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0年,蒙古大军用时4天攻下基辅,放火烧城,最后全城仅剩200户

发布时间:2025-09-03 10:30  浏览量:2

大蒙古国西出的那一战,说起来真有点像一部欧洲“灾难片”。你很难想象,那些绵延几千里的国家、城池,曾在蒙古人马蹄下,像摞饼一样,每三天就少一块。1240年的冬天,拔都带着蒙古骑兵,三天工夫就把昔日辉煌的基辅打得暗无天日,也顺手把罗斯的命运翻了个底朝天。鞑靼人的铁骑一过,基辅公国只剩下200户残民,从此俄罗斯要在蒙古的阴影里熬过四百年。

那么,这一路西征,到底是怎么走到这地步的?说起来,蒙古这会儿正是蒸蒸日上的时候。成吉思汗那一代人,把疆域扩得像是没边的亚欧毯,一口气打到花剌子模,还顺带让阿拉伯和波斯都吃了不少苦头。等到老汗走了,轮到窝阔台撑大旗,这个大蒙古国才真正“牛”到世界尽头——剩下的花剌子模残兵败将也收得干净利落。

日子过得太顺了,总觉得中原边上不踏实,于是南征烧金,宋蒙结伴,硬是把金国这个老病灶彻底割掉。地盘越滚越大——你看看地图:中原、中亚,甚至议案那地儿,全归蒙古旗下。一切都安排妥当之后,窝阔台觉得:“咱再去捋捋西边,补补漏洞。”于是下令,各家都把长子送出来,让孩子们到西域练练手。

蒙古人的规矩有点意思,“幼子守灶”,也就是最小的孩子守着家业,照顾父母,剩下的哥哥姐姐们自己去外头闯江湖。拔都,这个能力很溜的领头人,被推出来当西征主帅。旁边有速不台和一众亲贵,包括贵由、蒙哥之流,个个不是吃素的。1236年,拔都带着军队在乌拉尔河会齐,大伙儿磨刀霍霍,把靶心瞄准了俄罗斯与伯利亚纳一线。

别看中世纪那些欧洲小国在书里叙述得挺凶,碰上蒙古骑兵其实招架不住。速不台先头,像切豆腐一样把不里阿耳——就是现在俄罗斯那块地儿,一刀三块。各地军队一开始就被搅乱,荒野里传来马嘶、人嚎,蒙古人的队列,像一道黑云压境。

到了1237年春,钦察部落直接被灭掉,秋天拔都就打到斡罗思,拿下梁赞——这地方在当时可算是文化重镇。1238年,他们兵分四路,奔袭罗斯托夫、莫斯科等大城,首府弗拉基米尔也被围了个水泄不通。高加索阿速国在1239年刷掉,蒙古势力步步南移,基辅亮起了红灯。

拔都并不急着硬碰硬,他知道基辅城虽老但瓷实,强攻吃亏是常事。巧得很,基辅罗斯自己内部也闹着矛盾,各家贵族各算各的账,谁都想从接下来的混乱里捞一把。拔都这时候很“狡猾”——他私下告诉那些帮忙的卫星小国:“蒙古来了,往后收你们十分之一的税,还保你贵族荣华富贵。”转念一想,这些小国也挺“实在”,觉得反正谁统治都是被管,能少交点税还不如早点投降。刹那间,基辅刚聚的附庸势力就像雨后的泥,全散了。

蒙古军围着基辅,只等拔都一声令下。当时拔都还在南边忙着收拾残兵,其它将领都带着队伍候着他的火令。拔都清楚,基辅人一旦狗急跳墙,守城比谁都吓人。他特地跟贵由、蒙哥打了招呼:“乞瓦要是不肯乖乖投降,千万别莽撞,憋一口气,等破绽。”

然而贵由这人,心里别扭得紧。他是窝阔台的亲儿子,将来还想争汗位,没人会让功劳溜走。三番五次,蒙古使者到基辅城下劝降,全被杀了。贵由动了心思,蒙哥怎么劝都没用,非要硬攻。

结果这一下,事情反倒“热闹”了。贵由的进攻没拿下基辅,还把基辅人心都拧在一起,被打散的军队竟然重新聚拢,士气爆棚。贵由自己也吃了大亏,伤了不少精兵,基辅的抵抗意志反而被点燃。这下拔都没法“悠着点”,火速带队回来。蒙哥手里还拧着3万人,痛快地交给拔都指挥。

东西方的史书对于这场战事,讲得都不太细。《新元史》一笔带过,俄国人的记录里却很生动——蒙古大军混着牛叫、骆驼吼,闹腾得城里的人都听不清彼此说话。三万人压境,就这气势,基辅城墙也开始晃动了。

这时候,基辅城里原本有十万户人家,这是真正的大城,平时城墙坚如磐石。偏偏,城里的大公米哈伊尔临阵开溜,跑去匈牙利避风头。只剩一个叫德米特尔的督府,带着一小撮死心塌地的军民死守。

拔都的蒙古骑兵用上了破城槌、火炮,各种家伙轮番上阵。三天三夜,轰得城墙塌开口子。蒙古人冲杀进城,基辅居民就往城市最深处龟缩,背城一战。11月19日,基辅终于失守。大部分人不是守着家园死在刀下,就是和家人躲在废墟里等绝望。

拔都眼见抵抗激烈,愤怒至极,下了屠城令。整个城池一夜之间毁于战火,十万户只剩下区区两百户苟延残喘。后来罗马教皇派使节去见大汗,从基辅路过时,吓得魂不附体,说是“遍地白骨,尸骸难数”,那一年的基辅,看不到生气。

基辅这座城,在那场劫难之后,繁华不再。再也没能回到曾经的鼎盛。

拔都的军队不带喘的,接着朝西涌去——匈牙利、波兰一线,人们听蒙古大军的动静,连夜打包行李。欧洲各国联合抵抗,连日耳曼人都来试试身手,可蒙古铁骑还是碾过去了。赛约河畔,匈牙利六万大军烟消云散,欧洲人到这时候才明白,蒙古人的厉害是真正的山呼海啸。

拔都发了狠,直接打到布达佩斯,顺手踏过多瑙河。眼看窝阔台去世,贵由被母亲推上最高位,拔都这边的人心惶惶——是回去争汗位,还是就地扎根?拔都心口一横,选择留在本地,建立起属于自己的钦察汗国。这倒也像是蒙古帝国那个“分封制”走到头了,接下来的日子是诸侯割据、分天下。

贵由还想讨伐拔都。不曾想,半路上命没了。蒙哥这边得拔都支持,上位之后,把自己兄弟连拧成了一股绳。于是,钦察汗国算是站稳了脚跟。蒙古的版图从一个龙头,分成了四大汗国,各自为政。

讲到这儿,我总忍不住多想两句。拔都、贵由他们,在权力洪流里浮沉,你说他们心里时时想着江山万里,还是也偶尔会记起远在蒙古老家的炊烟与亲人?那些百姓的生死,城池的兴亡,又有谁能左右?历史是大步向前,可那些倒在风暴里的普通人,才更像真相的注脚。

基辅的废墟,钦察汗国的诞生,西征的余音都留在了旧世界的土壤里。接下来的命运、割据与融合,谁能说得清呢?只怕今天翻了这卷旧史,也只看得见一缕灰尘——大风吹过,岁月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