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迷彩服, 一生都光荣!”

发布时间:2025-09-25 06:00  浏览量:1

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记者 王皓

“从我第一天上班到参加民兵队伍,我一次次路过镇上的航天广场,宣传栏里记录着‘东方红一号’划破长空的壮举,同事们在讲述神舟飞天故事时眼神里闪烁着骄傲的光芒……这些都让我印象深刻。”黄涛说。

黄涛,额济纳旗护航神舟民兵分队班长。2020年,他考编来到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工作,从一名青年学生成为国家公职人员。在行驶的火车上,窗外茫茫戈壁的漫天风沙让他心生退意。“说实话,我犹豫过、彷徨过。”他回忆道。

“但我不能当‘逃兵’!”说这话时,黄涛语气坚定。

此后的工作经历,更加使黄涛深刻理解到,这片苍茫的土地上,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而他们正是这份梦想的光荣守护者。航天事业的成功,离不开每一位普通人的默默奉献。

在第一次执行疏散任务时,牧户居住分散,戈壁小道崎岖难行,电话信号时断时续。黄涛和战友们顶着风沙,骑着骆驼、开着皮卡车,翻山越岭挨家挨户敲门。有位老牧民住在离镇子40公里外的洼地,车辆无法通行。他们花费3小时赶到牧民家,当看到黄涛和战友们时,老人二话不说,带着一家四口和300余头牲畜连夜撤离。

民兵也是兵,护航“艺”不精、不算合格兵。这些年,额济纳旗人武部一直带领民兵们在行动中淬炼本领,让大家的搜救回收保障技能不断得到提升。

2024年,黄涛和战友们在执行神舟十九号残骸搜索任务时,他指挥的12架无人机组成“鹰隼阵型”,3分钟锁定整流罩碎片飞行轨迹,并在第一时间调动摩托车分队赶赴现场及时处置。这套战法后来被纳入了《航天搜救规范》。

“还有一次执行残骸回收搜索任务,当时天气骤变,狂风席卷,飞沙走石,为了保护现场,我们民兵排所有人员硬是用身体围成‘人墙’,凭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在沙尘暴中连续4个多小时岿然不动,保障了任务的圆满成功。”黄涛讲述道。

在额济纳,护航神舟民兵分队像大漠骆驼一样顽强生存,在生命禁区历练出非凡坚韧;像戈壁胡杨一样忠诚坚守,铸就了无私无畏的担当。航天精神在他们心中扎下了根。每次执行任务,大家都抢着到最偏远的点位,抢着干最艰巨的工作。

这些年,不管上级交给什么样的任务,护航神舟民兵分队就像一把永不卷刃的钢刀,战风沙、斗酷暑、耐严寒,每次都能打出漂亮仗。一代代护航民兵用青春回答了“国之重器”背后的担当。

现在,许多年轻人纷纷申请加入民兵队伍,和黄涛他们一起护航神舟。新民兵刘浩曾自豪地跟黄涛讲,穿上迷彩服,圆了当兵梦;成为护航民兵,一生都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