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限高令背后:王思聪的 “富二代光环” 真要褪色?千亿债务下的豪门变局
发布时间:2025-09-29 11:18 浏览量:1
2025 年 9 月下旬,一则司法公示信息打破财经圈的平静: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王健林,因一起 1.86 亿元的纠纷被法院下达限制高消费令。这位曾抛出 “先定个小目标赚一个亿” 豪言的前中国首富,如今被禁止乘坐飞机头等舱、高铁一等座及入住星级酒店。万达系累计超 53 亿元的被执行金额,叠加年内密集出售的 85 座万达广场,让市场开始热议:当 “输血” 的母公司陷入困境,常年笼罩在 “富二代光环” 下的王思聪,其人生轨迹是否将迎来根本性转折?这场债务风波折射出的,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挣扎,更是豪门光环与个人能力的现实博弈。
一、限高令落地:从公务机到经济舱的落差
9 月 28 日清晨,北京金融法院与甘肃省兰州市中级法院的两则限高信息同步出现在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王健林的名字赫然在列。触发这一限制的直接原因,是一起标的额 1.86 亿元的工程合同纠纷 —— 法院认定万达集团 “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遂对其法定代表人采取连带限制措施。
更具戏剧性的场景发生在两天前的上海虹桥机场。一架机身喷涂 “万达文旅” 广告的 G550 公务机原定 22:15 起飞,地勤人员在最终舱单上划掉 “Wang Jianlin” 的名字时,被现场旅客拍下视频。视频里,工作人员低声嘀咕 “法院系统直接锁了舱单,头等舱都买不了”,短短 10 分钟便冲上抖音热榜,相关话题阅读量两小时内突破 7 亿。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王健林的活动范围被明确划定边界:不得选择飞机、列车软卧及轮船二等以上舱位,不得乘坐 G 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及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座,不得在星级酒店、夜总会等场所消费,甚至不得购买不动产或让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指出,若违反限制令,可能面临拘留、罚款,情节严重者将追究刑事责任。
这并非万达首次因债务问题陷入舆论焦点。早在 6 月,天津蓟州法院就因 157 万元执行案件,给万达商管贴上 “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 的标签。这笔看似小额的债务如同导火索,最终滚雪球般演变为 1.86 亿元的强制执行案件,直至王健林个人被限高。有接近万达的内部人士透露,“不是拿不出 1.86 亿,而是一旦开了优先偿还小债的口子,其他债权人会群起抽贷,引发系统性崩盘”。这种现金流调度与法律优先级的错位,让王健林陷入 “硬抗” 与 “履约” 的两难。
二、债务迷宫:53 亿执行背后的千亿窟窿
1.86 亿元的限高诱因,仅是万达债务冰山的一角。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显示,大连万达集团现存 10 条被执行人信息,累计被执行金额达 52.62 亿元,仅 9 月就新增 4 亿余元执行标的。股权冻结情况更触目惊心:47 条冻结记录遍布万达商管、文化产业、商务服务等核心板块,2025 年以来已有两笔分别为 80 亿元、94 亿元的股权被冻结,期限均长达三年。
债务压力的根源,可追溯至多年前的对赌协议。2016 年,王健林推动万达商业从港股私有化,与 22 家机构签下 380 亿元对赌协议,承诺两年内回归 A 股,否则需连本带息回购股权。2017 年资管新规与地产调控叠加,A 股大门关闭,这份协议成为悬顶利剑。2021 年珠海万达商管冲击港股时,再度签署 380 亿元对赌协议,约定 2023 年底前未上市则回购本息。
连续四次 IPO 折戟后,2023 年底对赌大限到期,380 亿元本金叠加 12% 的年息,让债务规模膨胀至近 800 亿元。万达商管最新季报显示,其一年内到期的短债达 439 亿元,而账面货币资金仅 151 亿元,现金流缺口高达 288 亿元。若计入全部 1375 亿元负债,资金缺口已超千亿元。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直言,“每一次股权冻结几乎都对应一笔到期未清偿的债务,涉及银行贷款、信托计划等多个领域”。
