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蛹再次被关注!医生发现:高尿酸血症患者吃蝉蛹时,多注意三点

发布时间:2025-10-07 10:21  浏览量:1

本文1839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吃个蝉蛹也不行?我这不是补补身体嘛?”

52岁的李先生最近被查出高尿酸血症,医生嘱咐他控制饮食,尤其是远离高嘌呤食物。可他总觉得自己不胖不肿,手脚活动也不痛,没把这事放心上。前些天路边夜市上,他吃了几串蝉蛹,第二天脚趾突然红肿、刺痛,走路都困难。到医院一查,果然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

“不是说蝉蛹是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品吗?怎么还不能吃?”

医生无奈地摇了摇头:“营养不等于适合每个人,高尿酸患者吃蝉蛹,得格外小心。”

蝉蛹作为一种传统的食补食材,蛋白质含量丰富,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一直被认为有“强身健体”的功效。有些地方甚至把它当成“天然补品”。

但问题就在于,蝉蛹虽然营养高,其嘌呤含量也不低。

据《中国食物成分表》数据显示,蝉蛹的嘌呤含量可达130毫克/100克,属于中高嘌呤食物范畴。高尿酸患者如果不加节制地食用,很容易引发体内尿酸水平升高,诱发痛风发作。

医生解释:蝉蛹的蛋白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较多嘌呤,而嘌呤是尿酸的直接来源。一旦摄入过多,肾脏无法及时排出,尿酸堆积,就可能在关节处形成尿酸结晶,引发炎症反应。

高尿酸血症并非不能碰蝉蛹,但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吃法,否则就是给自己“埋雷”。

第一点:量要控制,别贪多

临床上,每日嘌呤摄入量建议控制在400毫克以下。考虑到蝉蛹属于中高嘌呤食物,一次食用不应超过30克,且不能天天吃。

尤其是在尿酸值超过500μmol/L、或有反复痛风发作史的患者,更应避免摄入此类食物。

医生建议:宁可少吃几只蝉蛹,也别赌自己不会发作。

第二点:发作期绝对忌口

在痛风急性发作期,身体正处于炎症状态,此时即使是一口蝉蛹,也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很多患者就是在症状缓解后掉以轻心,结果引发复发性痛风、甚至发展成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导致关节变形、功能受限。

医生强调:急性期蝉蛹等高嘌呤食物必须完全忌口。

第三点:搭配要合理,避免“叠加风险”

很多人吃蝉蛹时喜欢配啤酒、烧烤,这种组合对高尿酸人群来说简直是“灾难”。

啤酒本身就是高嘌呤饮品,再加上酒精会抑制尿酸排泄;烧烤类食物多为红肉或动物内脏,同样富含嘌呤;加上蝉蛹,嘌呤摄入瞬间“爆表”。

医生指出:高尿酸患者吃蝉蛹时,千万别再搭配高嘌呤、高脂或刺激性饮食。

蝉蛹之所以受到青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天然”、“高蛋白”、“传统滋补”的印象。但这些标签并不意味着它适合所有人群。

高尿酸血症虽然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长期尿酸水平过高,除了诱发痛风外,还可能损伤肾功能,甚至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数据显示,我国成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已超过13%,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年轻化、饮食结构西化是主要原因。

医生提醒:管住嘴,迈开腿,定期查尿酸,才是控制疾病的关键。

与其盲目追求蝉蛹这样的“补品”,不如选择一些低嘌呤、营养全面的替代食物

鸡蛋清:几乎不含嘌呤,是优质蛋白来源;脱脂奶制品:既可提供钙质,又能帮助尿酸排泄;豆制品(如豆腐):虽含植物性嘌呤,但对尿酸影响小;白肉(如鸡胸肉):比红肉嘌呤含量低,更适合日常摄入。

当然,即便是这些食物,也要遵循“适量、均衡”的原则,不能因为“低嘌呤”就放开吃。

尿酸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除了饮食,还包括体重、肾功能、药物使用、遗传因素等。

对于已经确诊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的患者,医生通常会根据病情开具降尿酸药物,并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

但很多人一看到症状缓解就擅自停药,或自行增减剂量,这种做法非常危险。

医生建议:降尿酸治疗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用药或停药。

蝉蛹不是“毒物”,对健康人群来说是可以适量食用的营养品。但对高尿酸患者而言,它就像一把“双刃剑”,吃得对是补,吃得不对就是祸。

别等痛风发作才后悔一时嘴馋,控制饮食、谨慎选择,才是真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

参考资料:

[1]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20年版)》,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2]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国家卫健委
[3] 《食物成分表(第六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