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北国的秋天
发布时间:2025-09-20 18:09 浏览量:1
我爱秋天,更爱北国的秋天。北国之秋是农忙收获的季节,在有心人的眼里,秋天的田野是“甜”的,连秋风都裹挟着甜味。北国的四季分明,秋日里高天澄澈、五谷丰登;玉树琼枝,丹枫如画。千百年过去了,秋仍然是最懂人间心事的季节。我心目中的秋天:“因丰盈而美丽绽放,因厚重而韵味悠长,因清远而心底坦荡,因沉静而平安无恙。”秋天里,人们的生活态度不慌不忙、不急不躁,在平凡的日子里,捡拾明媚的阳光。“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秋天踩着满径的黄叶,裹着一路的秋香姗姗而来。春夏秋冬,岁圆日落,秋天最使我心折。
秋天虽没有春天的姹紫嫣红、夏天的绿荫如盖,也没有冬天素净的皑皑白雪,但却有它自己的风致。它踏着四季的节律,迈着纤纤莲步,不温不火:在春的序曲里埋下种子,在烈烈炎夏浇灌希望,秋风起时不误农时、只争朝夕抢收珍藏,大雪封门时便尽享芬芳。秋天在深沉中透着成熟,在冷峻中洋溢着热情。习习秋风里,玉露生凉;晨曦时分,宁静致远;傍晚时分,可欣赏灿烂的夕阳。对于胸怀家国的人们来说,秋天的生活满是美好!南宋的辛弃疾怀才不遇、忧国忧民,他笔下的秋天却是“悲秋”,尽写秋的悲凉。
如《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却不爱悲秋,他踩着满地金叶放声吟唱:“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群掠过云端的大雁,驮着秋天最明亮的笑声,信心倍增地向南飞翔。看惯了稻穗在田埂上翻滚出金色的波浪,伴着农家自酿美酒的芳香,吟唱这属于秋天的丰收篇章。
秋天温和而坚韧,没有春天的乍暖还寒,也没有春日柳莺交颈的缠绵;没有夏天骄阳似火的煎烤,也没有隆冬凛冽北风的刺骨严寒。它像一位饱读诗书的扫眉才子,又似满腹经纶、洞察事理、严于律己、慎独的资深学者!我太爱这样的秋天了!这并非我的遐想,而是大自然赋予的抒怀与历练。
北国的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五彩斑斓的季节,满溢着丰收的香甜。
北方的农家小院里,玉米棒子穿成金色的“项链”挂在屋檐下,柿子树的“灯笼果”压弯了枝条。走近田野,更是一派喜人的景象:千顷稻田翻滚着金黄波浪,谷穗低下沉甸甸的脑袋,豆荚在风中摇着清脆的铃铛,挺拔的高粱举着火炬;一树压枝的枣子散落满地,丰收的苹果在枝头“舞动”,姑娘们拿着箩筐伸手可及,摘下这一年的收获,唱着歌满载而归。
北国的秋天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云淡风轻、一目千里,空气里夹杂着果香,沁人心脾,令人陶醉!
北国的秋天是沉淀也是积累,是晚花也是夕阳,是浪漫也是厚重。秋天的语言温柔而静谧,太阳温和而明亮,犹如一颗璀璨的玛瑙镶嵌在遥远的天际,晕染出浩瀚的彩霞,点燃了万物的生机。“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刘禹锡《秋词二首》)
北国的秋天是大自然的杰作,它将婉约的秋意留在江南,却把豪放的秋韵尽数赠予塞北。两种不同的气质,勾勒出南北风光的迥异。
我生在北国、长在北国,已度过八十八个春秋,早已把北方的秋色揉进了骨子里,我最爱这北国的秋天。
退休前,学校会利用暑假的闲暇组织优秀班主任外出旅游,我每次都是积极参与者。在北方,我到过北京,参观了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目睹了香山的红叶,聆听了潭柘寺的钟声;游山东时,参观了孔府、孔庙,看了泰山日出,寻访了李易安的漱玉亭。秋风习习,秋意浓浓,这些经历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让我恋恋不舍、不忍离开,铭记心中,真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畅快。
南国之秋,当然也有它的特异之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但我对这些地方的印象只是走马观花,觉得它们色彩不浓、回味不永。郁达夫曾将南北两地的秋天作比,认为南国之秋比北国之秋差远了:“正像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郁达夫不愧是大文豪,他的这种构思和比喻,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经他这般点拨,我更爱北国的秋天了。
我爱北国的秋天!郁达夫曾大胆地说:“若留得住北国的秋天,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他将北国的秋写到了极致!我爱北国的秋天!
编辑:魏涛
本文来自【新乡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上一篇:国产驼奶粉第一名出炉,中国驼奶10大品牌必看!
- 下一篇:正义如果迟到,就不再是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