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大军压境,赔900万卢布也要收回,这块地对中国有多重要?

发布时间:2025-10-02 13:10  浏览量:1

文|冬眠

编辑|冬眠

拙见在此,抛砖引玉。诚邀您点个「关注」,方便日后交流。文中观点仅为一家之言,我尤其期待听到您的不同见解甚至反对意见。真理越辩越明,感谢您赐教!

1871年夏天,伊犁乱了。俄国人直接进了城,带着兵,拉着炮,说是“帮忙管一管”,结果一住就是十年。

街上挂起了俄文招牌,银子换成了卢布,连当地的清真寺都被改成了兵营。他们压根没打算走。清朝当时正乱着,国库也空,很多人觉得这地偏得很,费钱又费人,不如干脆不要了。

可左宗棠不干。一句话,他说:“这地要是丢了,后面整个西北都保不住。”于是,这个已经六十八岁的老头,亲自带兵,扛着棺材出征。

打这仗,花了三千多万两白银,赔了俄国九百万卢布,但咱们把伊犁收回来了。那问题来了,这地方到底值不值?

咱们不说别的,先看位置。

伊犁在哪?西北门户,三面环山,四通八达,北能通中亚草原,南能到塔里木,东边连着天山走廊。谁拿下这块地,谁就能控制整个新疆,甚至能影响整个中亚。

再说资源。伊犁河谷水多地肥,是天然的牧场,种地也行,放牧也行,开矿也行。俄国人当年挖矿、伐木、修路、建教堂,就是看上这块地了。

还有一点最关键,人心。伊犁是多民族聚居地,哈萨克、维吾尔、汉族、回族……都有。俄国人进来后,开始搞“俄罗斯化”,改语言、改货币、改建筑,就是想把这块地彻底变成自己的。

你想想,要是那时候我们不管,这地就真没了。

再说说赔的那九百万卢布。这笔钱今天看来也挺吓人,但你得明白,这不是买地,是赎地。你要不赔,俄国人就不走,咱们就得打,打起来更费钱,更多人死。

用钱把人赶走,不失为一个折中的办法。而且,这不是简单的“花钱买脸面”,这是实打实地保下了整个西北。你觉得这贵?那你看看后来的结果。

今天的伊犁,是“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各种高速路、高铁、油气管道都从这里穿过,直接连到中亚、西亚,甚至欧洲。

这里的经济早就不靠放牧了。现在搞农产品、搞工业、搞旅游,样样走在前头。伊犁马、新疆大枣、薰衣草,全都成了名牌。

这要是当年没收回来,今天这些你都看不到。

说回19世纪,那时候的俄国,正疯狂往中亚扩张,眼瞅着就要碰到清朝边界了。伊犁在哪?西北的心脏地带,一旦被他们拿下,整个新疆就像敞开大门。

再往东,甘肃、陕西、内蒙古,统统没安全感。所以,俄国人动手特别快。1864年,伊犁那边起了点事儿,俄国人就说要来“维稳”,结果直接进军。

到了1871年,干脆自己设了个政府,发起了卢布,修了俄国式的楼,连矿都开始挖了。看这架势,哪是什么“临时代管”?分明是要吞了这块地。

问题是,清朝内部分裂了。很多人觉得,新疆太远了,地方穷,养那边还得花钱,还不如放弃,回头集中精力保住内地。

这就是所谓的“弃疆派”。可左宗棠不这样想。他说得很清楚,“这一块地不多,但要是丢了,就太少了。”他不是光说,他真上马。

1875年,清廷让他负责新疆事务,他就带着兵开始干。问题是,打仗靠兵,但兵吃饭。西北那地方,没粮啊,怎么办?

他想了个办法——屯田。士兵一边打仗一边种地,自己给自己种吃的。还组了骆驼运输队,从甘肃那边一路把粮草扛过去。就这么硬生生把后勤线撑起来了。

两国和谈

1876年,左宗棠带着六万兄弟,开始进军新疆。但他不是一口气打伊犁,而是先把南疆的阿古柏势力清了个遍。两年后,全新疆就剩伊犁还在俄国人手里。

这时候俄国人开始装:“咱们谈谈吧。”清廷也派了个叫崇厚的去谈,结果这哥们直接签了个超级丧权的条约,《里瓦几亚条约》。不仅把伊犁送出去了,还答应赔钱。

全国一看,全炸锅了。清廷这次也硬气,直接作废这条约,把崇厚撤了,换上了曾纪泽。

清政府的胜利

曾纪泽这人不简单。他年纪不大,但脑子清楚。他知道,俄国人不是怕讲理,是怕你打到他们家门口。

所以他一边在谈,一边让左宗棠的军队继续往前压。军队压到了伊犁城外,俄国人这才慌了,赶紧坐下来认真说事。

曾纪泽在谈判桌上,死活不让地。他说:“中国的地,不可能再让出去一寸。”俄国人看打也打不过,谈也谈不下来,最后只能退让。

1881年,《中俄伊犁条约》正式签了。咱们收回了伊犁九个城,俄国人撤了。是的,赔了900万卢布,还让了点边角地,但大头我们拿回来了。

结语

左宗棠当年那句话,今天听着还响亮:“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他是看了几十年后的局势。曾纪泽在谈判桌上也硬气,明知对方强大,但一句话不让地。

他们两个人,一个在战场上拼命,一个在桌子上死磕。最终把伊犁拿了回来。

我们愿意赔钱,也愿意打仗,但我们绝不愿意丢掉祖宗留下来的土地。

参考信息:

《左宗棠年谱》《中国近代外交史》《新疆通志·伊犁志》《晚清外交史》《伊犁河谷:历史与现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