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马的陷落——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1453年5月29日(2)

发布时间:2025-09-04 05:01  浏览量:1

“光明之城”的生活

“新罗马”的面积超过拜占廷古城几十倍,也远远超过老罗马城。在拜占延旧城原址的小山丘上,帝国的大皇宫拔地而起,老城的旧城墙被改建为皇宫的外墙。大皇宫又被称为“圣宫”坐落于全城的制高点上,南临马尔马拉海,占地60多万平方米,是整个君士坦丁堡最豪华的建筑群。皇宫里面除了居住着皇族外,还有成群的宫娥、太监、禁军、教士和宫廷官员,其人口多达两万,几乎相当于一座城市。它由几座比邻的宫院组成,包括专门用作官方正式大典的拉马尼奥尔宫,供皇室居住的达夫纳宫,兼作陈列馆的沙尔克宫等等。

各处宫殿由拱廊相连,宫殿之间的庭院被开辟为姹紫嫣红的御花园。在此基础上,历代皇帝又不断扩大其范围,增盖宫殿、加高楼层、添加塔楼、修筑高台,最后又在宫殿的周边辅以各种附属建筑,例如教堂、礼拜堂、浴室、游乐场、珍宝馆、档案馆、马厩、工厂、仓库、近卫军营房等等,这样,圣宫成了一座既是皇帝居所、又是政府所在地和教会最高机关驻节地的宫殿。

皇宫周围有三座城门,一座叫竞技场大门,一座叫曼卡纳大门,第三座叫海滨大门。进入竞技场大门,可以来到一间长百步、宽50步的大厅,大厅两边是看台,铺上了锦缎的地毯、床垫和坐垫,上面站着信奉基督教的黑人,他们手持镶满金子的盾牌和金饰长矛。进入曼卡纳大门后,也是一个类似的大厅,地上铺着大理石,两边站着卡扎尔人卫士。进入海滨大门后是一个长达300步的大厅,地上铺着红砖。穿过大厅,可以来到一个内院,通往皇帝的内廷。院子的左边是皇帝的私人教堂,共有10座门,4扇是金门,6扇是银门。

拜占廷皇宫鸟瞰

教堂内的祭坛是用一整块桧木做成的,镶嵌珍珠和宝石。教堂的天花板全是拱顶,由金银做成。教堂周围有四座院子,各长200步、宽100步。院子里有一个在大理石中挖出来的5米见方的池子,耸立在离地面5米高的大理石柱子上,上空有一个铅做的穹顶,另一个银穹顶耸立其上,由12根柱子支撑,柱子的顶端是各种动物的塑像:鹰、羔羊、公牛、公鸡、孔雀、狼、马、象…在离院子200步的地方,有一个蓄水池,水从这里流到柱子顶端的动物塑像那里。每逢节日,都要在这个水池里灌满1万尖底瓮的酒和1000尖底瓮的白蜜,酒和蜜混在一起,还用一匹骆驼所驮的甘松茅、丁香花蕾和肉桂来使其发出香味。酒从塑像的嘴里和耳朵里流出来,聚集到灌满的池子中。

皇帝上朝议政的宫殿被称为金銮殿,或者“黄金议事宫”,皇帝的宝座设置在议事宫大厅半圆形顶点的圣坛上,这个长长的大殿看上去像教堂,实际也是按照教堂的样式设计的。宝座位于三级斑岩台阶之上,华贵典雅,用象牙、黄金、珍珠和宝石做成,上为华盖,宝座靠背上有象征耶稣的细密镶嵌画。宝座很宽,铺有垫子,是个双人座,皇帝并不坐在中间,而是坐在右边。在礼拜天或节日的时候,皇帝坐在左边,右边的座位上放着一本福音书,据说这里坐着基督本人。宝座前面挂有紫色帷帐,上面缀有珠宝。帷帐旁边有一座镀金铜树,各色鸟儿落在它的枝条上,也是镀金黄铜做的,它们争相争鸣,奏出一首首婉转的乐曲。宝座两旁有两只镀金的铜狮,这些机械野兽“可以张开大嘴咆哮,伸出舌头,还用尾巴击打地面”。

