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主任提醒:心脏不好的中老年人,三种药物尽量少碰
发布时间:2025-09-12 17:16 浏览量:3
人年纪一大,身上最先“有意见”的部位,不是膝盖就是心脏。膝盖疼了,可以坐一会儿、躺一会儿;可心脏一旦不舒服,那真是“动不得、气喘得、睡不着”,整个人像被抽了芯儿的电池,干啥都提不起劲。
门诊里来了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大爷,脸色黄白黄白的,一问才知道,前几天去看骨科,拿了点止痛药吃,结果心脏怦怦跳个不停,晚上连觉都睡不好。
他老婆在旁边插话:“医生,您看看他吃的这些药,心脏这么不好还能吃吗?”我凑近一看,药单上赫然写着布洛芬、伪麻黄碱,还有点地西泮……我心里一紧,这不就是“三大误区”全占齐了吗?
其实不少人都不知道,心脏不好的人,尤其是中老年人,有些药真的不能随便吃。不是药不好,而是药的“副脚本”里,藏着对心脏的不友好。今天咱们就把话摊开来讲讲,别等到心脏罢了工再后悔。
先说第一个,非甾体抗炎药,比如布洛芬、双氯芬酸、吲哚美辛这些,很多人一到腰酸背痛、关节发炎,第一反应就是吃点止痛药。
药店的盒子包装得五颜六色,广告也热情似火,仿佛吃一颗,疼痛就能“拜拜”。可问题是,这类药物会让身体里的前列腺素减少,血管一收缩、钠水潴留,血压立马蹭蹭往上涨。
你可能觉得,血压高点怕啥,不就是高压140、低压90吗?可对心脏功能已经“吃不消”的人来说,哪怕多一毫米汞柱,心脏都得更努力地跳,才能把血液推出来。
这就像是一个退休的老工人,被突然拉去搬水泥,他当然吃不消。美国心脏协会(AHA)就明确指出,非甾体抗炎药会增加心力衰竭的风险,尤其在已有基础心脏病的人群中。这不是咱自己说的,这是全球权威的共识。
再说第二种,含伪麻黄碱的感冒药,这玩意儿听起来陌生,实则在生活中太常见:鼻塞了、打喷嚏了,去药店买点感冒颗粒、胶囊,很多里面都藏着它。
伪麻黄碱是个“收缩血管高手”,它能让鼻黏膜血管缩一缩,鼻子就通气了。可这缩血管的“本事”,可不光针对鼻子,它对全身动脉都有影响。
原本就供血不足的心脏,突然被“命令”:兄弟,血管得收缩一下,血压得提一提。它能不犯怵吗?有研究指出,伪麻黄碱可能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甚至诱发心律失常。
尤其是那些已经装了支架、做过搭桥、心脏“走过弯路”的人,一口感冒药,可能就把多年的稳态打破了。
很多人觉得,感冒是小事,扛一扛就好;但感冒药不是小药,尤其是这种带“麻黄”的组合拳,对心脏脆弱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一记“背刺”。
如果你感冒了、心脏又不好,最靠谱的做法不是去药店自己买,而是去医院找医生看,量身配药,别在药盒前“赌命”。
第三种,咱得提一提苯二氮䓬类药物,这名字一出来,可能很多人会皱眉头。这类药常见的有地西泮、劳拉西泮、阿普唑仑。
它们是干嘛的?安神、助眠、抗焦虑、抗癫痫,用处多得很。很多老年人晚上睡不着觉,去医院一说失眠,拿回来一盒小白片,吃完真香,秒睡八小时。
但这类药物影响的不仅是大脑,还会“顺带”抑制呼吸和心脏中枢。有些人吃多了,早上起来头晕眼花,心跳慢得像“放慢镜头”,严重的甚至出现心动过缓、呼吸暂停。这种药一旦依赖上,还很难戒掉,戒断反应像“坐过山车”:焦虑、出汗、手抖、胸闷,搞不好比原来还糟。
你可能会问:“那我晚上睡不着,也不能吃这个,也不能吃那个,我咋整?”睡不着觉,真不见得都是病。很多时候,是白天过得太没意思,脑子里没“用力”,晚上才“胡思乱想”。
多晒晒太阳、白天动起来、少喝浓茶咖啡,晚上自然能睡着。实在不行,也得去找医生看看,别一头扎进安眠药的“温柔乡”。
说到这儿,咱得强调一句,不是所有药都能一刀切地说“不能吃”。关键要看你吃药时的身体状态、心脏功能、合并的疾病。就像咱炒菜,盐不能多放,但你说一点不放,那也不是滋味。药是调味料,但不能把锅盖掀起来就往里撒。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点,那就是“小病自医”带来的大麻烦。很多人觉得自己懂点常识,上网一搜就能解决问题。
可健康不是拼图游戏,药物也不是拼多多,哪里便宜点哪里买。尤其年纪大了以后,身体就像一台老家电,线路复杂、零件老化,一个按钮按错了,可能整个系统就罢工。
我曾经接诊过一个老太太,七十来岁,高血压、冠心病都有,最近腰椎间盘突出了,疼得坐也不是、躺也不是。她女儿给她买了点止痛贴膏和口服的布洛芬,说是邻居吃了挺好使。
老太太吃完第二天,心慌得厉害,一测心电图,室性早搏密集得像爆米花。这时候她女儿才懊悔地说:“早知道就让您直接去医院了。”
所以说,药虽小,事却大。尤其是心脏不好的人,对药物要像对高压锅一样谨慎。别看一片药不重,但对心脏来说,它可能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有人又问了:“那我到底能吃啥?啥能吃、啥不能吃,有没有个清单?”这个问题啊,真没法一口气说清楚。每个人的病情不一样,药物的组合方式也不一样。
你得像给手机装软件那样兼容考虑,不能这边装了个杀毒软件,那边又下了个高耗能游戏。医生就是“系统工程师”,咱自己别瞎折腾。
还有一点要提醒,中药并非永远“温和无害”。有些中成药,也含有麻黄、细辛等活血化瘀的药材,对心律有刺激作用。虽然标着“纯天然”,但天然也能“翻车”。用中药,一定要找专业中医师辨证论治,别靠经验、靠广告、靠邻居的推荐。
话说回来,心脏不好的人,最怕的不是病,而是“轻视”。你不把它当回事,它就天天敲你警钟;你一旦重视起来,它反而安静了。心脏是个讲理的家伙,给它足够的休息、合理的药物、不乱来,它就能替你多跳几年。
所以啊,以后再碰到感冒、失眠、疼痛这些“老朋友”,记得别自己做主张。有时候你以为是“方便之举”,其实是给心脏使了个绊子。咱们活到这个岁数,最怕的不是老,而是糊涂。让自己心里有数,才是真正的“养生”。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联盟.非甾体抗炎药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3,51(2):95-98.
[2]王利民,张晓东.伪麻黄碱类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合理使用建议[J].中国药学杂志,2024,59(4):289-293.
[3]吴明,赵云.苯二氮䓬类药物在老年人群中的风险管理[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24,22(1):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