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被“魔幻限高”一日变游,发生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5-09-29 14:53 浏览量:1
网络上对王健林的评价绝大部分都是比较正面的,流行的说法是“军人出身,敢作敢当”、“没有跑路,没有给国家挖坑”、“比某大强多了”。从9月26日甘肃省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对于王健林及万达集团的限制高消费令到9月29日上午媒体报道“限高措施已取消”,老王经历了三天限高。被媒体捕捉到王健林被限高的消息是9月28日,也就是说,王健林在这最近的短短24小时内又一次经历了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与解读,而如此“闪现又闪退”的限高,对于万达集团和王健林而言,似乎在暗示着什么——依然债务缠身,纠纷频频。
9月28日,大量媒体报道,据天眼查App信息显示,近日,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王健林等被限制高消费。执行法院为甘肃省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相关案件执行标的为1.86亿元。
仅仅因为1.86亿元,也就是不到两个“小目标”,让万达集团以及王健林被法院限制高消费,而且搞得如此满城风雨,实在是难以理解。要知道,虽然老王这几年因为当初的对赌失败而各种卖卖卖还债,但其依然掌握着约两百家自营万达广场的所有权,也就是说,老王自己拥有的万达广场数量虽然不到全国总数513座万达广场的一半,但依然是万达商业最大的业主,可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区区1.86亿让王健林名声如此受损,似乎确有隐情吧。
28日下午,万达集团内部人士对媒体表示:“由于万达下属项目公司经济纠纷导致,事实上之前双方一直在通过多种方式协商解决,我们也正在了解具体情况,本次或因在执行层面信息不对称导致。”
29日上午,媒体陆续发布消息,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已经没有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限高的信息。这激起风雨的限高负面消息短短一天内即已经被万达集团妥善处理掉了。法律界人士认为,最大的可能就是被执行的1.86亿元已经解决,原告撤诉,法院撤销限高令。
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显示,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增一则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4亿余元,执行法院为北京金融法院,立案时间为2025年9月8日。
截至2025年8月,万达集团累计被执行金额超76亿元,涉及10条被执行人信息,单笔最高执行标的达24.02亿元。
自今年9月以来,万达新增了5条股权冻结信息,被冻结股权总额达到145.33亿元。企查查显示,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冻结信息达47条,被冻结股权的标的企业涉及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达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大连万达集团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等。
虽然一直卖卖卖,但大连万达集团及其旗下公司依然面临较大的债务压力。2025年到期债务约400亿元,而同期现金储备仅116亿元(2025年3月数据),资金缺口显著。
今年4月17日,万达酒店发展发布公告称,拟将全资持有的万达酒店管理(香港)有限公司100%股权,以24.9亿元的价格出售给同程旅行。7月份,又准备以2.4亿元的价格将快钱金融30%股权卖给中国儒意。
今年5月20日,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执法二司官网信息显示,无条件批准太盟、高和丰德、腾讯、潘达商管、阳光人寿保险直接或通过其各自关联方共同设立合营企业,并通过合营企业收购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直接或间接持有的48个万达广场项目公司100%股权。
据澎湃新闻报道,这笔交易金额或将达到500亿元,平均每个广场价格为10.42亿元。上述48家公司均是万达广场的项目公司,分别位于北京、广州、上海、合肥、重庆、武汉等一二线城市,涵盖万达商业版图中的核心优质资产。
