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句频出到疲惫失语,谁“吃”掉了鸡排哥的情绪价值?
发布时间:2025-10-03 19:31 浏览量:1
□黄蓁(重庆大学)
“6元的鸡排,吃出了60元的情绪价值”。随着江西景德镇“鸡排哥”的爆火,许多游客纷纷前往打卡。近日,“鸡排哥疲惫”“鸡排哥太累被指没有情绪价值”的话题持续冲上热搜,这场原本充满温情的关注正逐渐被阴影笼罩。
鸡排哥的走红,本质上是情绪价值的胜利。早前的视频中,他与等待的客人谈笑风生。“你可以亏待自己,但不能亏待自己的胃”“幸福没有定义,只要努力朝着一个方向去做,每天进步一点就够了”等金句,为匆忙的都市人提供了难得的情感慰藉。然而,随着假期人潮从天南海北涌来,他日均工作十几个小时,体能与精力过度消耗,这份源自市井的温情很快便难以为继。
这场看似热闹的围观,某种程度上映射出当代社会的情感困境。鸡排哥这份未经设计的温情,是当下许多人在精神匮乏中所渴望和追寻的。但当流量汹涌而来,最初的温情便开始变味。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一群精神匮乏的人正疯狂地涌向一个鲜活的人,通过汲取他的价值来弥补自己的空虚。”这句话虽显尖锐,却精准地将现象剖开。内心空虚的现代人四处寻找情绪寄托,大众将自身的情绪需求,倾注在了一个也会感到疲惫的个体身上。这种关注,本质上是一种消费,消费的是鸡排哥的精力乃至生命力。
关注的边界,是流量时代衡量社会文明的一把标尺。前有全红婵一跳成名,被推至聚光灯下,人们将她家的院子围得水泄不通;后有鸡排哥因过度围观而疲惫失语,与当初提供情绪价值时的热情幽默形成鲜明反差。公众的支持似乎总在温情与打扰之间徘徊。真正的支持,从来不是盲目地追随与索取,而是在热情之中保有理性的克制,在喝彩之外留下尊重的空间。当一位劳动者因被围观而无法获得基本休息时,我们亟需反思:自己递出的,究竟是温暖的援手,还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从淄博烧烤到天水麻辣烫,再到景德镇的鸡排哥,这些现象级的地方热点,确实让大众的眼光回归普通人,看见了平凡生活中的闪光点,这是积极的一面。但接踵而至的“破圈”,无论对个体还是城市,都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如何将“泼天的流量”转化为可持续的发展动力,而不是一场短暂的狂欢与透支,是鸡排哥与景德镇都需要面对的课题。
从此事件不难发现,情绪价值在现代社会关系中正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甚至逐渐成为一种可以标价、交易的商品。鸡排哥的案例,正是当下情绪价值被高度需求却又极易被快速耗尽的缩影。如今,越来越多人习惯向外寻找精神寄托,这或许正暗示着我们内心世界的贫乏,以及现实生活中深度交流的减少。在此情境下,要求鸡排哥始终如一地提供稳定、高质量的情绪价值,无疑是一种强人所难。
在讨论宏大命题前,鸡排哥首先是一个劳动者。他需要的是休息的权利和人格的尊重。流量为王的时代,每一个人作为信息的接收者、传播者乃至共创者,都需要保持一份清醒:不刻意神化任何一个平凡的个体,不将他们的奉献视为理所当然,更不在他们因疲惫而无法保持状态时,转身加入“回踩”的队伍。
源自市井的温情需要大家一起守护。当公众的关注能多一份尊重,少一份索取;多一份理性,少一份消费,那些平凡而真实的微光,才不至于在流量的烈焰中被瞬间燃尽,才能持续地照亮我们共同的生活空间。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