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税1亿银行抽贷!昔日500强某石化破产真相,裕龙石化不背这个锅

发布时间:2025-09-15 11:32  浏览量:1

曾经的中国500强企业、山东地炼的重要角色汇丰石化正式进入破产清算程序,确实令人唏嘘4。不少人将目光投向裕龙石化,认为其“拿走”了汇丰的原油进口配额是致命一击。但将汇丰的倒下全然归咎于裕龙石化,无疑是将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风险简化成了一个单薄的“替罪羊”故事。

原油进口配额对于地炼企业而言,如同“粮食通道”。失去配额,意味着汇丰石化不得不从炼制优质原油转向高硫高酸的替代原料,这不仅直接推高了装置维护成本,更使其生产成本整体抬升10%-20%。然而,这仅是压垮骆驼的众多稻草之一。

更深层次地,整个地炼行业的生存环境已发生根本性改变:

需求结构性的萎缩: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2024年渗透率已达41%)不可逆转地侵蚀着传统燃油车市场,导致国内汽油消费量在2024年同比下降了3.1%。同时,LNG重卡的普及(2024年销量增长127%)和房地产、基建需求的疲软,也使得柴油消费量同比下降3.21%。

减油增化”的行业大势: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炼化一体化成为大型企业的转型方向。它们通过“减油增化”提高高端化工材料和化工品的产出比例。但转型所需的动辄数十亿的资金投入以及漫长的回报周期,对于众多资金链本就紧张的中小地炼来说,堪称“空中楼阁”。

政策与监管的持续高压:消费税政策的调整和征收监管的强化,据称让一些地炼企业面临数额不小的补缴压力,这进一步蚕食了其本就微薄的利润空间。同时,山东主动推进地炼产能整合,计划到2025年将省内地炼产能从1.3亿吨/年压减至9000万吨/年左右,此举意在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布局,但也客观上加速了中小炼厂的出清。

在行业寒冬下,汇丰石化自身的财务状况急剧恶化,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

巨额欠税与资产冻结:公开信息显示,汇丰石化欠税金额高达1亿元,其持有的山东桓台农商行逾1100万元股权也被司法冻结。

多家银行起诉追债:中国农业银行桓台支行、中国工商银行桓台支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因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起诉汇丰石化。这反映了金融机构对地炼行业风险的警惕,并采取了“抽贷”等措施,使得汇丰石化难以获得新的流动资金支持。

汇丰的困境并非孤例,许多中小地炼企业同样在艰难求生:

转型之路步履维艰:向高端化工或新材料转型需要巨额资金投入;尝试氢能或生物柴油等新能源,又面临技术路线不确定和投资回报周期长的风险。

融资环境持续收紧:随着汇丰等事件的发生,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地炼的信贷政策势必更加谨慎,使得它们获得转型所需的资金“难于上青天”。

同质化竞争与巨头挤压:即使与化工园区合作,也常因缺乏统一规划而陷入同质化竞争。同时,还要面对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的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挤压。

中小炼厂的未来,或许不在于与巨头在传统赛道硬碰硬,而在于寻找差异化、特色化的生存空间:1.专注细分领域:避开大宗油品的红海竞争,转向生产高附加值的特种油品、高端润滑油、特定化工材料等。2. 拥抱区域整合与集群化:借鉴山东地炼产能整合的政策导向,积极参与区域性产业集群,通过资源共享和协同效应提升竞争力。例如,恒源石化在完成原油指标转移后,转型生产针状焦高端碳材料,并实现了可观销售收入。3. 探索灵活创新的经营模式:考虑采用**模块化炼油厂的概念,投资成本更低、建设周期更短,可以快速响应特定区域或细分市场的需求。4. 利用智能化与绿色化提升效率:即便规模不占优,也可以通过建设智能工厂、绿色工厂来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和环保成本,在精细化管理中挖掘生存空间。

汇丰石化的破产,是一个时代转折的信号。它标志着依靠传统粗放增长、政策红利生存的地炼时代告终,一个讲究高质量、精细化、绿色低碳发展的新炼化时代正在到来。这个过程必然伴随阵痛,但也蕴含着重生与创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