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业龙头暴雷、小厂负债,文化纸厂困境背后
发布时间:2025-05-22 17:15 浏览量:1
书业的困境正在向上游纸企蔓延。
核心在于市场萎缩导致纸张需求不足,问题逐渐传导至上游纸企。纸企龙头暴雷、小厂负债累累,库存堆满仓库、上游产能严重过剩,供需矛盾进一步激化。有资深从业者直言:“目前,文化印刷用纸凸显出结构性、阶段性产能过剩的问题,作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纸企和出版企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造纸企业究竟因何至此?困境是否将长期持续?纸企应如何自救?出版企业又应如何尽可能降低自身风险?这场在产业链上下游蔓延的危机或许还将引发更多的连锁反应……
被压垮的骆驼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根据中国造纸协会于2025年5月7日发布的《中国造纸工业2024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1~12月,全国统计在内的2572家造纸生产企业营业收入8296亿元;利润总额258亿元,同比下降2.71%,利润率仅3.11%;负债总额6707亿元,同比增长1.36%。2572家造纸生产企业中亏损企业有674家,占26.21%。而在A股上市的24家造纸企业中,有超七成企业净利暴跌,近半数亏损,产业链成本倒挂现象突出,总计亏空超百亿元。相比包装用纸、生活用纸等,文化印刷用纸因同质化程度较高而更容易陷入价格战,因此文化纸企的业绩承压更甚,情况更显严峻。
危机爆发的导火索出现在2024年底,纸企龙头晨鸣纸业突然传出债务危机,多个生产基地陆续停产,停产量占该公司总产能的71.7%。
作为行业龙头,晨鸣纸业过去的年产能达1100万吨,年营收300亿元,净利润最高曾接近40亿元。然而,过去多年,晨鸣纸业激进扩张,跨界金融、融资、租赁等业务导致坏账堆积,2024年因客户经营不善被迫计提巨额坏账,加之行业周期下行、利润不断承压、经营模式缺陷及战略失误等多重冲击,晨鸣纸业这匹“骆驼”最终被压垮。2024年财报显示,晨鸣纸业全年营收暴跌14.58%至227.29亿元,净亏损74.11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更惨,营收仅7.97亿元,同比暴跌88.2%,净亏14.5亿元,净亏额同比暴增2594.4%。
可以说,这一事件不仅是企业个体危机的集中爆发,更折射出造纸行业在产能过剩、供需失衡与金融环境收紧下的结构性困境。
市场短暂“纸面繁荣”
巨头倒下,市场产能出现缺口,各大纸企如饿虎扑食,都希望能在空缺市场中重新分得一杯羹。太阳纸业市场总监潘天倚告诉《出版人》:“产能暂时性出现空缺,市场情绪从看空转变为看多,同时纸浆成本受国际形势影响价格上探,以及近年纸企利润不断走低、急需回血等因素,2025年一季度纸企出现涨价潮。”
3月,太阳纸业、华泰股份、博汇纸业、APP(中国)、华劲集团、玖龙纸业等头部纸企涨价函纷至沓来。从涨价幅度来看,多数纸企选择上调幅度在200元/吨,涨价范围覆盖了文化纸、铜版纸、非涂类纸品以及复印纸等多个产品线。国家统计局大数据合作平台卓创资讯监测的数据显示,3月份主要用于精品图书的157g双铜纸与70g木浆高白双胶纸市场均价分别为5820元/吨和5449元/吨,与去年12月市场均价5488元/吨和5358元/吨相比,上涨6.05%和1.70%。用于教材生产的本白双胶纸价格小幅上涨,为5072元/吨。
事实上,对于文化纸行业来说,此轮集体“喊涨”,实则是在2024年下半年纸价持续下跌后的价格“回归”,纵观纸价运行趋势,此轮涨价后的价格在历史上也属“低位”。即便如此,下游印厂和出版企业观望情绪依然浓厚。
广西出版印刷物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国友表示,为控制成本,出版单位大多在去年底就完成了今年上半年的纸张招标和采购工作,有一定的库存储备。“而下半年的纸张招标和采购工作通常于三、四月份开始,今年因价格波动明显,招标节点有所推迟。”市场需求下行,各出版企业成本把控趋严,对于纸张价格波动也较过去更加敏感,导致2025年一季度呈现“旺季滞后”“旺季不旺”等特点,进一步加重了市场观望情绪。
在不到一个月的短暂“纸面繁荣”后,随着出货压力增大,为降低自身经营风险,部分纸厂及经销商让利促单,普遍惜售。4月,纸价一路下探。截至5月16日,157g双铜纸市场均价跌至5590元/吨,70g木浆高白双胶纸市场均价跌至5233元/吨,70g木浆本白双胶纸市场均价跌至4949元/吨,跌幅分别为3.95%、3.96%和2.43%。
