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字签证,症结何在?
发布时间:2025-10-02 11:32 浏览量:2
昨天是国庆节,我自然想了很多事,而我最想跟朋友们分享的,是1950年10月1日,新中国的第1个国庆节。
我们把自己代入到那一天,我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28年的奋斗,终于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新中国。——不容易,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过了一年,全国人民满怀着对过去胜利的喜悦和对未来无比的期待,庆祝新中国周岁生日,该是多么的开心和自豪!
那一天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
而就在那一天,中国就收到了两封电报,一封是朝鲜领导金日成发来的,一封是苏联领导斯大林发来的。——这也算是新中国一周年庆收到的特殊礼物。这个礼物是:
金日成急切地请求中国出兵朝鲜。斯大林恳切地希望中国出兵朝鲜。
朝鲜之事已势如累卵,两封电报都十万火急。
表面上看,这是一件中国要不要帮别人的事。
但本质上,是中国自身的安全遭遇了严重的危机。
那时的朝鲜,由于美军实行了仁川登陆,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兵败如山倒,从半岛最南端的釜山一带退守到三八线一带。更为要命的是,由于是仓促撤退,大部部队失去联系,很难发起有组织的抵抗。眼看着美军就要越过三八线,按照美军在半岛南部向北推进的速度,很快就会打到中朝边境的鸭绿江边。
你想想看,美军如果抵达了中国边境,中国会有多么难受?
正如伟人所分析的那样,局势如果不可控,美国就会在新中国身上插上三把刀:从朝鲜一把刀插在中国的头上,从台湾一把刀插在中国的腰上,从越南一把刀插在中国的脚下。如果天下有变,他就会从三个方面向我们进攻。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必须出兵。
然而,出兵何其难也!我们在抗日战争时期对日寇打得很艰难,而美军在二战中用实际战绩证明了他们是日寇的克星。我军打不打得赢美军,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更要命的是,美国有原子弹。
二战中,压倒日寇这个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美国在日本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如果当时的新中国真跟美国干起来了,美国要投原子弹怎么办?
用现在的话说,不管是常规力量还是核力量,敌我态势都是严重的敌强我弱。更不用说在综合国力的对比上那是更加严重的敌强我弱。
我今天重提这段朋友们耳熟能详的往事,不想展开分析,只想说一个字:难!
然而,我们现在回头望去,当初的“难”我们都克服了,都搞定了,都不是事儿了。
七十多年后的中国,被美国列为头号战略竞争对手,那是因为美国遍观世界,得出一个结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其他都是草芥。
那么,今天的中国难吗?
当然也很难。相信每一个朋友都有深切的体会:经济下行,美国围堵,就业承压,社会焦虑……等等这些,让很多人产生悲观情绪。
就拿最近中国的k字签证政策来说,舆论上的疑问是,就业压力这么大,为什么还要引进外国人?而且似乎门槛并不高。言下之意是,如果引进高素质的人才,大家觉得应该。但是引进普通人才,那中国每年上千万的大学生就业怎么办?
我对此也有些焦虑。我跟很多人不同的地方大概在于,我始终相信我的国比我水平高,所以,我猜测有很多我没想到的地方,我的国想到了,才有了这个政策。
另外,很明显,目前对这个政策,媒体上能看到的表述只是一个框架,具体的要求看不见、不清晰。按照官方的说法是由“有关部门来制定”——网上很多自媒体的说法都是猜测,既不能说他猜对了,也不能说他猜错了。
这就难免有人是在瞎猜。瞎猜,往最悲观处猜,人的焦虑感就上来了。
那么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
其实也不难。如果真有我没想到、但我的国想到了的地方,那么我的国可以告诉我和我们,就行了。有不清晰的地方那就清晰出来就行了。更何况,10月1日都执行了,为啥查不到清晰情况?
