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6)国共内战第88章战略决战之陈官庄战役(七)

发布时间:2025-09-20 11:31  浏览量:2

1月10日,华野从四面八方攻向杜聿明集团,邱清泉和李弥两部的防线迅速被突破。这时,李弥见强行突围的希望不大,就示意第9军第3师长周藩出去投降。

可华野命令李弥所部的主要军官出去报到,其余官兵放下装备投降。可李弥不愿出去,便放声大哭,对周藩等人边哭边说道:

“我不能死呀!我死不得呀!我若能回去,对你们的家属,我一定要照顾的。你们都可以放心!”

此时此刻,周藩只得代表李弥去投降,而李弥则趁机换上负伤士兵衣服,混在俘虏群里,等待时机。

由于当时的俘虏太多,华野的人手不足,几千人的俘虏队伍仅有不足百人看守,趁着夜色,李弥带着几个人偷偷地逃离了。

李弥很知道南线已经被华野和中野的部队控制,遍地都是抓俘虏的民兵和游击队。因此他决定,向北逃跑,先逃到潍县,然后再逃往青岛,从青岛坐船返回。

1月11日凌晨,李弥和卫士来到了萧县,通过金条开路,买了去往徐州的车票。抵达徐州后,李弥又花钱开了假路条,化名为“刘湘年”。拿着假路条,李弥和卫士再次坐上火车,于28日抵达了潍县。

李弥进入潍县后,找到故旧李惠之,请他送自己去青岛。当初,李弥率领第8军驻守潍县,与当地富商李惠之交好,一起做了不少生意。

李弥见到李惠之就扑通跪倒,连声哀求道:“惠之兄,看在咱们往日的情分上,求你想办法送我去青岛。等我抵达青岛后,官复原职一定不会忘了老兄,以后咱们兄弟一同荣华富贵。”

李惠之见李弥现在如此可怜,便动了恻隐之心,答应替他想办法。不久后,李惠之把一个小妾侄子王桂合叫来,叮嘱道:“你们戏班子要去青岛表演,帮我带一个朋友去,务必要保护好他。”

第二天,李惠之将李弥送到戏班子里。李弥见到王桂合,也是黄金开道,他掏出5个金元宝,递给他道:“兄弟,这次麻烦你了。”

王桂合见到金元宝,原有的顾虑顿时烟消云散,连声道:“不麻烦,不麻烦,咱们一同去青岛。”

可当戏班子抵达昌邑石埠镇时,路遇民兵岗哨,要进行例行搜查。

戏班成员下车后,一位民兵指着李弥问道:“他是谁?唱什么戏的?”

李弥吓得冷汗直流,王桂合马上站了出来,说道:“同志,这是我的老师,唱老生的。”

恰巧这位民兵是“戏迷”,看到李弥神色紧张,想要确认李弥的身份,就说:“能不能请这位先生唱两嗓子?让我们也听一听。”

王桂合刚要阻止,李弥就站了出来,登上一处高台就唱了一出京剧《珠帘寨》。

民兵们一听,连连叫好,就给戏班子放了行。走了一段距离后,王桂合才敢问李弥:“老兄,你还会唱戏?”

李弥回答道:“艺多不压身,这不还救了我自己一命。”

其实在民国时期,国人对国戏京剧还是很推重的,所以国人都非常喜欢听京戏,尤其是国民政府的官员和高级将领,几乎都很欢京剧,而且还经常组织堂会。耳染目濡之下,几乎有身份的人,都会随口唱上几段。

几天后,李弥抵达青岛,通过海路逃回上海。

蒋介石得知李弥逃回后,立即在奉化召见了他,让他重组第13兵团,仍任司令官并兼第8军军长。

杜聿明给蒋介石发完最后一封电报后,就和邱清泉、谭辅烈、李汉萍,在第200师工兵营营长的带领下,向陈庄西南方向突围出去。

杜聿明一行人先向西走出村庄,后又转向东北,在沿途他们见到了大批部队向陈庄前进一问原来是第72军。

杜聿明走到夏砦附近,见有解放军向西运动,便在战壕内隐蔽起来。副官尹东生给杜聿明剃了胡子,并说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解放军过去以后,卫士扶着杜聿明一直往东北跑,想跑过一段再向西转南。途中遇到一位像解放军干部的人和一位卫生院长,杜聿明等冒充是解放军第11纵队的,侥幸蒙混过去了。

之后,他们遇到了萧县张老庄的拾粪村民段庆香。他们想要乔装打扮为村民,便拦住了段庆香,向他提出拿金戒指换几件衣服。

段庆香看他们虽然满面烟尘,但气质举止都不像是普通百姓,还出手阔绰,于是立马推断出了这些人是国军军官。

段庆香借着回家取衣服的由头赶往解放军师部,对一个士兵报告说:“村外有11个国民党兵,你们赶快去抓,他们叫我不要说,还给我个金戒指,我现在交公。”

士兵立马将消息报告给了卫生处处长赵云宏,赵云宏立马做出了指示,不过他没想到,村外的那是几条大鱼。

在等粪农送衣服的过程中,不觉天已亮了。这时跑来两个解放军战士,问道:“你们是哪一部分的?”

