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香港2025秋拍丨物道:中国高古艺术珍品佳赏!
发布时间:2025-09-28 11:19 浏览量:1
保利香港拍卖2025秋季拍卖将于10月3日至9日在香港信德中心举行。本季,中国古董珍玩部将荣幸呈献三个专场拍卖,《物道:中国高古艺术珍品》、《颐华:重要宫廷艺术珍品选粹》以及《中国古董珍玩》,汇集近四百件品类丰富、品质上乘的珍品佳器,契合不同藏家的需求。
即日起至9月29日,中国古董珍玩部于保利香港艺术空间提前展出一部分精彩拍品,欢迎广大藏家前来观展,先睹为快。
《物道:中国高古艺术珍品》专场,部门精诚甄选三代吉金珍品、高古陶瓷、玉器、金属器、佛造像等,以飨藏家。此组器物流传有绪,品质上佳,值得期待。
《颐华:重要宫廷艺术珍品选粹》集合历代宫廷珍品,从宫廷陈设到文房珍宝,器物来源、出版及展览记录丰富,部分拍品殊为难得,鲜见于市场。
《中国古董珍玩》专场汇集了高古及明清瓷器、玉器、竹木雕、青铜器、明清家具,类型丰富,逸趣横生。
有藏品计划出入手可留言或者私信,单纯资讯解答市场疑惑也可以,问问不花钱哈
卫星:s第一个字母c第二个字母p第三个字母m第四个字母,还有87两个数字,找到我们
▼物道:中国高古艺术珍品▼
物道:中国高古艺术珍品
LOT 5012
元 龙泉窑粉青釉鼓钉洗
D 22.5cm H 7.6cm
估价:HKD 450,000 - 650,000
来源:
1. 东京美术俱乐部,1918年4月5日
2. 名古屋美术俱乐部,1920年4月15日
出版:
1. 东京美术俱乐部,《高桥家御藏品入札》,1918年4月5日,编号2702
2. 名古屋美术俱乐部,《江西亭绢川氏及某旧家所藏品卖立》,1920年4月15日
存世元至明初龙泉窑鼓钉洗数量极少,非常难得。以青釉瓷著称的龙泉窑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因位于浙江龙泉而得名,鼎盛于南宋,延续至元明,历史悠久,凭其肥美的釉汁和优雅的形态称绝于世。龙泉旧属处州,故又称“处州窑”。清代《龙泉县志》赞曰:“极其精莹、纯粹、无瑕,如美玉然。”但是传诸于世之佳品自古难求,县志亦载:“今人家鲜存者,或一瓶一钵,动博数十金”,其珍稀可见一斑。
东京美术俱乐部,《高桥家御藏品入札》,
1918年4月5日,编号270
名古屋美术俱乐部,《江西亭绢川氏及某旧家所藏品卖立》,
1920年4月15日
物道:中国高古艺术珍品
LOT 5015
宋 龙泉窑青釉刻花牡丹纹梅瓶
H 15.5cm
估价:HKD 250,000 - 400,000
来源:
1. Michael Moissey Postan爵士(1899-1981)及Cynthia Rosalie Postan女勋爵(1918-2017)珍藏
2. Bluett & Sons Ltd.,伦敦
3. Blitz东方艺术,阿姆斯特丹
4. 茧山龙泉堂,东京
5. 松丰堂,香港
展览:
《宋磁》,茧山龙泉堂,东京,2018年,编号53
出版:
1. Bluett & Sons Ltd.,《The Postan Collection of Early Chinese Ceramics》,伦敦,1972年,编号13
2.《宋磁》,茧山龙泉堂,东京,2018年,编号53,页76-77
此梅瓶器形丰腴,厚重大气,腹部装饰缠枝牡丹,诚元明龙泉佳例。宋之龙泉,多见素器,重釉色,轻纹饰。本瓶釉色光润,下刀处积釉深沈,凸起处呈色青透,二者对比强烈,遥相呼应。时匠技艺精湛,如此上宽下敛丰张之器,尤为难烧,需比例匀称,窑火老练,方得佳器。
