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徽评:班主任也需要“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
发布时间:2025-09-24 23:08 浏览量:1
如今很多老师都不愿当班主任。班主任工作十分繁琐,很多时候下班了还要继续工作,继续回复家长的信息,写不完的表格,开不完的班主任会议,管不完的学生“大小事”,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日常生活,因而导致很多老师都不愿意当班主任。(9月19日澎湃新闻)
班主任肩负着点燃孩子梦想的崇高使命,是教育的重要基石。但是,“不愿当班主任”由来已久。班主任大都属于兼职,当了班主任,教研任务未必减,工作量大,费力不讨好,各种报表、各种留痕、各种会议足以让班主任直喘气,导致精力不济,不能静下心投入教学,这是不愿意当班主任的直接原因。
从中央到地方,尽管采取了一些激励措施,如出台减负办法、提高岗位补助、职业晋升倾斜等,事实证明效果并不明显。就拿减负来说,班主任有那么多事,无论怎么减,负担也不会轻,今天减掉,明天反弹,总之让干的事一件也省不掉。
再拿班主任补助来看,各地由于经济实力不同,补助标准差异颇大,恐怕这个很难用一把尺子量到底。到底补助多少才算与班主任的额外付出相称,也的确难以量化。再说,如果补助过高,一是要考虑地方财政能否负担得了,二是还要兼顾其他任课教师的感受,整体效果是否好,是万万不能顾住这头丢那头的。
还有评职称单列指标、实行倾斜,抑或提拔重用作为优先考察对象,这些作为组织上诚然可以在相关规定范围内去做,但终究不能露雨均沾,无法全覆盖所有班主任。班主任干得好,提待遇、给荣誉都是应该的,但终归无法减去工作繁杂之难以承受之重。
“不愿当班主任”,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无分身之术。既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又要管好那些难以预见的数不清的繁琐之事,人无三头六臂,久而久之,怕是难以支撑下去,甚至成为压垮骆驼的一捆稻草。
显而易见,破解“不愿当班主任”难题,不在于修修补补的措施调整,而在于职责分流,设置专门岗位,走中小学班主任职业化、专岗化之路。试想,为什么大学里设置专门的辅导员?恐怕是因为教学科研与管理学生事务,很难集于一人之身、兼而顾之,中小学也情同此理。现在的中小学学生,与几十年前的放养状态相比,已大有不同,对学校服务端的要求大不一样。学生主体意识增强,还有家长的不理解,都把班主任推上了矛盾的风口浪尖,承担了太多的压力和责任。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与以前有很大区别,相应对学校的要求在不知不觉中早已拔高。这些客观现实,都要求学校管理更加精细化。因此,设置专职班主任岗位,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
变则通、变者赢。以变应变,在变局中开新局,方能终结“不愿当班主任”困扰。作为教育和编制部门,应适时开展可行性调研评估,考量财政承受能力,结合班额大小,从实际出发设置班主任职数,如根据班额大小,可考虑“一班一主任”,也可实行一两个班“共享班主任”。再者,不妨把班主任纳入基层干部管理序列,作为一个任职台阶对待,让班主任有为有位。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属于实践教育学范畴,需要具备相应专业才能胜任。作为师范类院校,亦应加强相关学科建设,开设对口细分专业,培养中小学班主任专业人才。尊重班主任岗位的相对独立性,才是破解“不愿当班主任”的硬措施。(作者 张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