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株洲老地名之“岭”(3)
发布时间:2025-09-25 12:15 浏览量:1
株洲城区属丘陵地貌,高山不多,山岭不少。湖南人多称小而平缓的山坡为岭,故不少老地名中都带有“岭”字。“岭不在高,有名则行。”
地名最初是指某个特定的地理位置,像“洋屋岭”,原指那个建有小洋房的山岭,当它成为地名后,范围就有所扩大,是指建有小洋房的山岭及山岭周边那一片地方。
洋屋岭
洋屋岭位于今芦淞区意法时尚中心后面。洋屋岭地名的历史并不久,仅一百多年,但如今知道它的人不太多。1905年,株萍铁路通车,在株洲镇设汉冶萍公司株洲转运局,负责将萍乡的煤炭装船运往汉阳。转运局后面岭上修建有小洋房,供转运局长居住。据说这是株洲的第一栋洋房,然后便有了洋屋岭地名。1952年,株洲市人民政府在洋屋岭下的原转运局煤场修建了株洲市第一座电影院——人民戏院,以后改为株洲市人委礼堂。
位于南岳岭的株洲火车站东广场
南岳岭
南岳岭在今株洲火车站东广场对面。南岳岭上原有寺庙一座,香火较旺。1936年,株萍铁路扩建为浙赣铁路,在南岳岭下修建浙赣铁路株洲站,与粤汉铁路株洲站(后称北站)“背靠背”。有趣的是今日的株洲火车站改建为“线上站”,分东西两个站房,中间是连接的。也是百年前两个车站“背靠背”模样。1949年7月20日,中共地下党员、时任株萍铁路警察所警长的袁法鹏,带领部分警察起义,奇袭位于南岳岭的铁路警察所,缴获一批枪支弹药。这批起义警察后来编入衡阳铁路局公安处。
大胜岭
大胜岭位于解放街东端,为庆云山的一部分。株洲土话叫“逮(dǎi)煞(shà)两(lian)”。大胜岭原名大石岭,产红岩石,改名大胜岭,据说与吴三桂在附近打了大胜仗有关。为纪念朱熹和张栻而建的分袂亭最早就建在大胜岭上,该亭毁于战火后,复建于建宁港边,后再毁。近年人民政府在湘江边风光带再建。解放街东段原叫大胜岭街,株洲一中的老校门就开在这里。大胜岭靠建宁港边有江西会所——万寿宫,解放前为株洲乡公所所在地。解放初,株洲镇人民政府办公地就在大胜岭边上的殷家祠堂。最早的株洲市公安局看守所设大胜岭原“福裕绸庄”。
上个世纪八十年底的钟鼓岭市场
钟鼓岭
芦淞区的钟鼓岭过去属乡下,如今成了市中心。钟鼓岭地名来自岭上原有一座观音庙,每日晨钟暮鼓,得地名钟鼓岭。1959年市政府在城区开放两个农贸市场,钟鼓岭便是其一。1980年建钢架玻璃瓦“室内市场”,1990年又建7层15000平米大型综合市场,成为株洲市区农贸市场之最。因环境卫生问题,该农贸市场搬迁至原湘江边十二码头,名叫满江红农贸市场。庆云大厦、金融大厦、王府井百货、汉华国际等先后进驻钟鼓岭。综合市场搬走后,建成约500米长的钟鼓岭商业步行,其夜市美食街至今一直红火。
响石岭
响石岭位于石峰区中部,为石峰山的一部分。响石岭地名有个传说,虞帝南巡路过石峰山,座骑的金铃铛掉落这里,以后此岭石头下有铃响,故称响石岭。响石岭石头多,清末开始株洲修株萍铁路、粤汉铁路等,需要大量碎石块作路基,响石岭下建有好多采石场,数百名“敲石工”手拿小铁锤将铁皮圈内的大石头,敲碎成荸荠大小。新中国成立后,建设工业新城,建许多工厂,石料需求量大增,市政府在这里先后建大型石料厂两个,经过多年开采,响石岭基本都被开采完了。响石岭为了株洲工业建设而献身。
金盆岭
金盆岭位于石峰区白石港水北边。相传某年大旱,一个白发婆婆交给一个叫跃龙的青年一金盆,说你将盆中水倒入你家田里,从此你家的田不会干旱。如果你站到屋后山上,将盆里的水往山下倒,会下暴雨,全村的庄稼都会有救,但你会变成石头。跃龙选择了牺牲自己救全村。这就是金盆岭的由来。最早的白石港老街其实是在金盆岭,这里自古就有远近闻名的牛食市。后来白石港水入江口边的码头和街市繁华起来,人们将白石港地名“西移”到了湘江边。
田心踢金岭汉文化街
踢金岭
踢金岭在田心,位置大约在九方中学大门前。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走到株洲田心塅,一个趔趄踢出一块金子,龙颜大悦,赐名踢金岭。这传说有假,但踢金岭发现了宝贝却是真的。2015年,株洲市考古工作者在踢金岭发现汉代古墓,经发掘,出土文物27件。如今这里建成了一个汉文化街。街地面中央装饰有商代以来车的演变浮雕;右侧挡墙南段集中展示15个朝代“车”字的演变,北段则展示踢金岭汉墓考古成果报告,还有汉代疆域图、建筑图、田猎图、宴饮图等汉代生活图,尤其是将挖掘后的汉代墓保存在路面下,透过覆盖的玻璃可观看。
婆仙岭