出版于《宋磁》,茧山龙泉堂,东京,
2018年,编号53,页76-77
物道:中国高古艺术珍品
LOT 5017
金 耀州窑青釉印花夔龙花卉纹三足炉
W 12.8cm H 10.1cm
估价:HKD 200,000 - 300,000
来源:
波士顿邦瀚斯Skinner,2015年5月16日,编号194
耀州窑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西南黄堡镇,以釉色和刻花著称,其品质超卓,至宋金时盛极一时,成为中国一大窑系。耀州瓷以盘、碗为大宗,立件瓶炉尤为惜赏。此炉造型仿自商周青铜器,古朴典雅,香炉小器大样,口沿外翻,鼓腹,三足外撇。颈部饰双层仰莲瓣纹一周,主题纹饰为夔龙纹一周装饰炉腹,刀法利落,纹饰舒卷自然。三足模印兽面,雄壮有力。通体施月白釉,色如湖水,至于胎体凹凸处,釉色浓淡相宜,甚为雅观。整器月白釉,底施满釉,唯三足底部露胎,整体釉色素雅宜人,为典型的耀州窑鼎盛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相似一件于伦敦苏富比,2007年11月7日售出,Lot273。此外,本品造型样式与故宫博物院所藏金代耀州窑三足炉相似,亦可见日本大阪国立美术馆藏“北宋 耀州窑夔龙纹兽足炉”。
物道:中国高古艺术珍品
LOT 5020
元或明早期 钧窑蓝釉紫斑盘
D 22.8cm
估价:HKD 80,000 - 120,000
来源:
香港私人收藏
盘敞口,深弧腹,下敛,圈足。内外壁及器底施天蓝釉,釉质温润湉静,具有乳浊之感,釉面开片细密,盘心有不规则玫瑰紫斑泼洒其上,口沿处釉层较薄,隐隐映出黄灰色胎体,足端无釉,器底有五个支烧钉痕。本品器型规整,釉色可人,玫瑰紫斑如晚霞变幻又如山水氤氲,引人入胜。北方中原地区的民间钧窑系产品中,时常会在蓝色底釉上涂抹紫红色斑块。紫红斑系氧化亚铜胶体粒子的呈色,这些釉斑的形状不定,没有规律,融合在底釉中,如同窑变效果。
物道:中国高古艺术珍品
LOT 5022
金 钧窑蓝釉胆瓶连座
H 21cm
估价:HKD 680,000 - 850,000
来源:
1. 纽约苏富比,1994年5月31日至6月1日,编号283
2. 香港重要藏家收藏
细长颈、溜肩,鼓腹下垂,底座微鼓,饰竖棱及镂空孔,圈足。上部为瓶,下部为座,瓶座相接,连为整体,简洁流畅,匠心独具,是金元时期流行的典型式样。器表施一色蓝釉,极富观赏性。整器造型秀美纤巧,胎质细坚,釉色莹润绚丽,实乃收藏之佳选。此瓶连镂空底座,属金元之间钧瓷特有器形。相同天蓝釉之例参考沐文堂关善明旧藏一例,后售于伦敦苏富比2003年11月12日,编号68,并录于《关氏所藏宋代陶瓷》,香港艺术馆,香港,1994年,编号48。亦可参考美国密苏里州Samuel Craft Davis(1871-1940)珍藏一例金/元 钧窑紫斑连座瓶,天蓝釉带紫斑,后以35.28万美元售于纽约佳士得2024年3月21日,编号938。
来源于纽约苏富比,1994年5月31日至6月1日,编号283
物道:中国高古艺术珍品
LOT 5023
宋 钧窑天蓝釉大碗
D 22.7cm H 10.4cm
估价:HKD 180,000 - 250,000
来源:
1. 卢芹斋旧藏
2. 1969年得于巴黎卢芹斋,后由家族传承
3. 法国私人收藏
