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拒绝操纵,以色列空前孤立,犹太人如何极限自救

发布时间:2025-05-24 16:02  浏览量:1

长久以来,以色列一直以深度影响美国高层决策的能力而著称,如今种种迹象表明这种能力正在遭遇严重的削弱。

5月8日,以色列军队广播电台(army radio)的一名记者(亚尼尔·科津Yanir Cozin)透露,特朗普已经切断了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直接联系,因为他感到内塔尼亚胡正在企图操纵自己。而特朗普最讨厌的就是被当成天真的傻瓜。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不久前国家安全顾问迈克·沃尔兹的辞职,表面上因为“Signal群聊泄密事件”,实际上是因为背着特朗普,私下与内塔尼亚胡进行“密切协调”,研究对伊朗发动军事打击的可能性。

同时,美国还单方面与胡塞武装达成停火协议,放任其继续袭击以色列。并且,特朗普本次中东出访更是只选择了沙特、卡塔尔和阿联酋三个阿拉伯国家,出人意料地绕过了以色列。

特朗普政府与以色列之间的裂痕,越来越被摆在了台面上。而这与特朗普坚持的“美国优先”议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共和党内部的MAGA群体有极强的排外情绪,其中有不少人相信有关犹太人控制美国的各种传闻,因此对以色列产生了强烈的敌意。

同时,特朗普在第二任期表现出极度的“政绩焦虑”,渴望在各个领域迅速取得“大赢”。内塔尼亚胡多次拖延停火,希望通过不断发动战争延续政治生命的计划,与特朗普的期望背道而驰。

这就导致美国和以色列在胡赛武装、伊核谈判、叙利亚等一系列问题上的矛盾不断扩大。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正在严重削弱以色列对美国政坛的影响力。

第一章 美国优先

2017年8月11日,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夏洛蒂镇,一批右翼组织举行了一场大规模集会,其中一些人一边向特朗普与希特勒致敬,一边高呼“犹太人不会取代我们”。

这个口号的背后是一种被称为“大替代理论”的阴谋论,宣称以乔治·索罗斯为首的犹太人正在谋划用有色人种移民淹没美国,并最终取代美国传统白人,实现“白人种族灭绝”。

特朗普于2016年横空出世之后,其激烈的反移民言论吸引了大量类似极右翼团体的支持。

尽管共和党高层并没有公开宣传“大替代理论”,但是类似的阴谋论在基层共和党选民中有很强的传播力,其中蕴含的“种族主义”成为了特朗普“美国优先”议程吸引白人选民的思想底色。

在2024年美国大选中,“反移民”继续成为特朗普竞选纲领中的核心口号。特朗普团队非常擅长运用社交平台、民间意见领袖、播客等网络媒介吸引选民。而在这些平台上,阴谋论有很强的传播力。

特朗普的著名支持者,福克斯新闻的主持人塔克·卡尔森早在2021年就曾在采访中支持过大替代理论;马斯克也于2023年在推特上转发过支持这一阴谋论的言论。

根据马萨诸塞大学2024年的一项调研,接近40%的共和党选民在某种程度上支持大替代理论。

当然,共和党政客在公开场合是将矛头对准了民主党,不会在明面上搞“反犹主义”,但是相当一部分铁杆MAGA选民对犹太人抱有极其负面的态度。

特朗普在第二次赢得大选之后拥有了极高的个人政治威望,将大量对自己表现出忠诚的心腹任命为内阁官员。许多原本只在民间活跃的MAGA派别人物如国防部长赫格塞斯进入白宫,掌握了实际权力。

很快,MAGA派别和共和党传统鹰派在中东政策上就产生了分歧。在maga派别看来,美国传统的中东政策一点也不“美国优先”,而是以损害美国的利益为代价,对以色列进行无条件支持。

在特朗普上任之初,在中东政策上传统鹰派人物依然拥有很大的影响力,其中以美国中央司令部参谋长库里拉(Michael E. Kurilla)和国家安全顾问沃尔兹(Michael Waltz)为首。他们积极推动特朗普与以色列合作,主张对胡塞武装、哈马斯、伊朗等反以色列力量持强硬态度,扩大在中东的军事行动。

