至带着他去乡下住了大半年。

在那里,淳朴的乡亲们没有歧视,只有好奇与喜爱,夸他像洋人画里的小天使。

李忆祖至今仍清晰记得,那是他人生第一次觉得安全快乐,可以无忧无虑地和伙伴们追逐打闹,在炕头数星星。

他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天赋,学霸基因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高中时,他和同学自学高等数学,这份对知识的渴求为他打开了通往地质学的大门。

1956年,他顺利考入北京地质学院。系主任杨遵仪教授慧眼识珠,一眼便看中这个外貌特别、功底扎实的学生,甚至点名让他去北大数学系进修。

虽然因缘际会未能成行,但杨教授那栩栩如生、充满激情的地质课堂,却彻底点燃了李忆祖对地质学的终身热爱。

1959年,在湖南实习期间,李忆祖参观了不少先辈的故居,这些深深震撼了他的灵魂。

他当即立下“地质报国”的志向,誓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祖国的地质事业。

1961年毕业季,面对优渥的高薪分配,李忆祖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震惊的决定。

他当众撕毁了分配函,目光坚定,语气铿锵要去新疆!

他的选择,如同他的人生轨迹一般,注定不凡。

新疆的勘探生活,远比想象中艰苦。

背着沉重的地质包,手持罗盘,腰间挂着羊皮水囊,20多年的时间里,李忆祖的足迹遍布阿尔泰山到昆仑山的每一寸土地。

在海拔5170米的西藏阿里,他发现了高质焦煤,为国家能源建设添砖加瓦。

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曾靠喝骆驼血维持生命。

他是队友口中的活地图,闭着眼都能画出天山矿脉的走向。

1984年,他调任中学校长。即便身份转变,他对地质的热爱也从未消减。

他创办地质兴趣班,组织地学竞赛,将地质梦想的种子,播撒在更多孩子的心中。

在李忆祖波澜壮阔的地质生涯背后,有一份相守一生的平凡真情。

他的妻子,是一位朋友介绍的江南姑娘,温柔又坚韧。

新婚燕尔,李忆祖便常年驻扎野外,家中的一切重担,都压在了妻子瘦弱的肩上。

她靠着做手工,一针一线地补贴家用。

李忆祖在戈壁一待就是半年,归家时,发现妻子不只将他旧得不能再旧的外套补得严丝合缝,还偷偷攒钱给他买了一把崭新的地质锤。

每当提起妻子,李忆祖的眼中都充满了感激和心疼。

他在野外受伤,妻子总是第一个赶到,连夜坐火车去照顾,背着他往返医院。

一直到到1972年,本是苏州人的妻子选择调到乌鲁木齐,与李忆祖同在一个地方工作。

这对老夫妻的生活里,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却处处是暖心的点滴。

1998年退休后,李忆祖非但没有闲下来,反而更加忙碌。

2011年,央视《地理中国》栏目找到他拍摄纪录片,73岁的他,拄着登山杖,带领摄制组爬上4000米高的冰川谷底,双脚麻木也不停歇。

镜头里,他在悬崖边讲解风蚀地貌,在沙漠里演示沙丘移动,全国观众都记住了这位硬朗的老头,记住了他对地质事业的无限热情。

近20年来,他的足迹遍布新疆56个县市,讲了几百堂课,影响了数万名学生,其中有不少人,在他的感召下,最终成为了地质专家。

他讲课从不用课本,全是野外勘探的亲身经历和趣事,他会讲帐篷被沙暴掀了,队友都往他怀里钻,他却还惦记着第二天测地形。

他还会带着学生听冰裂声,讲解地壳运动,用风沙实验,阐释荒漠化。孩子们都说李爷爷的课比动画片还好看!

2024年冬天,他在和田讲课时感冒,嗓子哑得几乎说不出话,但他依然坚持用板书完成了教学。

学生说李老师用戈壁玉比喻他们,说埋在土里也是中国宝贝,现在学生考上了地质大学, 这正是李忆祖最骄傲的事。

他用自己的一生为祖国的地质事业播撒希望,培养人才。

“别叫我老外,我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这句话,李忆祖说了一辈子,也用行动证明了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