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惊一场!71岁王健林一觉醒来天亮了,王思聪“不帮爹”另有原因

发布时间:2025-09-29 14:26  浏览量:1

9月28号,有个消息在网上炸开了,前首富王健林被限制高消费了。不过时隔一天,又被取消。

咱们先不说别的,就想当年他说“先赚一个小目标”时的底气,再看现在这情况,反差真不是一般大。

更让人唏嘘的是,同期还有人曝出他的近照,71岁的人瘦得脱了相,跟以前那个富态、精气神十足的样子比,简直像换了个人。

这边王健林忙着应对麻烦,他37岁的儿子王思聪在日本那边,也没少传坏消息,一会儿说卖豪宅卖不出去,一会儿又被拍着在外面玩乐,网友们吵来吵去,都在说这父子俩的日子咋差这么多。

2017年那时候,万达的债务危机就全面爆发了。

我记得当时网上铺天盖地都是消息,说万达在卖旗下的文旅项目、酒店,还有一些非核心的资产,股权也转让了不少。

那时候王健林还放话,说“万达所有产业都能卖,但万达广场不能动”,现在回头看,这话更像当时的“硬撑”。

毕竟债务压在身上,光靠卖非核心资产根本不够,那些钱只能解燃眉之急,不是长久办法。

到了2024年下半年,王健林是真扛不住了。

以前说不能动的万达广场,也开始一座接一座地卖。

后来查着2024年万达一共卖了12座核心城市的万达广场,拢回来大概83亿,这些钱没别的用,全填了债务的窟窿。

说实话,我以前总觉得“大佬”处理债务就是签个字的事儿,直到看王健林这样才明白,就算是前首富,欠了钱也得实打实想办法还,自己一辈子攒下的心血,就这么一点点从手里流走,他心里肯定不好受。

2025年这一年,对王健林来说更是关键。

8月份的时候,网上传着他去新疆考察项目的消息,大家还以为万达要找新机会“东山再起”。

结果没等多久,9月8号北京金融法院就出了消息,万达集团被执行了4亿多。

这还没完,刚到9月底,又曝出王健林被限高消费的事儿。

而且2025年2月的时候,万达集团已经被冻结了60亿,加上9月的4亿,还有限高令,网友们都在问“万达这次还能撑过来吗?”

再说说王健林的样子,网友曝光的近照里,他身形瘦得特别明显,脸也凹进去了,面色看着没以前红润,整个人没了往日的“首富范儿”,反而透着一股疲惫。

本来想觉得是不是拍照角度问题,后来看好多人都发了类似的照片,才知道是真的瘦脱相了。

71岁的年纪,换别人可能都在家养老了,他还得奔走在一线找项目、谈合作,就为了救万达。

对比有些房企老板欠了钱就卷款跑路,王健林能留在国内想办法,这份责任感确实挺难得,也难怪有网友说他“算良心企业家”。

好在事情到了今天,有网友发现,王健林“限高”措施已取消。

王健林这边忙着拆东墙补西墙,他儿子王思聪在国外的日子,却跟他形成了特别明显的对比。

2025年7月的时候,网上就传王思聪要卖上海徐汇滨江的豪宅。

那套房子面积大概400平米,一开始挂1.2亿,后来没人买,又降到9800万,还是没卖出去。

我特意问了做房产中介的朋友,他说2025年上海千万级的豪宅挂出来的特别多,想买的中产怕后续有风险不敢动,有钱的又更倾向于地段更好、户型更优的房源,结果王思聪这套就卡在中间了——有钱人瞧不上,普通人买不起,中产不敢碰。

老实讲,一开始我也纳闷,爹这边都快扛不住了,做儿子的咋还在外面潇洒?后来查了查才知道,王思聪从一开始就没接触过万达的核心业务,以前投资也多是自己感兴趣的电竞、娱乐领域,跟房地产完全不搭边。