副官说:“送俘虏的。”

解放军再次疾言厉色地喊道。知道身份已经败露的副官,卫士都面露颓色,放下了武器。

杜聿明一看情形不妙,拔出手枪,对准了自己的脑袋。副官尹东生一把将手枪夺了过去,交给了解放军,杜聿明一行人被俘虏了。

讯问的结果,这十几个人中有一个自称是记者,一个自称是徐州被征用的汽车司机,另有一个穿普通士兵军服中年人的声称自己是军需官,其他八九个人比较年轻,显然都是普通士兵。

于是,形迹可疑的军需官和记者及司机,被送到了政治部陈茂辉主任面前。

1月10日的上午,地面上已经没有了战斗交火。曾经被恶劣天气封闭在机场十天不能出动的的国军空军,此时却异常的活跃,几架飞机在大群被送往后方的俘虏上空转来转去。

可能因为害怕飞机,“军需官”等几个人走走停停,从卫生处到政治部不到两公里的路,居然走了两个多小时,让押送他们的战士惹了一肚子气。

而到了政治部所在的村子,这三个人仍然躲在屋外不肯进屋,那个“军需官”还不停地嘟囔:有飞机,躲一躲吧。

开始,陈茂辉主任真以为他是害怕飞机,安慰他说:“你们的飞机也没什么可怕的,炸不到人。”

其实,此刻伪装成“军需官”的杜聿明哪里是害怕飞机,他是因为周围都是他昔日的部下,怕被人认出他的狼狈相。

陈茂辉主任认真看了看这位“军需官”:穿着一身士兵的棉军装,脸上抹得黑黑的,连军需处长都不太像,倒是活脱脱地像个老伙夫。

他进门以后,向着陈茂辉主任敬了个礼。陈茂辉让他坐下,然后递给他一支解放区自产的“飞马”牌香烟。“军需官”瞧了一眼却没有接,而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盒美国的“骆驼”牌香烟抽了起来。

陈茂辉端详了他一会,发现他脸上还有没有刮净的胡茬,原来肯定留着是很讲究的八字胡。从他的年龄和身边有这么多随从来看,这条“鱼”肯定不小,至少也是个军级的军官,决不可能是“军需处长”。

“你是哪个单位的?”

“13兵团军需处。”

“干什么的?”

“军需处长。”

“姓什么、叫什么?”

“高文明。”

“这个名字倒不错。”陈茂辉笑着说。随即问:“13兵团有几大处?”

“六大处。”

“把处长的名字写出来。”···

“高文明”从衣袋里掏钢笔,一伸手却露出了手腕上的高级手表。

他掏了半天,掏出的是美国香烟,再掏,又一包香烟,再掏,掏出的是一包牛肉干。再掏,又一包牛肉干。最后才掏出一支派克金笔,

可是,他只写了几个字就写不下去了。多年以后陈茂辉将军也回忆说:“简直像个魔术师”。

“写啊,怎么你连一起的几个处长的名字都不知道?”

“我知道、知道。”这位“军需处长”嘴里说着知道,可是写来写去也只是在军需处长高文明的字样上又描了几笔。旁边那个“记者”上前要替他写,被陈茂辉严厉制止。

陈茂辉看透了这位军需处长的紧张心情,安慰他说:“你老老实实说出自己是谁不就行了?我们的政策是宽待俘虏,除了战争罪犯杜聿明以外,只要放下武器,不论大官小官,我们一律优待。”

陈茂辉主任当时肯定不知道,他这句话对杜聿明的压力该有多大。因为杜聿明知道自己就是被公布的战犯之一。

陈茂辉又说:“你们国民党是失败了,黄百韬被打死,黄维兵团也被消灭了,兵团司令黄维和副司令吴绍周想逃没有逃掉,也被活捉了,你想混是混不过去的。”

“军需处长”听了一惊,忙问:“黄维在哪里?”

“你可以见到他,两三天之内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