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被关注!医生发现:糖尿病患者吃月饼,要当心6点
发布时间:2025-09-20 14:22 浏览量:1
王师傅今年六十七。退休前是个油漆匠,干了一辈子活计,眼神好、手脚利索,连年轻人都自愧不如。
可谁也没想到,一块月饼,竟然让他差点进了抢救室。
那天,孙女放学回来,屁颠屁颠地捧着几个五仁月饼,说是学校发的礼物。王师傅嘴上说着“我不吃甜的”,眼角却早已盯上了那块豆沙的。
他媳妇在厨房炒菜,孙女去写作业,没人管他,也没人拦他。他一边看电视,一边悄悄把那块豆沙月饼掰成两半,先吃了一半,觉得不过瘾,又把另一半也吃了。
晚上睡觉前,王师傅开始觉得口渴、头晕,心跳得像敲鼓。他以为是感冒,喝了点热水就躺下了。半夜两点,情况突然严重,他从床上坐起来,满脸是汗,嘴唇发白。他媳妇吓坏了,赶紧叫了急救车。医生在车上就测了血糖,超标近三倍,血压也飙到180。
到了医院,医生说这是糖尿病并发高血糖危象,再晚来一个小时,恐怕就不是输液能解决的事了。王师傅原本血糖控制得不错,平时连米饭都吃半碗,偏偏没把这块月饼当回事。一块小小的甜点,几乎送了命。
住院三天,王师傅没吭一声。出院那天,他坐在走廊尽头的长椅上,盯着窗外发呆。他媳妇拎着出院手续走过来,他没抬头,只是低声说了句:“以后,中秋我吃咸鸭蛋行不?”
这事传出去后,小区里不少糖友都吓了一跳。谁都知道糖不能多吃,可谁也没意识到,一块月饼,竟然能这么要命。
月饼是节日的象征,但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它却像个甜蜜的陷阱。传统月饼多以高糖、高油为特点,一块普通的豆沙月饼,热量动辄300到500千卡,相当于一碗白米饭加一勺花生油。
不仅仅是糖,月饼中的脂肪也不少,酥皮月饼尤其严重。对于本就胰岛功能减弱的糖尿病人来说,这种高糖高脂的食物,会让血糖在短时间内剧烈升高,甚至在一到两个小时内就达到危险水平。
有些人以为“无糖”月饼就安全,其实不然。所谓“无糖”,只是没有添加蔗糖,可能用了山梨醇、麦芽糖醇等代糖。这些代糖虽然升糖指数较低,但吃多了照样会影响血糖。而且一些“无糖”月饼中,馅料依然是高碳水,比如莲蓉、红豆沙,本质上还是能转化为葡萄糖。
不是所有月饼都一样危险,但要控制血糖,必须学会看成分表。选择月饼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配料中是否含有高果糖浆、植物奶油、精制糖;热量是否超标;碳水化合物总量是多少。
一个常见误区是“咸口月饼没有糖”,其实咸蛋黄月饼、火腿月饼虽然味道咸,但面皮和馅料中仍然含有不少淀粉和油脂,对血糖的影响不容小觑。
如果实在嘴馋,一次吃月饼不应超过四分之一块,而且一定要搭配主食减量,比如当天晚饭就要减少米饭摄入,甚至用蔬菜代替一部分主食。
第一,选择低糖、低脂的月饼种类。市面上有一些专为糖尿病人设计的健康月饼,虽然价格偏高,但相对安全。不过即便是这些“健康”版,也不能毫无节制地吃。
第二,控制摄入量。不能因为“只吃一口”就反复尝试,一口接一口。血糖升高是累积过程,任何一块月饼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第三,不要空腹吃月饼。空腹状态下,食物吸收更快,血糖更容易飙升。吃月饼时最好安排在正餐之后,或搭配大量蔬菜、粗粮,延缓血糖上升。
第四,注意观察餐后血糖。吃完月饼后两小时测一次血糖,看看是否在安全范围内。如果超过10mmol/L,应格外警惕,适当调整饮食或咨询医生。
第五,不要轻信“无糖”“低脂”标签。包装上的宣传词很多时候是误导,关键还是看营养成分表和实际的升糖反应。
第六,结合自身病情决定是否可以吃。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稳定,有并发症,或正处于胰岛素调整期,那就别冒险了。节日可以有仪式感,不一定非得靠一块月饼来体现。
除了月饼,节日期间的糖陷阱还有很多。比如柚子、石榴、葡萄这些应季水果,糖分都不低;再比如应景的饮料、甜酒、糖果,也常被忽视。
很多糖尿病患者节日期间“感觉自己吃得不多”,可血糖却居高不下,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这些“隐形糖源”没被计算在内。
还有一种情况也很常见,就是节日里情绪放松,活动量减少,吃完饭就坐着,不像平时那样散步或干家务。这时候即便吃得少,血糖也容易上去。
节日期间的血糖管理,并不只是管住嘴这么简单。适当的运动能帮助血糖稳定,尤其是餐后半小时的轻度活动,比如散步、擦地、洗碗,哪怕是站着看电视,也比躺着强。
王师傅住院那几天,隔壁床的大娘,每天吃完饭就慢悠悠地在走廊上来回溜达十几分钟,她说这比药还管用。医生也点头,说她这习惯坚持了五年,血糖一直很稳。
运动不能替代控制饮食,但二者结合,才是真正的血糖管理之道。
糖尿病不是不能过节,但过节的方式要适合自己的身体。节日的意义不在于吃什么,而在于和谁一起吃、怎么吃。月饼再香,也不如健康重要。
王师傅后来逢人就说:“我现在看见月饼就想起针管,吓得牙都不敢咬。”
他虽然是半开玩笑,但那次经历确实给了他深刻的教训。他现在每年中秋,都会在群里发一个“咸鸭蛋+白菜”的表情包,说是糖友过节的标配。
愿所有糖尿病患者都能像王师傅一样,吃得理智,活得自在,过个健康又安心的中秋节。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
2. 李梅,张伟.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3,43(2):12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