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没收回巴尔喀什湖,真是因为不敢吗?晚清实情让人憋屈
发布时间:2025-09-21 17:36 浏览量:1
咱今天仔细唠唠左宗棠和巴尔喀什湖这件事,很多人以为他当年收回新疆,顺带也该把湖拿回来,其实不是不想,是真做不到。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先说怎么回事,巴尔喀什湖那地方,根本不是左宗棠手里丢的,早在1864年,大清在沙俄的武力胁迫下,被迫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那时候不光太平天国闹得凶,陕甘地区的动乱也没平息,朝廷内忧外患缠身,根本没精力、没实力管西北,沙俄趁机施压,硬割走我国44万平方公里土地,巴尔喀什湖及周边大片领土,就这样被强行划给了俄国。
左宗棠真正接手西北军务、筹备西征,是1875年——这一年清廷正式任命他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才率师出关正式开战,那时候巴尔喀什湖已经归了俄国12年,不仅条约签了,沙俄也早对当地实行了实际控制,按照当时列强主导的国际规则,大清再贸然出兵讨要,会被扣上“违约”的帽子,在外交和舆论上都不占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再说实力,沙俄当时是欧洲列强,陆军装备着近代枪炮,还有西伯利亚铁路辅助运兵、运粮,后勤和机动能力远超清军,左公的部队呢?粮食、弹药主要靠骆驼、骡马驮运,得穿越茫茫沙漠、翻越天山,光是把物资运到乌鲁木齐,就耗了大半人力物力,左宗棠自己在奏折里都写:“粮运艰难,百里之外皆需人畜驮运,千余里则转运之费倍于粮价。”要是再往巴尔喀什湖推进,战线得再拉长上千公里,补给根本跟不上,士兵饿着肚子根本没法打仗。
朝廷也没打算和俄国真动手,清廷给左宗棠的任务很明确:只要收回阿古柏叛军侵占的新疆核心领土就行,压根没计划跟沙俄撕破脸动刀兵,同时东南沿海也不太平,日本正盯着台湾、琉球,清廷国力本就虚弱,要是西北、东南两线同时开战,根本扛不住——朝廷心里清楚,能保住新疆不丢,已经是极限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左宗棠从来没忘记巴尔喀什湖,他多次给朝廷上书,强调“俄人侵占我西北边陲,日久愈深,一旦有事,必为心腹之患”,提醒朝廷警惕沙俄的野心,他还专门派人测绘西北边境的旧地图,把清朝原有的国界标得清清楚楚,就是怕以后没人记得这片土地曾是中国的,为日后可能的交涉留个依据,直到1885年临去世前,他还拉着身边人叮嘱:“防俄是百年大计,西北边防不能松。”
有人问,伊犁怎么能要回来,巴尔喀什湖就不行?原因明白得很:伊犁是1871年沙俄趁阿古柏之乱非法侵占的,清廷自始至终没承认过这次侵占,当地还住着大量清朝官员和百姓,主权归属有争议;而巴尔喀什湖是通过不平等条约“白纸黑字”割走的,沙俄已经经营多年,且距离清朝西北军事重镇太远,清军的兵力、粮草根本辐射不到,再加上左宗棠收复南疆后,立刻陈兵伊犁边境,摆出“不惜一战”的架势,沙俄知道清军有战斗力,才愿意坐下来谈判,最终在1881年签订《中俄伊犁条约》,归还了伊犁大部分地区。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左宗棠不是不敢争巴尔喀什湖,是当时的历史条件让他真不能,他以近70岁高龄,拼着老命收回新疆核心区域约160万平方公里土地,已经是大清晚期最争气的一仗——要知道,要是没他力主西征,新疆可能就真的从中国版图上划出去了,那段历史实实在在告诉我们:国家弱了,说话没人听;领土一旦丢了,再想要回来,难如登天。
左公当年已经尽了全力,我们不该站在今天的角度苛责他“为什么没多拿一点”,而该记住他从列强手里争回了多少,历史不能忘,这份遗憾更该变成今天的底气——只有国家强大,才能守住每一寸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