在纸张经销商北京怡景泰禾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晖看来,市场出现晨鸣纸业这么大的产能缺口,按照往年一定能支撑纸价实现较高的涨幅和较长久的涨价周期。“但是今年纸价小幅上涨后很快回落,说明市场需求不足以支撑涨价‘落地’,市场情况较差。”潘天倚认为:“市场看多情绪达到临界点,市场需求没有根本性改变,价格支撑不住除纸浆成本走低等复杂因素外,核心原因还是订单量总体减少,需求端出现萎缩。”
市场环境的复杂加剧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让纸张价格的支撑性更加脆弱,波动周期越来越短。山东金蔡伦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陈萧观察到,今年文化纸价格的波动相较以往确实呈现出不同特点,价格趋势更复杂、涨跌变化迅速,产能增加和需求下滑的影响更加显著,供求矛盾突出,市场预期更差。潘天倚也感受到,“在目前市场情况下纸价波动周期的波段越来越短,从过去涨跌幅较为稳定变成了如今‘短平快’的节奏,未来不排除纸价波动越来越快的可能,这是供需关系失衡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与此同时,纸厂与经销商之间的博弈也在加剧,“头部纸厂对于纸价的掌握从原来的攻势变成了现在的守势”,潘天倚表示。北京中版联印刷物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陆南宸直言,当市场走低时,经销商受库存压力影响,促单意愿强烈,往往会优先降价;而纸厂受制于纸浆成本,面临着保利润还是占市场的两难处境。“尤其对于头部纸企而言,他们既有扩大市场的诉求,又同时被部分二线纸厂的低价战略步步紧逼,行业‘内卷’升级。”
困局何来
纸企困境背后映射出的是在需求端、供给端与外部环境等多重因素叠加下的结构性矛盾。
在需求端,阅读习惯迁移、人口结构变化和教辅政策收紧,是影响纸张需求量的利空因素。
大众阅读习惯的改变已然不可逆。2025年4月24日发布的第二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显示,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已达80.6%,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听书、视频讲书等数字化阅读方式持续深入成年国民的生活,阅读纸质图书的时间已被严重挤压。社会图书需求支撑不足,对纸张需求长期利空。“尤其是社科类图书订单,近年来需求量下滑较为明显”,某纸企负责人表示,“甚至有出版社的经典畅销书在今年一季度的出货量不及去年同期的一半”。
而目前需求量基本稳定的教材,也即将面临小学入学人口减少的现实,对双胶纸需求增量形成一定制约。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人口出生小高峰过后,2017年与2018年人口出生率逐年下滑,跌势持续至2023年,2024年略有回弹但幅度不足1个百分点,影响有限。从人口发展趋势来看,2024年及其后5年,每年小学学段新入学学生数量逐年下降,初中学段虽可能出现阶段性增量过程,但增量恐难完全弥补小学学段学生数量减少带来的减量。与此同时,出生人口数与少儿出版、教辅出版的市场需求亦高度相关,对于纸张的长线需求发展存负面影响。
教辅政策收紧也带来了教辅市场格局的巨变,从纸企的客户类型及需求量的变化可见一斑。某纸企负责人表示,近两年,传统民营教辅受政策影响订单量下滑较为明显,而具有成熟线上销售渠道的教辅新秀,是当下为数不多的具有增长空间的品类。然而,增量难以弥补空缺,市场需求总体走低。
在供给端,产能过剩、库存积压,与此同时,市场预期转弱,供需矛盾突出。数据显示,2025年3月,国内双胶纸的供应量达到195万吨,而当月需求仅有74万吨,供需差达到121万吨;铜版纸的供需差也达到88万吨。自2024年10月开始,纸张库存量便持续走高。陆南宸直言:“目前文化纸张市场出现了产能和需求的错位,随着2025年产能投放不断加大,这种剪刀差会越来越大。”卓创资讯数据显示,2025年1月到5月,纸张库存天数亦总体呈现增长趋势,4月份双铜纸企业库存天数较上月增长7.19%,双胶纸企业库存天数较上月上升9.48%。然而,据业内人士透露,2025年二季度,市场仍存130万吨新产能待投放,供应端压力仍存,预计二季度纸价整体依然偏弱运行。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过分饱和,却仍有新产能投放,落后产能势必会被淘汰出局。2025年上半年,玖龙纸业预计在广西北海和湖北荆州基地投产385万吨/年浆纸产能,其中文化纸投产130万吨/年;岳阳林纸于2025年初装配了当前世界最先进的文化纸机之一,造纸年产能新增45万吨,浆纸年产能将达180万吨……业内人士透露,“文化纸行业至少有500万吨的落后产能需要淘汰”。
