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小目标” 到 “限高令”:71 岁王健林的落差时刻

发布时间:2025-09-28 13:45  浏览量:1

“先定一个小目标,比如赚一个亿。” 这句曾火遍全网的话,如今听来满是唏嘘。9 月 28 日,天眼查一条信息炸响商界: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王健林被限制高消费,限制令由甘肃省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于 9 月 26 日签发,涉及执行标的 1.86 亿元。

这不是万达第一次陷入执行风波。就在 9 月初,北京金融法院刚新增一则对万达的执行信息,标的超 4 亿元。截至目前,万达累计被执行总金额已突破 52 亿元,还背着 94 亿元的股权冻结 —— 仅上海万达网络金融与小额贷款两家公司的冻结股权就占了九成以上。曾经的 “中国首富”,如今连乘坐飞机头等舱、入住星级酒店都成了奢望,与网传其子王思聪在新加坡度假住豪华酒店的场景形成刺眼对比。

⚠️ 限高事件拆解:不是 “突发”,是债务危机的必然

万达内部人士很快回应,称此次限高是 “下属项目公司经济纠纷导致,或因执行层面信息不对称”,强调双方一直在协商解决。但梳理时间线会发现,这场危机早已埋下伏笔:

1. 2025 年 “限高潮”:从子公司到创始人

早在今年 7 月,万达商管及其法定代表人张春远就因建设工程合同纠纷被限高。3 个月后,限制令直接指向集团核心 —— 王健林本人。这背后是万达风险的层层升级:从具体项目的债务违约,蔓延到集团层面的信用危机。

2. 债务雪球越滚越大:6000 亿窟窿难填

公开数据显示,万达当前总债务规模约 6000 亿元,仅 2025 年内到期的债务就有 400 亿元,而账面现金仅 116 亿元,偿债缺口高达 284 亿元。作为核心资产的万达商管,截至 2024 年 6 月末有息负债达 1375.61 亿元,其中 302.69 亿元需在一年内偿还,相当于每天要还近 8300 万元利息。

3. 资产抛售成常态:“非卖品” 变 “救命钱”

为填窟窿,王健林早已放下 “万达广场是非卖品” 的执念。2024 年,万达一口气出售 48 座万达广场,仅换来 500 亿元资金;2025 年 5 月,又将 48 家公司股权卖给太盟、高和丰德等机构。即便如此,万达商管 2024 年 20 亿元的管理费收入,连 1412 亿元有息负债的利息都覆盖不了,更别提本金了。

🔍 危机根源:压垮万达的 “三把夺命剑”

王健林的困境,绝非单一事件导致,而是多重矛盾长期积累的爆发。业内人士总结为悬在万达头上的 “三把剑”:

1. 对赌协议:压垮骆驼的第一根稻草

2016 年万达商业从港股退市时,签订了 “2018 年完成 A 股上市,否则支付 400 亿港元回购款” 的对赌协议。四次上市失败后,回购款叠加利息成了沉重负担。2018 年引入腾讯等战投时,又签下新对赌协议,最终因上市未果再添 300 亿元债务,债务雪球彻底失控。

2. 资产贬值:曾经的 “现金牛” 成 “吞金兽”

房地产下行与电商冲击下,万达广场的 “造血能力” 急剧衰退。2024 年单店租金增速不足 5%,远低于 10% 左右的债务利息率,靠收租还债已成奢望。长白山等文旅项目年亏 4 亿,剩余 130 座自持万达广场估值约 4500 亿元,即便全部卖掉,距离 6000 亿债务仍有 1500 亿缺口。

3. 控制权旁落:万达早已不 “姓王”

为换资金,万达多次引入战投。2024 年太盟等机构注资 600 亿元后,拿下万达商管 60% 股权,董事会决策权转移。更致命的是,若年底万达商管上市再失败,中东资本 440 亿元回购条款将触发,王健林质押的 98% 个人股权可能清零,彻底失去对万达的控制权。

❓ 万达还有救吗?四个关键问题的答案

1. 限高对万达影响有多大?

短期来看,限高主要限制王健林的出行与消费,对集团日常经营影响有限。但长期而言,这会进一步削弱市场信心 —— 供应商可能收紧账期,金融机构可能停止放贷,加剧现金流危机。

2. 王健林还有 “翻身牌” 吗?

目前仅剩两条路:一是加速出售剩余资产,如文旅项目、海外资产,但当前市场低迷,优质买家难寻;二是推动万达商管年底前上市,但距离截止日期仅剩 3 个月,成功率极低。即便上市,也需先支付巨额回购款,反而可能加剧资金压力。

3. 普通消费者需要担心吗?

已开业的万达广场运营相对独立,短期内不会突然闭店。但需注意:若万达商管现金流断裂,部分商场可能缩减招商、降低服务质量;购买了万达文旅项目预售产品的消费者,需密切关注项目进展。

4. 对行业有什么警示?

万达的教训戳破了“重资产 + 高杠杆”的泡沫:过度依赖房地产周期、盲目扩张非核心业务、对赌协议的致命风险,都是企业发展的“雷区”。对中小企业而言,“稳现金流”比“追规模”更重要。

71 岁的王健林曾凭 “胆子大、动作快” 缔造商业帝国,如今却要面对债务与控制权的双重危机。有人说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万达还有翻盘可能;也有人认为 “6000 亿债务 + 失去控制权,翻身无望”。你怎么看?评论区聊聊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