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子医疗考虑500亿元出售诊断业务

发布时间:2025-09-24 08:28  浏览量:2

曾经凭借并购扩张成为医疗巨头的西门子医疗,如今正通过分拆诊断业务重新定义自己的未来!

失业君小编 | 文
网络 | 图

西门子医疗正与黑石集团、CVC资本及KKR等顶级私募股权机构就其诊断业务的潜在出售进行初步接触,市场估值或超过60亿欧元(约合500亿元人民币)。这一消息在全球体外诊断(IVD)行业引发了广泛关注。

这并非个例。2025年以来,全球医疗器械领域迎来了一场分拆浪潮——BD医疗、赛默飞世尔等巨头也纷纷传出分拆诊断业务的消息。短短九个月内,全球前十大医械企业中有五家已宣布或考虑分拆业务,交易总价值超过百亿欧元。

西门子医疗的诊断业务近年来经历了一场“过山车”式的发展。在新冠疫情期间,该业务一度成为明星板块。2021-2022年,随着全球检测需求激增,该业务实现高速增长,营收峰值达到60.65亿欧元。

然而,疫情红利消退后,诊断业务迅速陷入困境。2023年,该业务营收骤降超过25%。尽管2024年下滑趋势有所放缓,但直到2025年上半年才出现微弱复苏迹象。

最新财报数据显示,在2025财年第三季度,西门子医疗整体可比营收增长7.6%,调整后息税前利润率达16.8%。但诊断业务表现依旧疲软,可比营收微降0.6%,利润率仅为9.2%。

与影像业务21.0%的利润率相比,诊断业务的盈利能力相形见绌。这种巨大的盈利能力差异,揭示了西门子医疗考虑剥离诊断业务的内在逻辑。

西门子医疗并非唯一一家重新评估诊断业务价值的医疗巨头。2025年已成为全球医疗器械行业的“分拆大年”。

七月,BD医疗宣布以175亿美元的交易将其分拆的生物科学和诊断部门并入实验室设备制造商沃特世公司。分拆后,BD股东将持有“合并公司”约39.2%股权,沃特世股东持有约60.8%。

同样在七月,赛默飞世尔正以约40亿美元的价格寻求出售其诊断部门的部分业务,包括生产传染病检测设备的微生物学部门。

五月份,美敦力宣布将其糖尿病业务部门拆分为独立公司MiniMed。此次分拆的主要原因在于业务模式的显著差异——糖尿病业务以B2C模式为主,而美敦力传统业务则以B2B医疗机构为主要客户。

这些案例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跨国医械巨头正在重新聚焦核心业务,剥离增长乏力或与公司战略契合度不高的业务板块。

在全球分拆潮背后,中国市场成为影响跨国械企业绩的关键因素。西门子在最新财报中明确指出,诊断板块在中国遭遇了“低双位数营收下滑”。

安徽省2023年和2024年的体外诊断试剂集采,平均降价幅度均超过50%。价格的大幅压缩,直接侵蚀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同时,在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的双重驱动下,中国本土IVD企业迅速崛起。迈瑞医疗、新产业、安图生物等本土龙头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和快速响应能力,不断抢占市场份额。

2025年第一季度,60家上市国产IVD企业中仅9家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行业整体跌幅达五年来最大值。这种市场环境的变化,促使跨国巨头重新评估其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

面对西门子医疗等巨头出售诊断业务,黑石、CVC、KKR等私募股权巨头表现出强烈兴趣。这反映了私募资本对IVD领域长期价值的认可。

失业君小编观察认为,私募机构的投资逻辑与产业公司不同。他们擅长通过精细化运营、成本控制和业务重组来提升资产价值。尽管诊断业务短期承压,但其在全球市场仍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广泛的渠道网络和庞大的装机量。

私募机构入局后,可能会对该业务进行一系列改革,例如加大在新兴市场的投入、优化产品组合、甚至未来通过分拆上市等方式实现资本增值。

诊断市场长期增长的基本面依然稳固。据预测,全球卒中诊断和治疗市场将从2025年的420.7亿美元增长到2034年的839.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7.96%。这表明医疗诊断市场仍具有持续增长的潜力。

对于西门子医疗而言,出售诊断业务意味着一次重要的战略转向。公司将资源聚焦于更具增长潜力和竞争优势的影像业务和瓦里安癌症治疗业务。

西门子医疗在2021年以164亿美元收购瓦里安后,成功将业务版图扩展至癌症治疗领域。瓦里安业务目前15.1%的利润率表现证明了这一战略收购的成功。

从西门子医疗各业务部门的盈利能力对比来看,影像业务已成为公司的“现金奶牛”,其20.70%的利润率远超诊断业务的7%,差距超过一倍。这种巨大的盈利能力差异,进一步强化了公司聚焦高价值业务的战略逻辑。

此外,西门子医疗近期还以5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生命科学研发软件提供商Dotmatics,将工业AI、数字孪生技术延伸至生命科学领域。这一举动也彰显了公司向高增长、高技术领域转型的决心。

未来几年,随着更多私募资本入主,这些被分拆的诊断业务可能通过重组、整合和转型,以新的面貌重新参与市场竞争。全球IVD市场格局将迎来新一轮洗牌。

而西门子医疗们,在卸下增长乏力的业务包袱后,将更多资源投向影像、癌症治疗等高科技领域,这些转变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竞争力重塑,更将深度影响全球医疗科技的未来走向。市场的份额被不断蚕食,更对其盈利能力构成了严峻考验。

网友热议


@
明溪京墨(IP京)

巨头们都在甩卖‘包袱’,聚焦高利润核心业务,这个信号很明显了。下一个投资风口应该是在高端影像和精准治疗领域,而不是传统的IVD了

……


@昆山陈锡军
(IP苏)

这不只是西门子一家的选择,而是整个行业的战略转向。诊断业务特别是常规IVD,已经越来越像‘苦生意’,集采和国产替代双重压力下,利润太薄了,巨头们玩不起


@赵瑾言silence
(IP苏)

黑石、KKR这些秃鹫基金入场,可不是来做慈善的。他们看中的是现金流和未来打包上市或者再卖给战略买家的套利空间。短期来看,被收购的业务难免要经历一番‘优化’(裁员和削减成本)……


@許星爷Aminah
(IP苏)

文章点出了关键:中国市场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集采和迈瑞、安图这些本土龙头的冲击下,外企的诊断业务优势不再。这不是撤退,而是明智的战略转移


@
程雨赤1998(IP苏):

真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疫情时诊断业务还是救世主,现在就成了弃子。商业世界的现实和冷酷,体现得淋漓尽致。


@暮秋贰拾叁
(IP苏)

未来全球IVD市场会形成‘巨头+专业选手’的格局。巨头如罗雅贝西(罗氏、雅培、贝克曼、西门子)可能只保留最高端的部分,其他市场让给独立公司和本土企业。一场大洗牌要开始了。

最后一条,

预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