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业帝国到债务泥潭:万达与王健林的沉浮路

发布时间:2025-09-28 22:17  浏览量:1

2025年9月,王健林被下达限制高消费令的消息,为万达集团的挣扎史添上沉重一笔。这位曾喊出“先定小目标赚一个亿”的前首富,如今面临的是超53亿元的被执行金额与47条股权冻结记录,而这一切的根源,早已在扩张与转型的浪潮中埋下。

万达的崛起始于激进扩张。自1988年成立后,经四次转型从区域房企成长为跨国集团,“城市综合体”模式让万达广场遍布全国,巅峰时自持广场达400座[__LINK_ICON]。2013年后加速的全球化与多元化更显雄心,并购AMC院线、世界铁人公司等动作不断,文化、体育、文旅多线布局。但繁荣背后是高杠杆隐患,金融去杠杆前负债率超70%,6000亿元贷款支撑起扩张版图。

债务危机的引爆点是对赌协议。2016年万达从港股退市时签下首份对赌协议,2021年珠海万达商管冲击上市时再与22家投资者签约,承诺2023年底前未上市则回购股权并支付利息。2023年底上市梦碎,380亿元回购义务瞬间击穿流动性,融创等投资方接踵提起仲裁索要145亿元回购款,信用体系濒临崩塌[__LINK_ICON]。

“断臂求生”未能挽回颓势。三年间万达累计出售109座万达广场,变卖万达电影控股权、海外文旅项目等核心资产,仅减持万达电影就回笼78亿元。但资产出售速度远不及债务到期速度,2025年现金缺口仍达284亿元。更致命的是核心资产流失导致“造血能力”衰退,租金收入下滑与上市遇阻切断了融资渠道[__LINK_ICON]。

宏观环境则成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房地产调控与融资“三道红线”收紧资金链,万达以短期债务支撑长期回报的模式难以为继。如今71岁的王健林仍在奔走招商,但市场反应冷淡,其父子财富已从千亿级缩水至588.1亿元。

从商业巨头到债务泥潭,万达的沉浮既是高杠杆扩张的警示,也是企业转型中战略冒进的代价,留给市场无尽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