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1.86亿债务被限高,昔日首富如何跌落神坛?
发布时间:2025-09-28 21:29 浏览量:1
作者 | 燕大
王健林被限高了,因为1.86亿债务。
不禁令人唏嘘,作为叱咤中国商业几十年的风云人物,曾经1个小目标都不放眼里,现在竟被这个小目标难倒了。
前阵子还看到老王现身新疆克拉玛依市,考察当地招商引资和文旅行业情况,探讨合作机会,没想到转脸就看到老王落到了被限高的田地。
这一事件将万达集团推向舆论风口的同时,更暴露出这家商业巨擘在债务泥潭中的挣扎与困境。
先说说限高,什么情况下才会被限制高消费,“真还传”的老罗深有体会,通常情况下因为欠债未还,债主申请强制执行,但被执行人无资产、账上也没钱,债主可以再申请对其限高。
老王被限高的这个案子,早在7月份就执行了,执行标的金额达到1.86亿,被执行的不止老王,包括万达地产、武汉楚河汉街旅投、武汉万达置业,以及相应的法人全部被限。
从截图上还能看到,在执行过程中,9月15号16号还有一次涉及12套房产的拍卖,但流拍了,要不然这1.86亿就能直接还上了。
被诉过的都知道,现实中的诉讼、执行并非直来直去,尤其是长期合作的企业之间,走到执行之前要经历无数次协商,哪怕执行了,再走到限高这一步也会相对谨慎。
因为作为债主,核心诉求是拿到钱,把对方给限高了,尤其是要东奔西跑搞钱的企业老板,连高铁飞机都不能坐,关键还大大损害了信用,会严重影响搞钱。
可以这么说,债主申请对其限高是把双刃剑,倒逼对方还钱、限制对方高消费,同时又卡住了对方搞钱的信用与空间。
有人说他有私人飞机、限高也不影响到处飞。实际还真没这么简单,私人飞机也是要向空管部门申报的,而在法规和实践中,私人飞机也是明确禁止的高消费行为。
限制高消费的目的,是防止被执行人一边欠债不还、一边维持奢靡生活,从而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和司法权威。
不过,对于国民非常熟悉的老王来说,大概率不是他不想还,而是债务压顶,卖资产也赶不上还债的速度。
为了还债,万达的核心“现金奶牛”业务都快被卖完了。
最开始是2017年,一度在海外高调“攻城略地”的万达,突然资金紧张,债务之重瞬间压顶,有网传说彼时万达负债超4000亿,为了搞定迫在眉睫的债务,老王跟融创、富力达成一场地产界的世纪交易,将13个万达文旅项目以及77家酒店,分别转让给融创和富力,总价约637.5亿。
自此王大少再也没机会像2016年一样,吐槽自家酒店SB。
没人知道这笔交易王健林亏了多少钱,但急需资金的王健林,能做的就是卖万达。后来有人觉得老王塞翁失马,恰好躲过了2021年前后的房地产遍地雷声,
但殊不知,那只是开始,在前面高歌猛进扩张且高负债的,谁都躲不过去。尤其是老王在2018年还搞了一把“豪赌”,再度暴增“债务炸弹”,更为今天的困境埋下伏笔。
2018年初,一场资本运作悄然进行,腾讯、苏宁、融创及京东与万达签署战投,总金额340亿元,其中腾讯100亿,持股4.12%,京东50亿、持股2.06%,后面只要能上市,那各位大股东包括万达都将盆满钵满。
但猜中了开头却没猜中结尾,2020前后楼市到顶、雷声遍地,万达跟几大巨头的战略合作在数年中闯了四次港股,但最终都未能成功上市。
可问题是,它的战投是有对赌协议的,不能按时上市万达就要回购股份,并且还有高额利息。因此,急需资金的苏宁和融创在2024年对万达发起仲裁,要求分别支付50.41亿元、95亿元,本就缺钱缺到发疯的万达雪上加霜。
当时为了还债,在23年就曾一把将手里的现金奶牛——万达电影的8.26%股权以21.73亿元的价格转让给了陆丽丽,(陆成为万达电影第二大股东,据说陆是市值数千亿的东方财富创始人的老婆);差不多时期,又将北京万达投资49%的股权以22.62亿价格卖给了小马哥。
后面继续卖,24年3月万达与太盟投资集团、中信资本、阿布扎比子公司等方在大连签署投资协议,投资人联合向“大连新达盟”(大连万达的核心资产——珠海万达的商管平台,管理496个大型商业广场)投资约600亿。
新增投资人之后,老王一方持股约40%,而其余10家机构合计持股约60%,据说11名董事里有6席都来自投资方。换句话说,老王已经卖掉核心资产的大半股权。
有人统计,光2024年,王健林出售了超过25家的万达广场,境外资产也转让了美国传奇影业股权、英国圣汐游艇公司等等。今年4月,老王又以24.9亿将万达酒店管理公卖给了同程,彻底退出酒店核心业务;7月还在拟以2.4亿出售快钱金融30%股权。
可以这么说,老王这些年,要么在还债,要么就在还债的路上,一直上演“真还传”。相比而言,王大少是真的轻松,快四十岁的人了,还要靠老爹遮风雨。
老王割肉卖资产的速度,赶不上偿债的速度。截至目前来看,万达集团还有10条被执行信息,总金额超76亿元,这还不包括潜在的诉讼和未到期的债务。
没人知道老王还剩下多少资产,够不够堵窟窿的。
但可以确定的是,资产是弹性的、债务却是刚性的,一边是地产的时代红利吃完,相关资产不断缩水,另一边是债务本息随着时间持续堆高。
今天这1.86亿的执行就把老王逼到被限高的地步,不禁令人心惊,这会不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说实话,老王之所以落到这副田地,归根结底,与上一个房地产上行周期结束脱不开关系。
凡是伴随地产高峰扩张出来的负债,都在下行阶段成为要命的包袱。
时代的一粒沙,落到一代首富肩上也同样是一座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