碗造型沈稳大气,直口深腹,线条流畅。口沿呈酱黄色,为口沿处积釉较薄所致。器表施天蓝釉,釉层厚润均匀,色泽明快,宛如蔚蓝色天空,淡雅宜人,赏心悦目。釉中的流纹形如流云,意境无穷。钧窑瓷器以釉色鲜丽多变、质感深厚著称,一直备受鉴藏家所珍视,其单色釉制品中,以此天蓝色为最尊贵者,而此对大碗造型体量基本一致,色泽相近,在钧窑作品中殊为难得。现存同类型大碗之中,器型有如此挺拔者不可多见,馆藏此类钧窑天蓝釉大碗可见以下几例:三例皆为故宫博物院院藏,天蓝釉浑然厚重,图见《钧瓷雅集:故宫博物院珍藏及出土钧窑瓷器荟萃》,故宫博物院,北京,2013年,图版6、7、8。
1960年代原藏家家中陈设照片,显示此批作品购自C.T.Loo
法国原藏家的购买清单中的描述:购自 C.T. Loo,
价格为9,000新法郎,购于1969年(保存状况:极佳)
物道:中国高古艺术珍品
LOT 5024
金 钧窑玫瑰红斑兽面纹三足炉
W 24cm H 22cm
估价:HKD 600,000 - 1,000,000
来源:
日本私人收藏
炉平口折沿,直颈,圆腹,下承三足。颈及腹部采用贴塑技法饰作兽面纹装饰,通体施天青釉及玫瑰红釉,釉面肥厚莹润。整器造型古朴大方,别具雅趣。此钧窑三足炉釉色浑厚光亮,玫瑰红釉发色艳丽,红斑颜色稳定,乃同类器中佳品。钧窑即河南禹州钧台窑,古时称钧州,钧窑瓷器以其釉厚色浓为特点,釉色浅有天蓝,深则有如孔雀蓝者。十二世纪初,陶工开始于烧制前在釉面加入少许紫红色铜料,以致原有乳蓝色釉面上呈现紫斑,为原有钧釉更添一抹艳丽,挥洒自如,见书法风范,深为当时文人权贵所喜。
物道:中国高古艺术珍品
LOT 5028
北宋 定窑白釉葵口折腰盘
D 21.2cm
估价:HKD 30,000 - 50,000
来源:
1. Dr. and Mrs. Forester,美国旧金山
2. 纽约苏富比,2013年3月19日,编号250(其中之一)
葵口,浅腹,斜壁,折腰,圈足,形制规整。胎质洁白坚细,胎体轻盈。通体施白釉,素净典雅。胎釉及装饰技法均具有宋代定窑的典型特征。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烧制精美的白瓷而扬名于世,因其产地在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此葵口盘为定窑的典型品种。
物道:中国高古艺术珍品
LOT 5029
金 定窑模印芦雁纹折沿盘
D 21cm
估价:HKD 300,000 - 400,000
来源:
日本私人收藏
展览:
《东洋古陶瓷展》1977年10月7日-10日,小仓玉屋3阶会场,福冈
出版:
《东洋古陶瓷展》,福冈小仓玉屋,1977年,图版4号
此例定窑折沿印花器折沿,浅盘,芒口,唇口微微凸起。平底宽广,外底微凹入,底边浅棱成圈足,颇为罕见,折沿盘为唐宋时期经典的金银器造型。本例定窑盘在盘底模印凤鸟体态舒展,姿态优美,取凤求凰之意,别具匠心。回纹装饰于折沿部位,环绕一周,作为中心主要纹饰与口沿处的分界线,起到一定的衬托作用和过渡作用,丰富了瓷器的纹饰图案,方形的回纹与线条圆润的缠枝花卉纹形成视觉上的互补,也增加了装饰上的平衡性。
出版于《东洋古陶瓷展》,
福冈小仓玉屋,
1977年,图版4号
清乾隆 《珍陶萃美》
之五 (故画3651)
© 台北故宫
物道:中国高古艺术珍品
LOT 5032
北宋至辽 定窑「官」字款白釉盘口瓶
款识「官」
H 37.5cm
估价:HKD 1,000,000 - 1,500,000
来源:
1. 鸿禧美术馆收藏,台北
2. 洛杉矶重要藏家旧藏
3. 香港苏富比,2019年10月7日,编号3002
展览及出版:
《中国美术の精华:台北・鸿禧美术馆所藏品展》,松涛美术馆,东京,2001年,编号21