婆仙岭位于株洲白关,有老少山峰两座。相传有姑嫂七人看破红尘,在岭上吃尽艰辛刻苦修行,终于感动上苍,得道成仙,山岭就取名婆仙岭。少峰上建有金轮寺,香火旺盛。寺内有2米高大钟,当地人说大钟是从老峰飞过来的。1958年,人民政府大搞水利,在婆仙岭下筑坝建大京水库,近些年开发建设成大京风景区。
仙庾岭
仙庾岭位于荷塘区北部,为湖南省级风景区。仙庾岭地名又与传说有关,相传唐玄宗之孙李豫的王妃沈珍珠,为避难来到了仙庾岭山上,带发修行,王妃建慈善堂,以宫廷秘方为百姓治病,被称为“仙女”,后当地百姓将此山叫作“仙女岭”,因当地方言的关系,“仙女岭”变成了“仙庾岭”。后来人们为纪念王妃沈珍珠,在仙庾岭上建了一庙一塔,庙叫仙庾古庙,塔为文昌阁。
伏波岭
伏波岭位于渌口区渌口镇渌江边。公元413年,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屯兵此地,留下“男儿应当战死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的名句,伏波岭由此得名。为纪念马援,自唐代开始就在伏波岭建伏波庙,后有兴废。1927年2月3日,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到伏波岭,在伏波庙召开农运骨干会议并住宿。现有伏波庙是1968年按旧貌在原址修建。
戴家岭
戴家岭位于荷塘区。能叫戴家岭,这里原来一定是戴姓人家的地盘,随着人口的迁移,戴家岭的戴姓人家也不太多了。据史料记载,在这里发现了老莱子墓碑,还曾建有“老莱子园”,“莱子祠”。上个世纪这里有赫赫有名的企业湘大集团生产基地。湘大集团的前身是株洲饲料厂,创始人陶一山任厂长。靠生产“骆驼”牌饲料起家,后生产“唐人神”肉制品,出产牲猪,组建唐人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成为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饲料一支花,骆驼富万家”!
冲天岭
冲天岭位于天元区凿石浦(今湘水湾),别称凿石岭、矶头岭。冲天岭不高,名字却大气,岭下文气十足。唐大历四年(769),诗圣杜甫夜宿凿石浦庆霞寺,写下《宿凿石浦》。后人在此建杜甫草堂,大书法家米芾拜谒草堂,在江边岩石上写下“怀杜岩”。1901年建湘潭石浦王氏蒙学堂,1963年改名凿石小学,迄今有120多年历史。冲天岭的凿石浦很小,只是一个村落、一个码头,在清末却编写了一部《凿石浦志》,为该志写“序”的是官至闽浙总督和两广总督的茶陵人谭仲麟。与凿石浦冲天岭隔河相望的谭家塅也有个叫冲天岭的地名。
大岭
天元区的大岭社区在中心医院对面。人们叫它大岭,不知原来的那座山岭究竟有多大,反正今日这里是没山没岭。最早落户大岭的企业是株洲市棉纺厂,那是1978年,据说主要是为了安置回城的知识青年。棉纺厂的产品曾经很俏,后来还是破产改制。大片旧厂房如今被改造成农贸市场、超市和多家餐馆。最近那些斜顶旧厂房上还安装起来光伏发电板。棉纺厂位置原来还有个老地名叫“干塘坡”,这个地名只在地图上见到。株洲叫大岭的地名还有很多,也许用“大岭”当地名很随意吧。
张公岭
张公岭原属醴陵,现属渌口区。地名叫张公岭据说曾有个张姓学者隐居在这里,故叫张公岭。张公岭有个关王庙,原是供奉关羽的。1925年株洲县(今渌口区)第一个中共党支部在关王庙建立。这里还是醴陵北二区农会会址。1927年2月3日毛泽东实地考察株洲县境内农民运动来到关王庙,召开农运骨干会议。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将在附近抓捕的中共党员、农运骨干、革命群众数百人,在关王庙集中杀害,如今这里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
叫鸡岭
叫鸡岭位于石峰区红旗东路边。叫鸡岭原有家赫赫有名的企业——株洲啤酒厂。1982年,株洲市轻工业局将株洲酿酒厂的全套汽酒生产设备调拨给株洲东区机床厂,机床厂更名为株洲市汽酒厂,专门生产汽水、汽酒。1984年,该厂引进全自动啤酒灌装生产线,生产10度湘乡啤酒。1987年,工厂改名株洲啤酒厂,生产金蕾啤酒。次年,金蕾啤酒获得国家食品博览会金奖,湖南省优质产品奖。以后引入他方资金,改生产华狮啤酒。再后来关停。
株洲还有好多“岭”,长岭、狗头岭、汪家岭、陡坡岭等等。
有人说,叫“岭”的地方,过去多为坟山,这不奇怪,丘陵地区土葬多在山岭,俗称“上山”。
原载《史志株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