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野丨技能照亮前程 托举多彩人生
发布时间:2025-09-10 10:41 浏览量:1
9月5日,在拜城天山燃气有限公司,培训学校老师为企业员工开展技能培训。 拜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供图
9月5日,沙雅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开展采棉机维修技能培训,学员们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实操练习。沙雅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供图
位于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的新奇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将培训课程设置在车间内,图为公司对新员工进行岗前培训(9月5日摄)。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马蓓 摄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马蓓
9月的沙雅县,棉田泛着雪白,32岁的伊力哈木·麦合麦提熟练地握紧采棉机方向盘,稳稳停在田埂边。今年初,他通过“采棉机驾驶+维修+作业”组合式培训取得驾驶证,仅在采棉期前15天,就挣了5000元。
“以前找工作看运气,现在有技能岗位任我挑。”伊力哈木这句话,道出了新疆“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实施以来,众多劳动者的心声。
2025年至2027年底,自治区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通过高质量职业技能培训,帮劳动者提技能、稳就业、涨收入。如今,从农牧民到企业职工,从待业青年到灵活就业人员,越来越多劳动者从为生计奔波转向主动规划人生,实现了从“谋工作”到“择生活”的转变。
培训内容紧跟市场需求
近日,在阿勒泰市一个牧场马术基地里,28岁的哈力木拉提·哈布力正陪着游客骑马。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他,以前只能靠养马过日子。随着当地马产业和旅游业不断融合,景区急需专业马术服务人员。今年他借“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的机会,报名参加了马术旅游安全服务专项培训。
“学的全是在景区工作用得上的本事,比如怎么摸透马匹习性、遇到突发情况怎么处理,还有标准的骑乘姿势,都是国内专家来讲课。”哈力木拉提说,结业拿证后,人社部门又帮他介绍了马术教练的工作,“收入上去了,还能向疆内外游客展示我学到的‘马上拾银’‘拾哈达’等传统马术表演技艺,特别自豪。”
“这种产业缺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做法,新疆各地都在积极实践。我们围绕新疆特色优势现代化产业体系,让培训精准对接产业需求。”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业能力建设处一级主任科员何鑫磊说,通过“人社+N个行业”协作模式,已形成人社部门统筹、行业部门参与,分领域实施的培训格局。
巴楚县的纺织产业培训同样精准。当地90多家纺织企业带动2.7万人就业,但工人技能不足一直是企业的“心病”。今年,巴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技工学校和企业开展“工学交替”培训,学员在学校学理论、到车间练手艺,通过学习根据企业需求定制的织布工课程,300名学员结业后全部顺利进厂,月工资超过4000元。
政策创新还体现在培训模式上。42岁的热孜万古丽·阿不力米提参加尉犁县的养老护理培训时,课堂直接设在养老院病房里,每天模拟照顾老年病人不少于4小时,考核时企业导师的打分占60%,过了关才能对接岗位。
“我们提前锁定了20个护理员岗位,企业不用愁招人,学员学完就能上手,客户满意度也上去了,投诉减少70%。”尉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培训中心负责人热汗古丽·吐尔逊说。
“‘四位一体’培训模式的核心,就是让培训标准跟着岗位需求走。”何鑫磊解释,通过摸透企业用工需求和劳动者培训就业意愿,动态调整项目,打破时间地点限制,把培训嵌入企业生产流程,再配套技能评价和就业服务,实现从储备式盲目培训向精准匹配订单式培训的转变。劳动者通过新疆智慧人社微信小程序“我要培训”服务专区查培训信息、选培训机构。采取“政府补一点、企业出一点、个人付一点”的模式,项目制培训补贴最高还能上浮50%,大大减轻了劳动者学习负担。
有技术让劳动者底气足
一年前,来自沙雅县古勒巴格镇阿克村的伊力哈木,还在为打零工收入不稳定犯愁。听说县里要开展农机组合式培训,他立马报了名。
培训不仅涵盖采棉机驾驶,还包括维修与安全操作内容。结业通过技能评价拿到证书后,人社部门很快帮他对接了农机服务岗位。“不光会开采棉机还会维修,企业把我当成重点培养对象,跟我签了长期合同。”伊力哈木说。
“我们先问企业缺什么人,再按需求设置课程,最后帮学员找到岗位。”沙雅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苗生龙说,今年全县已培训1450人,其中脱贫人口、农村“4050”人员等占比21%,这些曾经的就业困难群体,如今靠着技能成了乡村发展的生力军。
新疆广汇新能源有限公司的设备检修工王强,也靠技能培训实现了逆袭。以前他总因技术不精在检修时掉链子,今年公司落实“技能照亮前程”行动后,制定了全员技能提升计划,根据设备检修的岗位需求,安排技术专家开展集中授课和现场实操培训。
“白天跟着师傅在检修现场练手,晚上在线上平台学理论,遇到不懂的还能在班组讨论会上问。”王强说,经过3个月培训,他通过了技能评价,从初级工晋升为中级工,不仅工资涨了800元,还成了车间的技术骨干。
在乌鲁木齐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喀什地区等地开展的“一培双证”和“一考双证”的创新培训,将职业技能培训、特种作业操作培训内容整合,学员参与一次培训,通过一次考核,即可收获两项证书,极大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阜康市居民叶宏良参加当地电工培训后,一次性拿到电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低压电工作业操作证,在招聘会上被好几家企业抢着要。“以前我追着岗位跑,现在能挑选适合自己的岗位了!”他说。
“‘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是新形势下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开展大规模培训工作的有效措施。”何鑫磊介绍,培训行动创新实施“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的项目化培训模式,重点面向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结合新疆特色优势现代化产业体系开展定岗、定向、订单培训,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家的目标。
技能提升推动产业发展
技能提升带来的改变,藏在劳动者的收入里,也显现在产业发展的活力中。
柯坪县现有骆驼5.6万峰,但养殖多沿用老办法。为此,县技工学校请来了畜牧专家,采取“白天入户指导、晚上集中授课”的模式,培训科学养殖、疫病防治等内容。
“以前骆驼老生病,驼奶产量上不去,现在600峰骆驼的存活率提高了15%!”柯坪县玉尔其乡骆驼养殖户伊拉木·阿木提说,今年县里的骆驼养殖培训覆盖了近150户养殖户,大家的养殖技术都跟着往前迈了一大步。
“预计养殖户人均年收入能增长10%,驼奶品质好了,还带动了深加工。”柯坪县公共就业服务中心负责人黄豪说。
对企业而言,技能培训有效缓解了用工问题。新疆广汇新能源有限公司通过全员培训,培养高技能人才266人。
“员工技能提升后,企业设备检修效率提升20%,生产事故率下降15%。”该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刘菊红说。
巴楚县人社部门跟踪回访培训学员时发现,30%的人对工作很满意,收入稳步增长。“今年纺织企业员工月平均工资3700元,比去年增长9%。”巴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统计,自“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开展以来,通过项目制方式累计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9547人次,一大批劳动者通过培训实现技能就业、技能增收。哈密煤化工、博乐“上门代厨”、阿勒泰马产业等一批有地方特色的培训品牌也渐渐叫响,有效赋能企业和劳动者,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继续优化培训和评价体系,推进‘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加强疆内外跨区域协作和校企合作,力争到‘十五五’末,新疆技能人才总量突破400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比达到30%。”何鑫磊表示,通过持续深化职业技能培训,让更多劳动者靠技能实现就业增收,让技能人才成为新疆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