本品器形简约,上出盘口,下接细长颈。长鼓腹,敛收出圈足。各部分比例匀称,挺拔优雅。通体无花纹,仅肩部几道弦纹为饰。除足底外,满罩釉,釉色纯净光润,涩胎处可见胎质坚细缜密,瓷化程度高。足底近釉处可见轻微的粘砂,为早期定窑的特征。足内阴刻“官”字,表明为宫廷或官府所使用的瓷器。
物道:中国高古艺术珍品
LOT 5034
唐 越窑青釉双耳壶
H 9cm
估价:HKD 150,000 - 250,000
来源:
1. G. F. Giaquili Ferrini旧藏
2. 茧山龙泉堂,东京
3. 松丰堂,香港
展览:
1. 《青瓷昇华:唐宋と高丽の青瓷展》,茧山龙泉堂,东京,2023年,编号10
2. 松丰堂,《光影之间——中国古代艺术》,伦敦及香港,2024年
出版:
1. 《青瓷昇华:唐宋と高丽の青瓷展》,茧山龙泉堂,东京,2023年,编号10,页26
2. 松丰堂,《光影之间——中国古代艺术》,伦敦及香港,2024年,页32-33
壶口微撇,束颈,左右两侧肩部各出一短流,壶壁较直,深腹,下收,平底。内外壁施青绿色釉,开片细密,腹下及底无釉。本品器型简练,釉色青翠,如“嫩荷涵露”、“古镜破苔”,青瓷的烧造技术到唐代已相当成熟,尤以浙江越州一带所产的青釉瓷器更是不同凡响。唐人陆羽在《茶经》中评论各地所产瓷器时把越窑评为第一;清乾隆皇帝也以“李唐越器人间无”之诗句加以赞美。越窑是唐、五代及北宋初期著名的瓷窑。唐代中期以后越窑产品的质量逐渐提高,有“类玉”、“类冰”及“千峰翠色”之誉。
出版于《青瓷昇华:唐宋と高丽の青瓷展》,
茧山龙泉堂,东京,2023年,编号10,页26
出版于松丰堂,《光影之间——中国古代艺术》,
伦敦及香港,2024年,页32-33
物道:中国高古艺术珍品
LOT 5033
宋 巨鹿窑白釉盖碗
D 13.9cm H 11.9cm
估价:HKD 120,000 - 200,000
来源:
1. Raymond Francis Alfred Riesco(1877-1964),英国
2. 井上古美术,东京
展览及出版:
东方陶瓷学会,东方陶瓷学会汇刊1959-60,伦敦,1960,页56,图版45,编号111
盖碗整体造型典雅,线条流畅自然。碗敛口,深腹,圈足。盖面隆起,上置瓜蒂形钮。胎色灰黄,上化妆土,通体施罩乳白透明釉。白釉表面细开片,其釉色温润如玉,纯净而清新。此盖碗不仅是实用的茶具,更是制瓷艺术的杰出代表,承载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磁州窑为宋代六大窑系之一,其窑址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由于钜鹿地区出产的瓷器质量较好,声名远扬,因此国外将只要是河北巨鹿地区出土的瓷器都称为钜鹿瓷。北宋时期为磁州窑发展的重要时期,期间北方地区各个瓷窑也相互借鉴学习,提升技术力量与产量形成了蓬勃发展之势。同时钜鹿处于河北地区的中心地带,水陆交通便利。钜鹿承担了河北地区瓷器转运销售的职能,大量磁州窑瓷器由巨鹿运往全国各地。
出版于东方陶瓷学会,东方陶瓷学会汇刊1959-60,
伦敦,1960,页56,图版45,编号111
物道:中国高古艺术珍品
LOT 5037
宋 湖田窑青白瓷仿古蕉叶纹贯耳瓶
H 19.5cm
估价:HKD 750,000 - 850,000
来源:
1. 日本小山富士夫旧藏
2. 述郑斋旧藏,台北
3. 保利香港拍卖,2015年4月6日,编号3326
