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外企暴雷!遭黑客袭击,价格腰斩卖不动,万千消费者欲哭无泪
发布时间:2025-09-24 23:47 浏览量:1
2025 年 9 月的英国汽车业炸了锅:百年豪车品牌捷豹路虎被黑客一锅端,英国三家工厂全线停产,3.3 万名员工被迫回家带薪休假,每天烧光 500 万英镑。
而远在中国的 4S 店里,销售们对着优惠 17 万的捷豹 XEL 发愁:“就算原价腰斩,问的人还是少得可怜”。
这场黑客攻击像一把放大镜,照出了这个英伦传奇的狼狈,表面是突发的技术危机,底下藏着的是外资豪车在中国市场节节败退的大溃败。
黑客选的时机太阴险了。9月1日,作为英国新车牌注册日,本应是车企最为繁忙之际。然而,就在次日,这两个品牌的系统竟惨遭黑客攻破,令人始料未及。
从生产线到供应链,全链条陷入瘫痪,公司急得宣布停产到 9 月 24 日,可业内都在传 “说不定要拖到 11 月”。
每天损失 500 万英镑,三周就是 1.05 亿,按照这种形式发展下去,他们公司则要平白承受11亿损失,这还没算供应链的连锁反应。在接受凤凰网财经的专访时,一位资深的汽车行业分析师进行了一番细致的成本核算。
捷豹路虎中国赶紧出来安抚:“对国内交付没影响,有现车”,但北京某 4S 店员工私下透露:“优惠大的车型早被抢空,后续能不能补得上,谁也说不准”。
这可不是捷豹路虎第一次倒霉。今年 7 月,它刚在英国裁了 500 个管理层,说是 “优化结构”,其实早就扛不住了。
2025 财年财报显示,在华销量从 2017 年巅峰时的 14.6 万辆,暴跌到 3.4 万辆,连凯迪拉克(23.3 万辆)的零头都不够,合资公司奇瑞捷豹路虎直接亏了 1400 万英镑。
黑客攻击成了压垮骆驼的又一根稻草。有网友调侃:“以前加价 30 万抢路虎,现在打折 15 万没人要,这落差比过山车还刺激”。
2015 年的路虎揽胜极光有多火?加价 30 万还要排队,提车得等半年,是老板们的标配。可现在,福州的经销商把捷豹 XEL 90 周年典藏版标价 17.48 万,直降 15.98 万,比不少国产紧凑型车还便宜。
价格跳水背后,是销量的雪崩。乘联会数据显示,捷豹路虎在华销量 2022 年跌 17.4%,2023 年只剩 10.64 万辆,2025 财年更是暴跌 34%。
更要命的是库存,中国汽车流通协会 2024 年 7 月的报告显示,捷豹路虎库存系数高达 2.55,意味着库里的车够卖两个半月,远超 1.5 的警戒线。
30% 的经销商在赔钱,有人干脆关门大吉。以前卖一辆路虎能赚好几万,现在卖十辆都未必够房租,一位退网的经销商告诉汽车之家,客户要么去买 BBA,要么转投理想、问界了。
有意思的是,捷豹路虎还在等着有回旋余地。2025 财年投资人大会上,它高调宣布 “70 万以上豪华 SUV 卖得最好”,揽胜、卫士都是细分市场销冠。
可明眼人都知道,这是 “断臂求生”,放弃走量的中端市场,靠高端进口车撑场面,合资业务早成了拖油瓶。
捷豹路虎的垮台,怨不得别人,是自己把口碑砸了。2015 年央视 3・15 晚会一锤定音,曝光路虎揽胜极光变速箱故障,车主投诉 “倒挡失灵、行驶中失速”,可厂家居然甩锅:“是中国车主开车太着急”。
这波操作让品牌形象一落千丈,质量问题却没停下。2017 年在华召回 8 次,涉及 10.6 万辆车;2018 年揽胜运动 P400e 因动力问题遭集体维权;
2025 年 3 月更夸张,一次性召回 63.2 万辆车,原因是发动机可能熄火,涉及国产捷豹 XEL、路虎发现运动版等主力车型。
美国方面也不太平。6 月,美国国家有关部门调查 9.2 万辆路虎揽胜运动版,怀疑前轮转向节会断轴,这可是要命的缺陷。质量差成了共识。中国汽车质量网数据显示,2018 到 2023 年,路虎连续六年稳居豪华品牌投诉前三;
据 J.D.Power 报告显示,捷豹与路虎在可靠性排名方面常年处于垫底位置。其车辆质量问题较为突出,每百辆车的问题数分别高达 123 个和 130 个。车主吐槽最多的是电子系统:“ECU 故障、雷达失灵是家常便饭,修都修不好”。
电动化迷路如果说质量是内伤,那电动化就是致命伤。现在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快到 50% 了,理想、问界、蔚来抢着送 “智能大礼包”,捷豹路虎却还在燃油车时代打转。
早在 2021 年,它就喊出 “2025 年捷豹全电动化” 的口号,2023 年又说要投 150 亿英镑搞转型,还建了三个电动平台。可雷声大雨点小,到 2024 年连一款拿得出手的纯电新车都没有,所谓的电动平台还兼容燃油车,被业内骂 “保守又滞后”。
实在没辙了,捷豹路虎只好求奇瑞帮忙。2024 年 6 月,双方签了协议,要用上奇瑞的纯电平台,复活 “神行者” 品牌。这招被解读为 “技术求援”, 一个百年豪车品牌,居然要靠中国 partner 给技术,说出来都脸红。
消费者早就不买账了。“现在买车谁还看‘英伦驾控’?大家聊的是算力、智驾、续航”,一位刚提理想 L9 的车主说,捷豹路虎连电动化都跟不上,还谈什么未来?
捷豹路虎的溃败,其实是外资二线豪车的缩影。在中国市场,曾经的 “二线王者” 们日子都不好过:英菲尼迪销量连年下滑,林肯靠国产勉强续命,讴歌干脆退出了中国市场。
根本原因有三个首先就是是 BBA 降维打击,宝马 3 系、奥迪 Q5L 卖到 20 万级,直接挤压二线品牌空间;还有中国新势力太能打,问界 M9 抢路虎客户,蔚来 ET7 逼得捷豹轿车没活路;外资品牌反应慢,跟不上中国消费者对智能、电动的需求。
更关键的是,中国车主变了。以前买品牌车是为充场面,现在更看实用价值。开 BBA 不如开理想有话题,谈 “英伦情怀” 不如聊 “智驾算力” 时髦。外资品牌引以为傲的 “血统”,反倒成了包袱。
9 月 24 日,捷豹路虎的英国工厂终于准备复工了,但中国市场的 “寒冬” 还没过去。奇瑞捷豹路虎的车间里,一半生产线停着;4S 店里,打折的海报换了一茬又一茬。
有人说,捷豹路虎的悲剧,是没跟上时代的代价。这话没说错在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里,不管你有多少年历史,只要慢了半拍,就可能被淘汰。这恐怕也是所有外资车企都要面对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