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新帝登基后,为什么甄嬛给被困的皇后送鸽子?
发布时间:2025-10-03 19:22 浏览量:1
《甄嬛传》里,新帝登基,甄嬛已为太后。她这时才去景仁宫,看望被软禁的皇后宜修。
观众也才恍然大悟:这四年里,皇后并非孑然一身。甄嬛特地送了她一份“礼物”一群鸽子甄嬛问宫女:“皇后还像从前那样,日日盯着鸽子看吗?”
宫女回道:“前几年还看。自从先帝驾崩,皇后哭了好几日,眼睛都坏了,便不怎么看这些乱飞的鸽子了。只是遵太后您的吩咐,鸽子老了就换新的,一直留着活蹦乱跳、爱飞的。”
这话再清楚不过:宫里的鸽子,就是甄嬛让人养的。可她为何要给恨之入骨的皇后送鸽子?这事得从当年甄嬛第一次怀孕,皇上送她的那只鹦鹉说起。
1. 皇上送的鹦鹉,是甄嬛的“耻辱烙印”
当年淳贵人去世,甄嬛怀着孕,日日沉浸在伤心事里,愁眉苦脸的。皇上为逗她开心,送了一只白鹦鹉。
后来皇上问她喜不喜欢,甄嬛答:“鸟语能逗人一笑,臣妾喜欢。”当时只当是句平常话。
直到“纯元故衣”事件爆发,甄嬛才猛然醒悟:鹦鹉最会学舌。皇上送她鹦鹉,根本不是疼她,而是把她当成了一个模仿纯元、逗他开心的“宠物”。不管送鹦鹉是不是皇后的主意,她自始至终都在旁边看甄嬛的笑话。
最刺心的一次,是皇上在甄嬛宫中过夜,清晨醒来竟把她叫成了“菀菀”。皇后得知后,笑得不行了,连声念叨:“菀菀,哈哈,菀菀……”那份得意,几乎是把“你就是个替身”四个字写在了甄嬛脸上。
后来,也是皇后借“纯元故衣”一事,彻底戳破了甄嬛的替身身份,让她在宫中颜面尽失,对皇上的最后一丝念想也随之破灭。
甄嬛去甘露寺,表面上是避祸,实际上是疗伤。而这道伤,一半来自皇上,另一半,正是皇后亲手扎下的。等甄嬛以“熹妃”身份/回宫,当年那个骄傲又脆弱的甄嬛,早就已经死了。
她变得又狠又现实,甚至特意养了一只和当年一模一样的白鹦鹉。
这只鹦鹉不再是逗乐的宠物,而是她给自己的“提醒”:她已接受“替身”的身份,但绝不会再任人摆布。她要借这个身份谋利,护自己和身边的人,更要让皇上和皇后为当年的耻辱付出代价。
给皇后送鸽子,专戳她“纯元”的软肋
甄嬛的软肋曾是“宛宛类卿”,但她想通后,反而所向披靡。
可皇后宜修不同,她没甄嬛这么能扛,她的软肋一辈子都是“纯元”。
甄嬛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送了鸽子这份“礼物”。
当年宜修初嫁,本来皇上也是挺疼她的。还承诺“你生了儿子就立你为福晋”。
可是。纯元来了,一切都变了。皇上的心思全在纯元身上,连“四郎”这个称呼也成了纯元的专属。
宜修瞬间成了这段感情里多余的人,连她的儿子早夭,都没能换来皇上多少心疼。
甄嬛送鸽子,绝不是好心让她解闷。
有人说,是用鸽子的吵闹让有头风的宜修睡不好;也有人说,也可能是让鸽子飞上天,刺激宜修“一辈子困在宫里出不去”是用鸽子的自由飞行,来反衬她被困深宫的绝望。这些都有道理,但都不是最狠的。
最狠的是:鸽子是出了名的“忠贞鸟。还总爱“成双成对”,。宜修天天看着鸽子俩俩在一起,不就像当年看着纯元和皇上你侬我侬吗?
- 恩爱如刀:被软禁在景仁宫,无所事事的宜修只能对着窗外瞎琢磨。看鸽子成双入对,就像重温当年皇上与纯元的你侬我侬,时刻提醒她“被丈夫抢走”的耻辱。
万念想成灰:一边是对皇上残存的念想,一边是皇上“死生不复相见”她心里得多绝望?
后来皇上驾崩,宜修哭到眼睛坏了。其实,她并非因皇上之死才哭的,这四年里,她日日对着鸽子,往事如潮,早已偷偷哭无数次,眼睛早就熬坏了。皇上的死,不过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最后甄嬛见宜修时,甄嬛穿着太后的朝服,一个意气风发,一个憔悴不堪。两人都被戳过最痛的软肋,但选择了截然不同的活法。
甄嬛能直面伤口,慢慢脱敏,自己救自己;而宜修总想掩饰,在爱恨与忍怨里反复拉扯,最终把自己的精气神全耗光了。皇后不是死于囚禁,是死于“内耗”
最后小允子来报:“景仁宫娘娘殁了。”
宜修就这么没了。她不是被甄嬛害死的,也不是困死的,而是死于自己的“内耗”。
她一辈子都在和“纯元”的影子较劲,在爱与恨之间反复拉扯,最终耗尽了自己。当年甄嬛被当替身、被陷害出宫,比宜修惨得多,却能咬牙站起来,把耻辱化作动力。
而宜修一直困在过去,日日对着鸽子想往事,越想越恨,越恨越痛,最终把自己熬得油尽灯枯。
甄嬛送鸽子这招,真是“杀人不见血”。不费一兵一卒,就用一群鸽子,把宜修的软肋戳得鲜血淋漓,让她在无尽的回忆和痛苦里慢慢耗死。
这才是甄嬛最厉害的地方:她懂自己的痛,更懂敌人的痛,能用敌人的软肋,给予最致命的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