不过,由于在俄乌谈判、关税等问题上不断遭遇挫折,特朗普对“赢”的迫切需求导致其对内塔尼亚胡不断对美国提出要求越来越不耐烦。

2025年4月,国家情报总监图尔西·加巴德(Tulsi Gabbard)提交了一份中东评估报告,称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力量集结可能会引发与伊朗的大规模冲突。

这份报告引起了maga派别的担忧。国防部长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副总统万斯等特朗普决策圈的重量级人物,都认为这并不符合当前美国的利益。

共和党Maga派系对“以色列相关议程”的抵制不仅反映在中东政策上,还影响了议会立法。

4月28日,众议院原本要对第867号决议(H.R. 867)进行投票。这一法案主张对参与抵制以色列的美国人处以最高100万美元的罚款或最高20年的监禁。

作为美国推动打击“反犹太主义”的一部分,这份提案此前已经得到了两党的口头同意。不过,泰勒·格林(Marjorie Taylor Greene)、保利娜·卢娜(Anna Paulina Luna)等共和党maga派议员以保护言论自由为由,抵制了该法案。

最终,这项决议甚至没有进入投票环节便流产了。

5月1日,共和党传统鹰派的代表人物,国家安全顾问沃尔兹遭到特朗普解职,标志着MAGA派系最终在白宫占据了上风。美国的中东政策也随之呈现出强烈的“特朗普风格”。

第二章 赢学外交

2025年3月15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向胡赛武装喊话“地狱即将降临!”

与此同时,美国国防部向印度洋上的迭戈加西亚军事基地部署了6架B-2轰炸机。几天后,卡尔文森号航母被调往也门海域,双航母战斗群蓄势待发。

在特朗普看来,如此多的军事力量威慑之下,胡赛武装很快就会妥协,他可以轻松获得一次“大赢”。

不过,经过一个多月的交火,美方损失了7架价值约3000万美元的“死神”无人机。

4月28日,“杜鲁门”号航母为了躲避胡塞武装的袭击被迫进行“急转弯“,还导致一架造价超过6000万美元的“超级大黄蜂”战机坠海。

《纽约时报》还于5月13日披露,美国一架最先进的现役战斗机F-35在躲避胡赛防空系统时,险些被击中。不计算这些装备损失,美国的轰炸行动在第一个月就消耗了10亿美元的军费。

这对于精于算账的特朗普来说,是不可接受的。他想要的是在短时间、低成本取得一场速胜,而不是每天支付庞大的军事行动费用,却看不到尽头,而且期间可能产生种种不可预知的风险。

5月5日,美国中央司令部官员突然接到白宫命令,暂停对胡赛武装的进攻。次日,特朗普就宣布,胡塞武装已经投降,美国已经与胡塞武装达成停火协议,将停止对也门的轰炸。

不过,该协议没有提及禁止胡塞武装对以色列发动袭击。特朗普政府显然在停火协议中绕开了以色列,不愿再为其支付费用。

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伊朗问题上。

特朗普先是向伊朗发出强硬表态,声称如果伊朗不愿意达成协议,轰炸就会降临,试图通过极限施压,拿到最有利的谈判筹码。

4月12日,美国和伊朗在阿曼首都马斯喀特举行了首轮间接谈判。双方争论的核心是伊朗能否保持部分核设施用于民用项目。

目前来看,特朗普的极限施压未能生效。5月14日,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政治顾问阿里·沙姆哈尼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表示,伊朗愿意放弃高丰度浓缩铀储备以换取美国解除对伊制裁,但是坚持伊朗有发展民用核项目的权利。

据《纽约时报》报道,当前美国与伊朗的谈判是由特朗普任命的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主导。他不仅促成了美国与胡塞武装的停火协议,还反对使用武力打击伊朗核设施,主张通过谈判手段解决伊核问题。

特朗普和伊朗的谈判进程让以色列心生不满,内塔尼亚胡公开表示一份糟糕的协议比没有协议更糟糕。

不过,特朗普政府绕开以色列,单独与中东各方势力达成协议,正在成为一种明显的趋势。

5月12日,哈马斯释放了最后一名幸存的美国人质埃丹·亚历山大(Edan Alexander)。据《以色列时报》透露,一名第三方调解员在美国和哈马斯之间单独建立了一个秘密渠道,帮助双方达成了人质释放协议。

