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一夜翻盘,万达回应

发布时间:2025-09-30 10:20  浏览量:1

先表达观点:

对一个曾经的首富“限高”,伤害不大,但感观冲击大。

然而,又在24小时内取消“限高”,让王健林更加扑朔迷离了。

“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

2017年1月14日,在万达集团的年会上,王健林唱起了崔健的《一无所有》。

当时的他,手握两千亿资产,意气风发,唱这首歌更像是一种反讽。

但没想到,短短几年之后,一语成谶。

9月26日,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的一则信息,直接把王健林送上了热搜。

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王健林,因为涉及经济纠纷,被下发限制高消费的裁定。

所谓“限高”,就是一旦没有按时履行法院判决,就会被禁止一系列非生活必需的消费:不能坐飞机,不能坐高铁软卧,不能住五星级酒店。

图源:中国法律网

对普通人来说,这是沉重的枷锁,但放在王健林身上,则格外刺眼。

公开资料显示,此次限高令由甘肃省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于9月26日作出,执行标的金额为1.86亿元。

图源:企查查

要知道,1.86亿,这放在王健林过去的体量里,这点钱只是一个小目标。

与此同时,被执行人不仅包括万达集团及王健林本人,还涉及武汉万达文旅置业等多家关联企业。

而就在9月初,万达集团因另一案件被北京金融法院立案执行,标的高达4亿余元。

加上此前纠纷,万达集团2025年累计被执行金额已突破76亿元,其核心资产——万达商管的部分股权也被南京中院冻结。

针对这次限高,万达方面知情人士回应称,相关各方此前一直在协商沟通,外界并非所谓的“拒不履行”,目前也在积极推进妥善解决。

这与万达近期的整体应对逻辑一致:为了缓解资金压力,2025年5月刚以约500亿元打包出售48座核心广场,2024年则剥离了酒店管理业务。

但即便如此,万达商管仍有约662亿元短期债务压顶,而账面现金仅140亿元,流动性缺口依然明显。

图源:微博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不是万达系年内第一次遭遇限高。今年7月,万达商管及法定代表人张春远也因建设工程合同纠纷被限制高消费。

自2023年以来, 他已经卖掉了85座万达广场,剥离电影、文旅和酒店等资产,累计套现超过1500亿元。 但问题是,这些钱依然填不满债务的窟窿。

更戏剧化的是,仅仅一天后,局势反转。

据今日最新消息,执行信息里已经不见王健林的名字,企查查里也没有任何风险提示。

万达内部人士解释说,这是旗下某项目公司引发的纠纷, 信息传递不对称 才会出现“限高”的消息。

网友的评价倒是直白:

“他该享受的都享受过了,限不限制都已经无所谓。”

截至目前,万达仍有142.93亿元的被执行金额,冻结股权高达145.33亿元。

王健林名下的42家公司里,存续的只剩10家,其余大多已吊销或注销。

图源:企查查

要理解今天万达的困境,还得回到2018年。

当时腾讯、苏宁、融创、京东四家巨头联合投资万达商管,金额高达240亿元。钱虽然到位,但背后却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苛刻的对赌协议。万达必须在2023年前重返港股,否则就得掏巨资回购。

图源:微博

结果大家都知道,2021年万达上市计划折戟,失信一次。为了续命,王健林不得不和太盟等投资方重新签协议,条件更严苛:2023年10月之前如果还是没能上市,就必须以现金高价回购股权。

这就像是把绳索紧紧勒在了万达的脖子上。上市受阻,回购到期,现金流再度告急,整个集团都陷入了生死时刻。2023年,这颗定时炸弹终于迎来零点倒计时。

为了自救,万达和太盟达成新安排:先完成旧投资赎回,再由投资人把资金投回珠海万达商管,同时取消“必须上市”的条款。危机暂时化解,但代价极其惨重。

图源:市监局

财富缩水是最直观的表现。根据《新财富500创富榜》数据,王健林父子的财富在一年内蒸发了超过820亿元,从1408.4亿元缩水到588.1亿元。要知道,巅峰时期他曾是2600亿的超级富豪。

图源:十大品牌网

也有人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面对连锁的债务危机,没有人敢打包票万达一定能挺过去。

有网友锐评到:

“是万达欠债,不是王健林欠债。哪怕万达破产,也只是这个企业不行,赔的是股东的钱。”

这句话听上去很冷酷,却也反映了一个现实:在资本市场里,企业的兴衰是游戏规则的一部分。可对王健林来说,这样的解释并不能帮他卸下沉重的包袱。

对赌是资本市场的枷锁,也是万达的死结。

短期内,或许能通过谈判和资产剥离来延缓,但从长远看,万达已经错过了最好的窗口期。

错过的,不只是一次上市机会,而是彻底失去了市场的耐心。

71岁的老王

还想大干一场

尽管债务压顶,但71岁的王健林并没有选择退下来,反而在积极布局新的可能性。

8月,腾讯、京东、万达、阳光人寿、广州资管等13家企业联合出资, 成立了苏州宽遇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规模高达224.29亿元。

图源:企查查

随后,万达又和腾讯在深圳成立了一家注册资金160.76亿元的公司,持股比例是万达55%、腾讯系45%。

紧接着,又在北京和京东合资设立公司,出资80.53亿元。

图源:企查查

这些动作被外界解读为“以股抵债”的可能性。

未来,万达可能会把广场资产注入这些合资公司,用来抵偿之前的利息和债务。对债务重压下的万达而言,这或许是一种“缓兵之计”。

更有意思的是,王健林亲自带队去了新疆克拉玛依,考察招商环境和文旅产业。这让人想起他曾经在文旅领域的雄心壮志。

图源:微博

虽然前几年万达文旅项目折戟,但如今他似乎还想借助新疆的资源和政策优势,重启文旅版图。

有人说,王健林在替万达找“翻盘的筹码”,也有人说他只是尽力在寻找喘息空间。

但不可否认的是,即便经历了财富缩水、债务危机,他仍然保持着进取心。这既是他的魄力,也是他的执念。

与此同时,媒体还拍到王思聪在日本、在新加坡逛街购物。相比日渐消瘦的父亲,王思聪看起来无忧无虑。

图源:小红书

图源:小红书

外界议论纷纷,但至少有一点是明确的: 王健林没让儿子接手万达,是一个理智的选择。

毕竟,如今这个泥潭,即便王健林自己都未必能挣脱,更别说让一个二代来收拾残局。

回望过去,王健林的成功与失败都印在万达的身上。他当年一味追求规模扩张,最终掉进了规模陷阱,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

但也正是因为他当年的敢闯敢拼,才有了万达的黄金时代。今天的债务危机,并不能抹去他过去的成就。

真正的问题是,万达未来的路该怎么走。是继续挣扎在债务的泥潭里,还是借助新合作、新投资在困境中寻找出路?

对于71岁的王健林来说,这既是最后一战,也是最艰难的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