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地名的九大类型
发布时间:2025-05-22 07:53 浏览量:3
华州区地名初探(续)
作者:贾平京
千百年来人们口口相传的村名地名,不仅仅是代表地理实体的一种语言符号,重要的是它保存着人们对特定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有的认识和思考方式,对于研究历史文化、生态文化、民族民间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考证价值。
华州杏林风光 宋朝峰摄
纵观华州区的地名形成、演化与发展,可将其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一、以地形地貌与姓氏结合而得名,如:高塘镇的侯崖(岩)、王崖、郭崖、刘家斜、杨村凹;下庙镇的秦家滩村;大明镇的吕塬、颜塬、潘塬;瓜坡镇的闫崖等。
二、以姓氏与城堡结合而得名,如:大明镇的孙堡;华州街道办事处的马堡;下庙镇的车堡;柳枝镇的梁堡;莲花寺镇的乔堡等。
三、以寺、庙、庵、院而得名,如:大明镇的太平寺村、泰度庵村;瓜坡镇的庙前、寺门前;高塘镇的寺前村、观音岔;赤水镇的安(庵)门前村;下庙镇的“河渎庙村等;金堆镇镇政府所在地的寺坪村等。
四、以传说故事而得名,如:高塘镇的江村、郑(蹬)村、腰村,大明镇的龙湾村、鱼姑川、骆驼岭;莲花寺镇的罗纹村;赤水镇的遇仙村;柳枝镇的王宿;瓜坡镇的君朝村、龙泉村、宰相坡等。
五、与古代城池有关而得名,如:赤水镇的郭(廓)村,柳枝镇的南关村,华州街道办事处的东关村、西关村。
六、以当地特产品而得名,如:高塘镇的核桃园村、枣园村,有“十里红杏”之称的杏林镇,以盛产莲菜得名的莲花寺镇,以盛产甜瓜得名的瓜坡镇等
七、以姓氏而得名,如高塘镇的同家村、罗马吝村,大明镇的赵家村、薛马村,赤水镇的刘家村、贾家村等。
八、以主观愿望而得名,一些村名会因人们主观对客观认识上的契合或接受而改变。如高塘镇涧峪口村的仁义村,原霸王沟村,后来觉得“霸王”二字不雅,便取悦大家一致意见,报政府备案后,更名为仁义村等。
九、以区划调整而得名。如由于渭南市的区划调整,华县更名为华州区;在2016年华县镇村区划调整中,华州镇更名为华州街道办事处;柳枝镇的南关村与上安村合并后,取名为南关村,梁堡村与构峪村合并后,取名樱桃沟村,西沟村与石沟村合并后,取名新园村等。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古老的口头或书面地名,随着社会变革而不断消失,正面临失传的危机。如高塘镇涧峪口村,原叫石坊院村,随着石牌坊的消失,这个村名早已无声无息了,现在知道这个村名的人是风毛麟角。在清《续华州志》中,如:平定、太字、广秀、车徒、集贤、清光等地名,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记忆,成为志书里的符号。
今天地名消失与失传的最大危险,在于大量的城镇化建设、工业和道路交通建设带来的拆迁和用地。拆迁造成原有村容、地貌的破坏,极易造成古老地名的消失与失传。因此,加强对村名地名保护,已成为当下十分紧迫的任务。保护和传承好村名地名,是对广大人民群众乡愁情感的尊重和保护,也是建设人文宣居、生态、智慧新华州的客观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