信息不清晰,而且碰巧都是群众关注的信息点不清晰,是目前这个问题的关键点。
我党我国一直坚持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
就“相信群众”而言:目前,中国全民的爱国热情无比高涨,中国是民众对政府最信任的国家,没有之一。要相信,如果有群众没想到、国家想到了的地方,国家说出来,群众能理解。
就“依靠群众”而言:别看一个小小的k字签证政策,也需要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不然,单是舆论上的惊涛骇浪,就能为这个事情增添很大的阻力。
就“为了群众”而言:更是需要让群众明了这件事情对国家的好处——其实归根结底是对群众的好处。
不过很遗憾,这场舆论上的喧嚣,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得到官方很正面的回应。
我倒不是说没有回应,而是说疑问和回应是两张皮,各玩各的。如果说群众的疑问是abc,那么官方的回应就是xyz。牛头不对马嘴,疑问还是疑问,回应还是回应。于是,清晰的继续清晰,不清晰的继续不清晰。
我认为,从群众路线的角度,这样的回应不算回应,因为是自说自话,没有关注群众。
我觉得这是个大事儿。
我倒不是说k字签证这个具体事是天大的事儿,我相信我的国比我高明。但是我觉得把群众的疑问置之不理,是个大事儿。
回到1950年的第1个国庆节所面临的那个困难,在那么难的情况下,我们为什么敢于出兵,并最终打败了美帝?
最根本最根本的一条是我们密切联系群众。伟人说过,“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抗美援朝第4次战役的时候,志愿军第五十军和万岁军第三十八军一起守汉江,战斗异常惨烈。战役后期,彭老总到50军指挥所,当面问第五十军军长曾泽生:“部队最新的伤亡情况怎样?”曾军长说:“我们现在不统计伤亡数字,我只看还剩多少人。”
志愿军50军将士为什么这样敢于牺牲?有一件小事很能说明问题。
志愿军第50军,是由原国民党第六十军战场起义后改编而来的。在汉江阻击战中,蒋介石专门派人从台湾跑到美军的阵地前,对着他们的老兄弟——志愿军阵地喊话,让他们在战场上倒戈。
50军中有一个叫田文富的机枪手,当时拿过话筒,通过大喇叭,在阵地前向蒋介石派来的人回怼。
《跨过鸭绿江》这部电视剧,根据这个情节,给田文富这个角色的台词是这样的:
“对面的听着,我叫田文富,我当年就是种地的农民,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当了兵,有家根本回不了。自从共产党当了家,我家分了三亩三分地,我老田家第1次有了土地。而且不光我这样,我的战友们个个都这样。你们要是让国民党再回来,我就拿着机枪第1个不答应。”
这段台词,是那个时代志愿军将士乃至中国全体民众的普遍真实写照。
这个逻辑就是:国民党统治时期,农民没有土地。解放战争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农民分得了土地。美帝国主义又要来,如果挡不住美帝,美帝的狗腿子——国民党反动派就会卷土重来,又要收回农民的土地。刚分到土地的农民就又没有土地了。
于是,我们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爆发出了惊人的战争潜力。
很多志愿军战士的心态就是,我死,是为保家卫国,其中包括保住我家的地。
这就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的经典案例。
我们要承认,中国能有今天的强大,经验有千万条,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至少是排名前三的其中一条。
我们同时还要承认,在新时期,我们在很多方面实行群众路线并不完美。
我做自媒体这几年,经常看到网上群众发出的疑惑,我经常尽自己所能分享我的理解。可是我不是权威机构,我的理解往往也很肤浅,甚至有不准确的地方,甚至有时候我自己都不理解,我自己也是有疑惑的群众的一员……
这下就抓了瞎了。
所以当下的我有些焦虑,既焦虑这个k字政策是否有不妥的地方?又焦虑这个政策是个好政策,但群众因为不了解而不理解,因为不理解而不支持,因为不支持而成为阻力……
总之,有关方面确实有必要解释和宣传好这个政策,以解除群众的疑惑。
同时,我今天真的不是想说K字签证这个具体政策,只是因为这个政策非常典型,又发生在今年的国庆节前后。以我这几年在互联网上做自媒体的经历,隔三差五就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网上对某个问题议论纷纷,有关方面却跟没看见似的,只顾忙自己的事情。结果事情越闹越大,甚至被坏人带偏了节奏。结果本来该干的事儿,不能撒着花地往下干。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水能推舟,亦能滞舟。——停滞的滞。
群众路线,是解决这个矛盾的最好钥匙。
好了,今天就说这么多,我是静思有我,安静地思考,有我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