为填补窟窿,万达开启 “卖卖卖” 模式。2023 年仅售出上海松江万达广场单个项目,2024 年加速至 30 个项目转让,2025 年更是将 7 座零散广场与 48 处商业物业打包出售,年内累计转让万达广场数量突破 85 个。其中 48 处核心物业由太盟投资联合京东、腾讯等设立的 224.29 亿专项基金收购,另有价值 500 亿元的万达广场并购基金已完成工商备案。但房地产行业研究机构测算,购物中心首层租金普遍下滑 15%—30%,资产出售多为 “割肉止血”,反而导致未来现金流进一步收缩,陷入 “越卖越亏” 的循环。
三、光环之下:王思聪商业版图的收缩轨迹
父亲的债务危机,让王思聪的 “富二代” 标签遭遇前所未有的审视。这位曾以 “随性挥霍”“毒舌点评” 著称的豪门子弟,其商业版图早已不复往日风光。
公开信息显示,王思聪早年依托万达资本布局电竞、直播、娱乐等领域,旗下普思资本一度投资超 20 家企业。但随着万达资金链收紧,其商业扩张戛然而止。2024 年,他控股的上海香蕉计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因持续亏损,被何猷君旗下的濠江集团收购。接近交易的消息人士透露,该公司当时累计亏损超 3 亿元,核心的电竞业务因缺乏资金支持,已从行业头部滑落至中游。
这并非王思聪首次遭遇商业挫折。六年前,他就曾因旗下企业债务问题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后由万达出手偿还 2000 余万元才解除限制。但今时不同往日,万达自身难保的财务状况,让 “兜底” 变得不再现实。有熟悉王思聪的圈内人表示,“以前他出入都是私人飞机,聚会动辄花费数十万元,现在明显收敛,外出多选择商务车,社交场合的消费也开始控制预算”。
其投资版图的收缩更为明显。普思资本官网显示,2023 年至今未新增一笔投资,原有持股的 12 家企业中,8 家已完成股权转让,仅剩 4 家处于存续状态。曾被寄予厚望的直播平台熊猫 TV,因资金链断裂于 2019 年关停,后续衍生的诉讼纠纷直至 2024 年底才彻底了结。市场分析指出,王思聪的早期投资多依赖万达的资源背书,缺乏独立的盈利模式,当资本支撑撤离,业务便难以为继。
四、博弈与期待:未完结的债务化解之路
尽管危机重重,市场仍未将万达与王健林彻底归为 “失败者”。截至 2024 年 9 月,王健林个人身家虽从巅峰时的 2150 亿缩水至 290 亿,跌去近九成,但仍手握万达商管 22.3% 的股权,且集团核心的商业管理业务仍在正常运转,2025 年上半年实现营收 186 亿元,同比微降 3%。“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的判断,源于其仍在推进的债务化解动作。
9 月 29 日,万达集团与三家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签署框架协议,拟将 120 亿元债权转化为股权,降低短期偿债压力。同时,太盟投资主导的 500 亿并购基金已启动首批 15 座万达广场的交割,预计可回笼资金 180 亿元。有财经分析师指出,“万达的核心资产仍具备造血能力,若能通过时间换空间完成债务重组,仍有翻盘可能”。
公众的目光更聚焦于王思聪的转型。社交平台上,“王思聪能靠自己撑起场面吗” 的讨论热度居高不下。有网友翻出他早年在电竞领域的运营案例,认为其具备一定行业洞察力;也有人认为,长期依赖家族光环的他,缺乏独立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近期有消息称,王思聪已低调接触几家游戏公司,计划以个人名义重启电竞项目,但尚未有实质性进展。
9 月 30 日的上海浦东机场,有旅客拍到王健林乘坐经济舱前往深圳的画面。他穿着深色夹克,戴着口罩,独自拖着行李箱走过登机口,与往日簇拥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而王思聪的社交媒体更新停留在 9 月 25 日,内容是一张电竞比赛的老照片,配文仅有一个省略号。
万达商管的公告显示,与投资人的对赌协议谈判仍在进行中,10 月将迎来关键的债务展期沟通。太盟投资的专项基金已开始对收购的万达广场进行业态调整,试图提升租金收益。这场横跨企业债务与个人命运的风波,仍在持续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