而去年8月,此次资产包中包含的杭州拱墅万达广场曾传出挂牌出售的消息,当时报价为14.8亿元,年租金大约1.09亿元,整体回报率8个点以上。据媒体报道,去年每座万达广场的平均估值在15亿元左右。据此计算,此次出售48座核心区域的万达广场,可以说是打了“骨折价”。
天眼查显示,8月25日,由太盟、高和丰德、腾讯、北京市潘达商业管理有限公司、阳光人寿保险等13家企业组成的私募基金“苏州宽遇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正式成立,总出资额为224.29亿元。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此笔私募基金正是为今年5月太盟、京东、腾讯等企业收购48座万达广场所设立的。
据不完全统计,从2023年出售上海松江万达广场开始,2024年,万达共出售的项目超过30个。今年年初,又售出7个,加上此次的48个,目前全国至少有85座万达广场所有权易主。
万达为什么欠了这么多债,虽说房地产下行导致诸如恒大、万科、碧桂园这些曾经的头牌地产企业陷入困境,但万达与他们毕竟不同,万达核心是商业地产而非住宅。万达今天的局面,关键原因在于两个因素的叠加:第一,宏观层面,地产下行打破了万达曾经以住宅养商业的高周转、高杠杆模式,住宅地产弱化,万达商业主要靠租金收入,现金流大大收缩;第二,恰恰在地产下行的周期内,王健林若干年前的三次对赌到期,高达近千亿的对赌资金就成了万达本来身处不利环境下压死骆驼的三棵大树。
2016年港股退市对赌。王健林为筹集退市资金签订首份对赌协议,承诺若2018年前未完成A股上市,需以12%年息回购380亿元股份。最终因政策收紧导致上市失败,触发回购条款;2018年万达商管对赌。引入腾讯、苏宁等战投340亿元,约定2023年10月前完成上市,否则需以8%年息回购股份。因港股四次上市失败,王健林以300亿元现金解除协议;2021年珠海万达商管对赌。再次引入战投380亿元(后追加至600亿元),要求2023年底前港股上市。上市失败后,王健林通过转让60%股权引入新投资者,以600亿元代价解约。
据统计,连续三次对赌失败,累计对赌金额至少1100亿元(340亿+380亿+380亿追加部分),实际支付代价,包括股权转让和现金回购,总支出超900亿元。害得老王的商业帝国丢了半条命。三次对赌失败,皆因为万达商管上市失败,至于万达商管这一中国商业管理的第一平台为什么不能上市,其中深层原因恐怕只有王健林本人知道吧。
从万达的经营模式看,其本质依然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依托房地产行业的高景气度。曾经,一座万达广场就是城市中心的口号,让万达广场周边的住宅价格水涨船高,销售爆火,万达利用住宅楼盘的预售回笼资金继续高速运转,继续开发项目,就形成了高杠杆下的高周转,而且住宅+商业的模式让很多纯住宅地产企业无比羡慕。
但是,当房地产行业进入下行通道,打击接踵而至。住宅销售大幅放缓,意味着万达的现金回血能力骤降。伴随着金融监管趋严、融资渠道收紧,万达也很难继续循环滚动。万达曾经成就商业帝国的模式一旦遇到某一个节点的断裂,资金跟不上,整个链条就面临巨大危机。
只要解除了对赌危机,王健林依然能缓过来。虽然已经丢失了大半壁江山,但王健林依然是万达广场最大的拥有者。珠海万达商业管理集团官网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其运营管理万达广场513家,商业运营总建筑面积7,079万平方米,遍布全国31个省份及合计228个城市。数据显示,拥有万达广场数量最多的前三个省份是江苏、广东和四川,分别有43座、32座和31座。拥有万达广场最少的是青海、西藏和海南,均有2座。
全国513座万达广场中,约200-288座为万达自营。这一数据差异源于不同统计时点,2022年底招股书显示其自营为288座,但2023-2025年累计出售超100座后,自营数量降至约200座。
另外,据联商网统计,2025年万达新开商场依然呈现高频态势。截至目前,2025年已经有宁波姜山万达广场、南宁凤岭万达广场、鄂尔多斯万达广场B馆、宝鸡金台万达广场、宜宾高县万达广场、赣州巨亿万达广场等6家万达广场开业,而接下来全国至少还有18家万达广场及1家万达茂开业,最早的一家将于9月开业。
“下沉市场”为主,占比约63%。万达不愧是“下沉市场商业之王”,19家计划新开的商业中,三线、四线及五线城市就有12家,占比超63%。
目前,外部对万达的解读文章铺天盖地,长篇累牍。绝大部分聚焦在万达出售资产、股权冻结或被执行这类负面消息。但笔者以为,以大连万达集团目前所掌握的近200座万达广场这样的实体资产以及万达所拥有的强大的商业运营经验、万达品牌这些无形资产而言,在消除对赌赔款以及不断降低债务之后,万达依然具有很强的赚钱能力,而王健林恐怕也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糟糕。
今年8月底,据克拉玛依市融媒体中心报道,8月20日至21日,王健林在克拉玛依考察招商引资、文旅发展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