产业链的自救与进化
“当前,出版业上下游产业链均处在行业自我革命的洗牌阶段。”陆南宸指出,“要在产品的差异化、标准的个性化、品牌的市场化下足功夫,找准自身发展路径,适者才能生存,也只有这样,出版业上下游才能够突围,走好融合发展之路。”
对于纸企而言,在此轮洗牌中,行业集中度将不断提高,中小纸企加速出局。中国证监会于2024年9月24日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后,造纸行业掀起一股并购浪潮。2024年11月23日,恒丰纸业发布公告,公司正在筹划发行股份购买锦丰纸业全部股权。12月6日,宜宾纸业披露公告,公司拟以2.06亿元收购四川普什醋酸纤维素有限责任公司67%的股权。12月17日,岳阳林纸宣布已完成骏泰科技全部股权收购。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中小纸厂被头部企业收购已是善果,近两年在市场动荡中被清算破产、宣告倒闭的中小纸厂更不计其数。
潘天倚认为,与过去增量时代的长板竞争相比,存量市场考验的是企业的稳定性和全要素竞争能力,中小纸企的处境的确越来越难。而太阳纸业通过多年发展,构建了林浆纸一体化全产业链,并积极承担起推动护眼纸张发展的企业社会责任。“与一味靠低价和低质抢订单的手段相比,我们现在更强调‘品价比’——即品类的可选性、品质的稳定性和品牌的赋能性,用品价比降低客户的综合成本。”
而对于中小纸企的突围破局,金蔡伦纸业提供了一份借鉴。陈萧告诉《出版人》,多年来金蔡伦一直坚定、持续走特殊领域内的差异化发展道路,捍卫王牌产品的品牌优势,充分发挥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优势和长链条的服务优势,实施了大规模设备以旧换新,在产品性能、节能降耗等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赢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她认为,中小纸企需要更多研究关注市场需求变化,找准产品和市场定位,突出差异化产品和服务路线,同时更要通过优化库存管理策略、调整产品结构、降低生产成本、加强技术创新等改善自身处境。
对于出版企业来说,随着成本控制和招标流程趋严,在纸价波动加剧的当下,纸张采购决策将更加谨慎。不少出版集团物资公司负责人都表示,对于常规产品的采购更加倾向于即买即采,时时关注纸价变化,避免纸张形成长期库存,从而为出版单位节约纸张成本。朱国友建议:“出版单位需加强与纸厂的信息联动,通过图表分析预判纸价趋势,优化采购流程。”
据了解,为进一步加强纸张管理,推进降本增效,中国出版集团于2025年2月修订了《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纸张采购管理办法》,对采购方式、结算价格、督查考核等均进行了严格的规范。除了降本增效外,中国出版集团还积极延伸出版产业链条,打造集团标准专用纸。“打造集团标准专用纸是集团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必然需求,是提升集约化经营效能,以品牌引领打造集团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创新工作。”在中国出版集团2025年纸张工作专题座谈会上,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常勃表示。
“中版联公司在整合集团内部资源优势的前提下,根据企业发展需要联合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共同研发中国出版集团标准的专用纸,于年初集团供应商合作发展大会发布了三款自己的专用纸标准,取名为‘鼎舜’,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应。未来我们会充分参与市场竞争,加大我们专用纸品牌的市场份额,这是保证我们能够走得长、走得远、走得实的重要布局。”陆南宸强调,在阶段性、结构性产能过剩时期,纸企的定位也需要调整,纸企的竞争力正在从单一价格战向全链条服务转变。“过去是纸企生产什么,客户用什么,现在是客户需要什么,纸企生产什么,做定制化、差异化产品,才能在行业洗牌的过程中最终胜出。”
纸企的困境,本质是书业转型阵痛的缩影。阵痛期内,产业链上的每一环都难以独善其身。对纸企和出版企业而言,活下来的关键是接受并迅速适应新的市场形势,探索“书纸共生”的新价值。大浪淘沙,机遇仍在,只是要各凭真本事说话了。
一审:亢姿爽二审:赵 冰三审:黄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