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再次强调:气温降低了,脑梗患者,千万要注意这7个隐患
发布时间:2025-09-25 16:53 浏览量:1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天一冷,不光衣服得添,身体也跟着犯小脾气。
尤其是那群刚挺过大夏天,想着秋高气爽能歇一口气的脑梗患者,冷风一吹,老毛病可就不讲情面了。
门诊这几天,来复诊的老病号一个接一个地抱怨:头晕加重了、手脚发麻了、心口发闷了……有的家属还以为是感冒前兆,结果一查,血压飙上天,脑部供血也不稳定了。
这可不是小感冒那么简单,气温一降,脑血管最先“掉链子”。说句不好听的,脑梗就像老房子的水管子,一到冬天就容易“冻裂”。
气温一低,血管收缩,血流变慢,血压波动大,血脂也容易黏稠,种种因素凑一起,一不留神,旧病复发,轻则住院,重则偏瘫、失语,甚至丢了命。
为啥偏偏是秋冬季节脑梗高发?这事儿还真不是巧合,有理有据。冷空气一来,身体为了保温,血管自动收紧,就跟水龙头拧紧了一样,血压一下子就上去了。
国家心脑血管病中心曾发布数据显示,每年10月到次年2月,是脑梗发病最密集的4个月,尤其是早上6点到10点,风险更高。谁家不是这时候起床上厕所、吃早饭的?一折腾,就容易出事。
再说个让人意外的事,有研究指出,温度每降低1摄氏度,脑卒中发生风险就可能上升2%到5%。别看这数字不大,但对已经有基础病的人来说,那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可怕的是,很多人对这些隐患压根不上心,还误以为只要不头疼不晕就没事。
有位大叔,患过轻微脑梗,天气一冷也不加衣服,早晨还坚持出去“跑步锻炼”,结果一个寒风吹过去,当场倒地,送到医院时已经左侧肢体偏瘫。
医生说破嘴,患者还觉得唠叨。但脑梗这玩意儿,就是怕“轻敌”。尤其到了冷天,这7个隐患,必须一个不落地防着。
最头一个是早起猛起身。人从温暖的被窝里起身,血压会突然波动。如果动作太猛,脑供血还没跟上,容易晕倒、摔伤,甚至诱发脑梗。
尤其是老年人,起床前在床上赖一会儿,活动一下四肢,再慢慢坐起、站起,能减少风险。
第二个隐患是早晨空腹喝凉水。不少人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灌水,但水温太低,会导致胃肠血管收缩,反射性引发血压升高,诱发脑血管痉挛。中西医一致认为,温热水才是醒脑护血管的首选。
第三就是盲目进补。冬天一冷,很多人开始吃各种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自以为“贴秋膘”是养生,其实这是在给血管添堵。
血脂一高,血液就像豆腐渣,越流越慢,容易在血管里堆垃圾,形成血栓。脑梗,不就是这么来的么?
还有一种情况特别容易被忽略,那就是情绪波动。天气一冷,人容易烦躁、抑郁,尤其是独居老人,看电视看到新闻不顺心,心里一急火攻心,血压飙升,脑血管跟着遭殃。
研究表明,情绪激动能短时间内让收缩压升高20到40毫米汞柱,这是诱发脑梗的高危因素。
接着要说的,是不规律的作息。秋冬天黑得早,天亮得晚,很多人白天昏昏欲睡,晚上追剧到半夜,这种生活节奏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增加血压的波动。
脑梗患者本来就需要稳定的循环系统,这一打乱,血管就跟着“上火”。有调查显示,长期熬夜者脑卒中风险比正常作息人群高出约1.7倍。
第六个常被忽略的,是热水澡洗太久。冷天泡热水澡虽然舒服,但水温太高、时间太长,会导致血管扩张、血压骤降,头脑一晕,站起来就容易摔倒。
更别提有人还喜欢关窗门洗澡,空气不流通,缺氧加上高温,风险直线上升。有医院数据显示,冬季洗澡引起的晕倒事件明显增多,尤其在脑梗高危人群中。
最后一个隐患,是不当取暖方式。不少家庭用煤炉、电热毯、暖宝宝等取暖,但通风不良可能导致一氧化碳中毒,轻则头晕,重则昏迷。
还有人整天窝在暖气房里,不开窗,空气干燥,血液更容易粘稠。医学研究指出,冬季室内湿度低于30%时,血液黏稠度明显上升,血栓形成几率也随之提升。
这些隐患里头,有的是生活习惯问题,有的是环境影响,还有的是情绪心理层面的东西。脑梗这个病,它从来不只是一个“脑子的问题”,它是整个身体状态的反应。
老百姓常说“人老先老腿”,其实脑子里的血管才是最先悄悄出问题的地方。不疼不痒,不代表它没事儿。真正聪明的做法,是在还没发作之前,把问题苗头掐掉。
天冷了,脑梗患者最怕的,不是冷风,而是掉以轻心。有些事,医生说一遍不听,说十遍也没用,但真到了那一天,后悔也晚了。
其实防病这事儿,比养花种草还讲究“细水长流”,不是靠哪种灵丹妙药,一时半会儿就能解决。
该穿的衣服得穿,该吃的饭得吃,该休息的时候就别硬撑。不贪凉、不生气、不熬夜,三不原则守住了,脑血管就不会轻易“罢工”。至于锻炼,别迷信“晨跑养生”。
医生坐诊多年见惯太多“清晨跑步猝倒”的事,尤其是那些五六十岁之后还非得“跑出自信”的人,劝一句:天亮后、太阳出来后、气温稳定后,再慢悠悠地走一走,比啥都强。
家里人也别光顾着穿秋裤、盖厚被,真正要紧的,是盯住爸妈有没有头晕、说话含糊、走路不稳这些小信号。一旦出现,别犹豫,赶紧去医院,该查查、该稳住的稳住。
说到底,秋冬季节,就是脑血管“考验”人的时候。过得去的,是一段平安日子;过不去的,可能就是人生转折。
风一冷,别光想着吃火锅、涮羊肉,脑血管也需要“穿棉袄”。别等它“罢工”了才想起医生的话,那时候,再后悔也只能叹一声“早该听”。
参考文献:
[1]王志强, 李梅. 冬季低温对脑卒中发病率的影响[J]. 实用预防医学, 2023, 30(4): 456-459.
[2]周大勇, 刘文君. 气温变化对脑血管病患者血压波动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 2022, 60(2): 33-35.
[3]国家心脑血管病中心.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3[R]. 中国医学科学院,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