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百年龙兴:先干趴俄国,再磨死准噶尔,才有了今天的新疆!

发布时间:2025-09-14 08:58  浏览量:1

清朝能把版图扩展到1300万平方公里,靠的可不是一两场战争,而是一场足足打了近百年的血战。对手是谁?

不是明朝残余势力,而是西北草原上一个让清廷头疼到掉头发的强敌——准噶尔汗国

说白了,这就是清朝历史上的“百年持久战”。从康熙到乾隆,三代皇帝接力,才彻底拔掉这根眼中钉。

想象一下17世纪的西北。那时候,准噶尔就像草原上的“超级黑马”。首领噶尔丹不光武功高,还满脑子帝国梦,妄想着复活蒙古的荣光。

1678年,他正式称汗,建立准噶尔汗国。从那一刻起,清朝就迎来了真正的劲敌。

康熙当时正在忙着和俄国人打仗,结果噶尔丹趁机一口气拿下了外蒙古。康熙一看不对劲,果断停下手头的活儿,先签了《尼布楚条约》稳住俄国,然后亲自挂帅,带十万大军扑向乌兰布通。

那一战堪称东亚第一场大规模火炮对轰。噶尔丹用骆驼围成“驼城”,打算死守,结果被清军重炮轰得稀里哗啦。再加上自家堂弟在背后捅刀,噶尔丹最后走投无路,1697年吞药自尽。

表面上看,清朝赢了。可别高兴太早。草原上的火种还在。

噶尔丹倒下后,准噶尔换了个更能折腾的汗——策妄阿拉布坦。这个人不光收拾了哈萨克,还盯上了青藏高原。1717年,他的军队长驱直入,占了拉萨。要知道,西藏在清廷眼里可不是边角料,而是战略要地。

康熙气得不行,1720年派大军入藏,硬是把准噶尔势力赶了出去,还在吐鲁番屯田示威。阿拉布坦差点被逼得投奔俄国。偏偏这个节骨眼,康熙去世了。雍正忙着搞政争,准噶尔又卷土重来。

1729年到1734年,清军和准噶尔在青海、蒙古草原打了四大战。最惊险的一次是光显寺之战,清军突袭奏效,噶尔丹策零败得一塌糊涂。双方累得不行,最后只好在杭爱山划界,算是暂时收兵。

说白了,这是清朝和准噶尔的“中场休息”。

真正的决战在乾隆时期。1745年,噶尔丹策零一死,准噶尔内部乱成一锅粥。乾隆眼睛一亮,机会来了。

1755年,乾隆派大军兵分两路进攻。准噶尔早已内斗不休,很多部族一看清军来了,干脆投降。这个曾经震慑草原的汗国,就这么轰然倒塌。

但历史总是拐弯。投降清朝的阿睦尔撒纳不安分,1757年又掀起叛乱,最后败逃俄国。乾隆一咬牙,再次出兵,顺手平定了南疆的大小和卓。到1759年,整个天山南北路全部收入版图。西北的大门,从此锁死在清廷手里。

走到这,我忍不住想起我在新疆旅行时看到的遗迹。无论是吐鲁番的古城,还是伊犁的草原,处处能感受到这段历史留下的印记。那些看似安静的土地,背后其实都有刀光剑影的往事。

今天我们看到的960万平方公里国土,每一寸都是血汗换来的。新疆不是自然掉进中国怀里的,而是清朝一场场硬仗打出来的。

各位领导,你们觉得呢?如果没有那一百年的血战,中国今天的版图会是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