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拼图再添一块!内塔尼亚胡拆和平牌,巴勒斯坦国要消失?
发布时间:2025-09-12 13:18 浏览量:1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这句中国古话,此刻正刻在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人的土地证上。当地时间 9 月 11 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签署文件,批准在耶路撒冷以东的 "E1 区" 建造 3401 套定居点住房。这个自1990 年代起就被国际社会视为 "两国方案死刑判决" 的计划,终于在加沙战火未熄时撕开了最后一道防线。当推土机碾过贝都因人世代放牧的草原,当以色列财政部长直言 "要葬送巴勒斯坦国构想",国际社会的谴责声浪中,人们不禁要问:用混凝土浇筑的定居点围墙,真的能筑起永久和平吗?
一、草原上的驱逐令
贝都因人穆罕默德的骆驼群在暮色中哀鸣。他蹲在帐篷前抚摸着开裂的土地,推土机的轰鸣声已经在两公里外响起。"这片草原是我爷爷的爷爷传下来的。" 他指着泛黄的土地证,上面盖着以色列民政局的红章,却被新文件宣布 "属于国有土地"。根据 E1 区规划,他所在的 47 个贝都因社区将被整体迁移,取而代之的是带游泳池的犹太人别墅区。
这种 "土地魔术" 让拉马拉律师哈桑苦笑:"就像有人在你家客厅盖新房,还说这是为你好。" 以色列政府声称这些土地 "无人居住",却无视贝都因人用骆驼粪便施肥的农田、用羊奶制作奶酪的作坊。更荒诞的是,以色列法院以 "环保" 为由禁止贝都因人打井,却批准定居点铺设高尔夫球场的灌溉系统。穆罕默德的女儿莎拉抱着课本站在帐篷门口:"明天学校就要被拆了,老师说我们要去 30 公里外的难民营上课。"
二、混凝土浇筑的政治博弈
在耶路撒冷老城的城墙上,犹太定居者阿里正用望远镜观察 E1 区工地。"这里将成为新的耶路撒冷卫星城。" 他指着规划图上的商业区和轻轨线路,仿佛已经看到未来的繁荣景象。作为马阿勒阿杜明定居点的老居民,他对 "两国方案" 嗤之以鼻:"约旦河西岸是上帝应许之地,巴勒斯坦人该去加沙。" 这种言论在以色列右翼政党中很有市场,内塔尼亚胡正是靠承诺 "扩大主权" 赢得了去年大选。
但国际社会的反应如同冷水泼来。欧盟紧急召见以色列大使,援引联合国第 2334 号决议强调定居点 "违反国际法"。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城市伯利恒,市长阿巴斯在市政厅前举起欧盟的谴责声明:"他们要切断我们的喉咙,却说是在治病。"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以色列批准 E1 区建设当天,加沙的人道主义援助车队正被以军拦在边境 —— 同样是巴勒斯坦人,有人在废墟中寻找亲人遗体,有人在定居点围墙外失去家园。
三、被割裂的希望
在拉马拉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总部,经济学家哈立德对着地图叹气。E1 区建成后,约旦河西岸将被分割成南北两个 "飞地",北部居民去南部伯利恒看病要绕行 80 公里。"这不是建房子,是在解剖国家。" 他的电脑屏幕上显示着欧盟援助的农业项目数据:原本计划连通南北的灌溉系统,现在要多花 3 倍预算建地下隧道。
这种地理割裂正在重塑日常生活。希伯伦的巴勒斯坦商人贾马尔,每天要花两个小时通过以色列检查站去耶路撒冷进货。"以前我开卡车运橄榄,现在只能开小车,因为定居点的道路不让巴勒斯坦货车走。" 他的妻子在东耶路撒冷的服装店因隔离墙被迫关门,全家收入锐减 60%。更令人心碎的是孩子们的困惑:贾马尔的儿子指着地图问:"为什么我们的国家像被打碎的拼图?"
当夕阳为 E1 区的钢筋骨架镀上血色,穆罕默德正在收拾最后一点家当。他的骆驼群将被赶到更贫瘠的沙漠,而以色列定居者的孩子正在新建的游乐场玩耍。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的警告言犹在耳:"E1 区建设是对两国方案的致命打击。" 但现实是,每块混凝土砖都在堆砌新的仇恨,每个检查站都在加深隔阂。
真正的和平从来不是靠推土机推出来的。当贝都因人的帐篷消失在草原,当巴勒斯坦学生在废墟中上课,当犹太定居者在围墙后享受安逸,这片土地上的伤口只会越来越深。或许有一天,人们会明白:用混凝土浇筑的不是主权,而是永远无法愈合的创伤;用隔离墙分割的不是领土,而是同一片蓝天下的共同希望。毕竟,当橄榄树无法在混凝土缝隙中生长,和平的果实又能在哪里扎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