以色列没有参与这一过程,只能通过情报部门了解谈判情况。

归根结底,以色列内塔尼亚胡政府并不想与反对势力达成妥协,而是想拉上美国,一劳永逸地解决掉对手。这与特朗普渴望在短时间内就看到成果,方便他积攒“每日一赢”,正好是背道而驰。

同时,美国今年面临巨额国债到期的压力,特朗普正一门心思找钱。在这方面,内塔尼亚胡政府不仅给不到任何帮助,还想将美国拖进一场漫长的、耗资巨大的战争,自然会遭到特朗普的嫌弃。

相反,阿拉伯国家的各位王爷们则深谙特朗普的心思,主动送上万亿美元,拉满了特朗普的好感。

第三章 搞钱之旅

2025年5月13日,在21响礼炮和骆驼仪仗队的欢迎下,特朗普踏上了沙特王室为他精心准备的紫色地毯。

在随后的演讲中,特朗普公开批评美国此前的“干涉主义”,称此前美国“破坏的国家远多于建设的国家,美国的干涉主义者干预了他们自己都不了解的复杂社会。”

特朗普的这次演讲就连一些美国左翼智库都感到惊讶,称这一言论听起来简直就像左翼反帝国主义思想。

当然,特朗普只是更喜欢做交易,专心搞钱,对传播民主党那套“普世主义价值观”不感兴趣。

在这次访问中,特朗普带来了亚马逊、OpenAI、可口可乐、英伟达、波音等一众美国商业巨头。中东王爷们也不负特朗普的期待,用一个又一个超大订单把特朗普哄得心满意足。

按照白宫的说法,特朗普本次中东之行拿下了超过2万亿美元的大单。

其中,沙特向特朗普承诺了6000亿美元的经济投资,以及价值1420亿美元的史上最大军售协议。卡塔尔向特朗普献上了一份1.2万亿美元的经济合作框架。阿联酋则许诺向美国投资2000亿美元。

当然,这些只是王爷们投特朗普所好,把数字夸大,先让特朗普“赢”起来,能够落实多少就是后话了。

作为参照,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就曾经跟沙特签过一次当时的“史上最大军售协议",金额为1,100亿美元。8年后,按美国政府的说法,一共落实了300亿美元;按路透社的统计,只有150亿美元。

如今,上一个大饼还没落实,第二个大饼就续上了。但是,架不住特朗普非常吃这一套,对本次中东之行非常满意。

专心搞钱的特朗普,本次中东之行不仅没有访问以色列,在其他国家也对以色列只字未提,忙着单方面跟阿拉伯国家达成协议。

本次,特朗普还在利雅得会见了叙利亚临时领导人艾哈迈德·沙拉。这一会面是在沙特王储萨勒曼和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牵头之下达成的,是美国总统和叙利亚政权领导人25年来的首次会晤。会后,美国便宣布将逐步解除对叙利亚长达46年的制裁。

进展之快说明了美国在谈判中不愿再一味偏袒以色列的感受。这显示特朗普政府在中东政策上呈现出甩掉以色列的包袱,迅速与各方单独达成交易的倾向。

特朗普的目的也不难理解。首先,特朗普及其部分核心支持者,越来越关注能直接为美国带来利益的政策,不愿再承担维护盟友的义务,这其中也包括了以色列。

其次,美国的经济和财政状况日益糟糕,迫使特朗普政府更加关注短期利益,而不是长期战略,甚至不惜用长期的、战略性的让步换取短期经济上的配合。

在特朗普看来,用不干涉、取消制裁等零成本的动作,就可以从中东国家换取真金白银,是一笔十分划算的买卖。

不过,美国作为一个域外国家可以这么做,但以色列牺牲自己的长期战略就等于自取灭亡。而以色列的长期战略就是将美国牢牢地绑在自己的战车上。这就导致以色列成为了美国与其他中东国家之间达成交易的障碍,不符合特朗普当前的需求。

当美国的财政困境越来越严重,特朗普政府对短期利益的追求也会越来越迫切。

或许,有一天,以色列也会体验到那句著名的话:做美国的敌人是危险的,做美国的盟友是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