宋代仿古之风盛行,这源于金石学的兴起以及宫廷士夫自上而下的青铜器的收藏热情。仿古铜器成为礼仪的需要,也逐渐形成中国工艺美术史中一个独特的多元包容的门类。由宋代至明清一直成为文人关注品玩的对象。此件贯耳瓶便是景德镇湖田窑所出较为少见的仿古器物。其造型来源于春秋壶的造型并有所变化。在宋代诸多窑口的瓷器中贯耳瓶的形式并不少见,尤其是龙泉窑及南宋官窑。但大多为简洁的贯耳瓶的造型,周身无甚装饰,直至清代诸多仿古瓷器才在贯耳瓶的周身加诸纹饰。这件湖田窑贯耳阶梯型络带及蕉叶的装饰属于贯耳瓶中较为罕见的品种。整件作品器形规整、装饰古雅、釉色淡然而恬静,白中泛青,如湖水凝澈、如玉般温润。正是高濂《遵生八笺》、文震亨《长物志》所追求的“堂中插花”所用之器。
拍品视频
保利香港拍卖
,赞49
物道:中国高古艺术珍品
LOT 5054
唐 三彩抱鹅形酒囊商人俑
H 31.2cm
估价:HKD 1,200,000 - 1,800,000
来源:
1. 埃斯卡纳齐,伦敦,1987年
2. 纽约佳士得,2015年9月17-18日,编号2299
展览:
《唐》,埃斯卡纳齐,1987年6月9日至7月3日,编号31
出版:
《唐》,埃斯卡纳齐,1987年6月9日至7月3日,编号31
此件唐三彩胡人座像,俑白色陶胎,身施黄、绿、白三色釉。深目高鼻,胡人形像。头戴胡帽,身穿窄袖胡服,侧身系带,下著裙,足蹬长靴。双手抱一鹅型酒囊,姿势呈放松状,自然蹲坐。在造像工艺上,制作精细,注重细节上的处理,面部刻画生动传神,注重表现人的神情,使得整个立像动态自然,栩栩如生。故此唐三彩人物胡人座像实为一件精美至极的人物造像。“胡人”乃古代汉人对西北少数民族之称呼,杜甫《寓目》诗有:“羌女轻烽燧,胡儿制骆驼。”此拍品极具时代特征,乃唐代中西交流之生动反映。
物道:中国高古艺术珍品
LOT 5058
唐 三彩加蓝仕女立俑两件
H 36.6cm
估价:HKD 1,500,000 - 2,500,000
来源:
A&J Speelman,伦敦
大唐一朝,文化、经济、政治昌盛,唐代女性的地位与自由更是历史上任何朝代所不能及的,贵族女子可接受高等教育,并具政治影响,中国历代唯一女皇帝武则天即为最佳佐证。本对塑像表现的女性形象应属中青年,面容姣好,丰盈娇润,粉颊红唇,眉眼墨绘,衣著以蓝、黄彩装饰。仕女站姿挺拔,仪态端庄,神情自若,反映出唐代女性的自信与从容。存世三彩陶俑中,女俑数量较少,如拍品这般精美者,异常珍贵,又施蓝彩,备受推崇。以蓝彩作为衣服重要色调用于装饰并不多见,此对仕女俑褐彩和蓝彩互换使用,效果极好,相似作品可参见瑞士莱特伯格博物院中瑞士玫茵堂旧藏的一对唐三彩仕女俑。
物道:中国高古艺术珍品
LOT 5057
唐 蓝釉三彩胡人骑马俑
H 43.5cm L 34.2cm
估价:HKD 150,000 - 300,000
来源
1. Nagatani, Inc.,芝加哥,1967年7月25日
2. 纽约佳士得,2019年9月13日,编号1069
3. Robert B. 及Beatrice C. Mayer 家族收藏
4. 香港重要藏家收藏
本品附牛津热释光检测报告,编号366e45
这一件唐代的三彩骑马俑的胡人骑士身著长袍,腰系宽带,足穿靴。人物衣袍及马鞍上使用了蓝彩,在存世骑马造像中十分少见。唐代时,贵族高官习以大批物件陪葬,当时“竞为厚葬,偶人象马,雕饰如生,徒以炫耀路人”,可见在厚葬之风盛行的情况下,大量装饰华美的象生作品也应运而生。唐三彩中的蓝釉器物非常珍稀,蓝釉中的钴氧化物当时需从中亚进口,价格极其昂贵。极少数陶俑以钴蓝釉装饰,这也显示出其拥有者的显赫身份与财富。台北故宫藏一件相类似的三彩人马俑,惟本品施加蓝釉,更为珍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