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医疗巨头出售中国业务,年赚百亿数据下滑,这3家国企能吃下
发布时间:2025-09-21 18:51 浏览量:1
医疗界投下重磅炸弹!外资医疗巨头 GE 医疗,传出要出售中国业务股份的消息。
要知道,GE 医疗在中国市场深耕多年,此前年赚百亿,可如今数据却不断下滑。
此次传出出售消息,瞬间引发行业震动。若交易成真,谁有实力接手这块 “大蛋糕”?
据悉,有 3 家国企被传是潜在买家,它们究竟有何底气?这场交易又将给国内医疗行业带来怎样的变革?
近期,医疗圈里最 “吸睛” 的事件,当属外资医疗巨头 GE 医疗有意转让其在中国业务中所持股份的传闻。
这事儿一出来,行业里炸开了锅,要知道,GE 医疗可不是普通企业,早在 1897 年就带着 “能照出病根” 的 X 光机闯进中国,那会儿上海《申报》还专门写了 “宝镜新奇” 的文章夸它。
一百多年过去,它从最初的 “稀罕物件儿供应商”,长成了中国医疗设备市场的 “顶流玩家”,2024 年中国区营收就有 23.6 亿美元(约合 160 多亿人民币),如今突然要 “割肉”,任谁都得琢磨琢磨:这到底是咋了?
说起来,GE 医疗这两年的日子确实不好过。
2023 年它刚从集团拆分独立,那会儿中国区收入还能涨 10%,可短短一年就急转直下,2024 年中国区营收直接跌了 15%,创了独立以来的最大跌幅;2025 年上半年稍微缓了点,但还是跌了 2%,对比全球业务 3% 的增速,差距一下子就显出来了。
以前医院买设备,总觉得 “进口的更靠谱”,GE 医疗这类外资巨头躺着都能赚钱;现在本土企业像联影、迈瑞、东软这些,技术和性价比都跟上了,硬生生从外资手里抢市场。
再加上医保控费卡得严,医院花钱不敢大手大脚,连采购项目都得拆成小份慢慢买,2024 年上半年还因为政策调整,好多医院暂停招标等新政,GE 医疗的订单直接被 “卡了脖子”。
不光它,飞利浦同期中国区销售额也跌了 11%,外资巨头集体 “遇冷”,早不是个别现象了。
尽管GE医疗中国业务呈下滑态势,然而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其在市场中仍保有一定的规模与影响力,底蕴犹存。
它于国内坐拥北京、上海、成都等六大生产基地,诸多设备部件业已达成国产化,接手即可投入使用,恰似一块“现成的肥肉”,极具吸引力。
而有能力吃下这块 “蛋糕” 的,业内普遍看好三家国企。
国药集团旗下的国药器械,算是 GE 医疗的 “老熟人” 了。
2023年,双方携手组建了由中方控股的合资公司,专注于CT设备供应。该公司对GE的业务模式与技术了如指掌,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2025 年上半年,光是国药控股的医疗器械业务就赚了 570 多亿,钱袋子够鼓,不管是参股还是并购,底气都很足。
要是它接手,还能把 GE 的产品塞进自己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简直是 “强强联合”。
华润系在医疗领域一直野心不小,今年 7 月刚成立了医药产业投资基金,摆明了要在医疗器械赛道 “搞事情”。
GE 医疗的生产基地、研发团队和销售渠道,正是华润急需的 “跳板”,接手过来,既能快速壮大自己的医疗器械业务,还能借 GE 的品牌影响力打开更多市场,这笔账怎么算都不亏。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本身就深耕医疗健康领域,旗下有不少医院和医疗器械企业,一直想着推动国产医疗设备升级。
要是它接手,既能整合 GE 的技术加速自己的产品升级,未来说不定还能借着 GE 的资源把国产设备卖到海外,一举两得。
但不管怎么选,这都不是简单的 “撤退”,中国医疗设备市场 2023 年规模就有 1.2 万亿元,这么大的市场,GE 医疗肯定舍不得彻底放弃
而对国内医疗行业来说,这事儿或许是个 “转折点”。
要是国企能顺利接手,既能拿到现成的技术和渠道,加速国产医疗设备的崛起;也能倒逼整个行业竞争更激烈,最终让医院和患者用上更划算、更合适的设备。
至于 GE 医疗和这几家国企最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咱们就等着看这场 “大戏” 的后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