就算现在让他回来帮王健林,他怕是也摸不着门道,别添乱就不错了。

2025年9月的时候,王思聪的事儿也没断。

9月20号,网红“懒懒”直播,他还进去刷了大额礼物,之前传的“分手传言”一下就破了。

没过几天,9月26号又有人在新加坡机场偶遇他,照片里他染了头红发,穿得很随意,看着有点不修边幅,网友还吐槽他“没以前有气质了”。

有意思的是,就这么两天后,王健林被限高的消息就出来了,父子俩一个在国内忙得脚不沾地,一个在国外谈恋爱、逛机场,反差感拉得特别满。

网友们吵得也厉害,有人说“老爹一屁股债,做儿子的就不能少花点钱?”也有人说“王健林就算再难,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肯定早给王思聪留了钱”。

其实我觉得这两种说法都有点道理,但更关键的是,王思聪这种“富二代”跟“创二代”不一样。

以前见过不少创二代,拿着家里的钱去投资,几个亿砸进去连响声都没有,最后赔得血本无归。

王思聪虽然能花钱,但至少没瞎投资败家产,从这个角度看,确实算“矮子里面拔将军”了。

而且听说王健林早早就做了财产分割,把老婆孩子摘出去了,就算万达出事儿,王思聪的基本生活也不会受太大影响,这大概也是他能在国外过得相对轻松的原因。

看王健林和王思聪这两年的事儿,其实能琢磨出不少门道,不光是他们家的问题,还能看到整个房地产行业的现状,还有王健林被限高背后的一些“隐情”。

先说说房地产行业,这两年确实不好过。

不光万达,像恒大、碧桂园这些以前的头部房企,也都在卖资产、搞债务重组。

2025年上半年的时候,就有数据说房企们加起来卖资产的规模超过1200亿,大家都在想办法回笼资金还债。

但万达跟这些房企比,又有点不一样——别的房企可能有点“躺平”,能拖就拖,王健林却一直在主动找办法,卖万达广场、去新疆找新项目,就算71岁了也没停下。

但无奈债务规模太大,累计被执行的钱超过64亿,加上资产变现越来越慢,他想救万达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再说说王健林被限高的事儿,一开始我以为是他故意不还钱,后来查了下法律条文才知道,依据相关规定,只要没按法院要求的时间履行还款义务,就可能被限高。

不过业内有人说,这次王健林被限高,是因为“信息不对称”——万达和债主在还款方案上没谈拢,比如什么时候还、用什么资产抵押,双方没达成一致,才导致法院走了执行程序,不是万达故意拖欠。

如此看来,这事儿还存在商量的余地,万达也不是完全没机会解开这个困局。

还有个值得聊的点,就是大家对“商界传承”的看法。

王思聪的情况其实挺典型的,很多富二代从小没接触过家族核心业务,长大之后也没兴趣接手,就算硬接,也没那个能力。

民众总觉得“老子有难,儿子该帮忙”,但忽略了个人能力的边界。

王思聪要是真不懂房地产,非要回来帮王健林,说不定会把事儿搞得更糟。

搞不清的是,大家总盯着他“不帮忙”,却没想想他“能不能帮上忙”。

说实话,看王健林从“先赚一个小目标”到被限高,从富态企业家到骨瘦跑项目,再看王思聪从“国民老公”到卖豪宅难、被吐槽没气质,这对父子的故事特别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商界的起落无常,也照出了富二代的现实困境。

万达能不能“起死回生”现在还说不准,但王健林那份不跑路、不放弃的劲儿,还有王思聪“不瞎投资添乱”的底线,都比很多人强。

最后想说,不管是王健林的自救,还是王思聪的现状,都在告诉我们:没有谁的日子是一成不变的,就算是前首富和他的儿子,也得面对生活的难。

我们普通人看个热闹的同时,也能琢磨出点道理——做人做事,踏实最重要,不管有钱没钱,都得有自己的底线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