任何人在觐见皇帝的时候都要匍匐在地上前进,在皇帝面前行大礼之后才能站起来。这动作的幅度随官阶的大小而有变化。高级官员可以亲吻皇帝的右胸,低级官员只能吻皇帝的脚。外国使节以跪姿行礼。他们都没有权利先开口跟皇帝说话,只能等皇帝通过侍官发问时才可作答。每当官员觐见完毕,领受皇帝旨意,倒退着走出大殿时,礼仪大臣和宫廷仪卫高唱“诚如是!诚如是!诚如是!”在重大的节日里,皇帝还模仿基督,邀请最显要的12个人到皇宫用餐,贵族经常出高价购买受邀请的权利,来到装饰着黄金镶嵌画的餐厅与皇帝共同进餐。

觐见东罗马皇帝的匍匐大礼

达夫纳宫的大门饰有金星,大门前有一个2米见方的场地,地面上镶嵌着珍珠和宝石。拱门里用金链悬吊着许多银制大吊灯,在每根装饰着精雕细刻柱头的大理石圆柱之间都有宫廷警卫站岗,他们都是太监。各种大理石雕塑错落不齐地分布在地面上,或巧妙地镶嵌在墙壁上,有半壁墙高。再向上,在金色的背景上,排列着一长队圣女图和高级神职人员的马赛克镶嵌画。

穿过一道道雕刻精细的双扉大门,进入皇后的客厅,大理石地面上铺着绣有各色花卉图案的精美锦缎地毯,精致的雕花象牙和银制家具装饰着各个房间,晶莹的彩绘玻璃使房间显得光亮柔和。皇帝的寝室有三扇巨大的落地窗,可以俯视马尔马拉海,以及阶梯状花园。花园向下延伸,一直通往波光粼粼的大海,里面点缀着弯弯曲曲的林荫小道、鲜花盛开的高台、大理石喷泉,以及林木花草之间的众多亭台轩馆。花园中还有地下通道,皇帝可以由此前往竞技场。

如果把君士坦丁堡城的平面视作一个三角形的话,那么圣宫和皇城就坐落在这个三角形的顶点上。君士坦丁修筑的城墙从这里分成两路,像两条巨臂一般,将整个城区纳入怀中。由于两边都濒临大海,因此这两段城墙的高度只有12到15米,整个城市坐落在城墙后面的山丘之上,远远望去,城中景象历历在目,远来的商船从海上就可以望见金碧辉煌的圣宫建筑群、赛车竞技场、圣索非亚大教堂(该教堂的巨大穹顶可以当作灯塔使用),以及城内林立的各种宏伟建筑。在城市的西端坐落着第三段城墙,即长达4.3公里的君士坦丁城墙。

5世纪的时候,由于人口迅速增长,因此提奥多西二世皇帝在西边修筑了提奥多西城墙,将城市面积扩大了两倍。由于城外就是一马平川的色雷斯平原,因此这段城防系统被设计得复杂无比,如同铁壁金汤。提奥多西城墙从外向内依次为外护墙、护城河、护城河内墙、陡坡护壁、外城台、外城墙、内城台、内城墙,外城墙和内城墙上耸立着三百多座塔楼、角楼和碉堡,形成强大的火力支援系统。

在土耳其人用上火炮之前,能威胁到提奥多西城墙的唯一危险就是地震。事实上,只有447年11月7日和448年1月6日的地震威胁到了城墙的安全,震塌了好几处城墙,以及394座塔楼中的57座。但是,由于当时君士坦丁堡正面临“上帝之鞭”阿提拉的威胁,因此只花了60天就将城墙修复了。此后再也没有发生过比之更为严重的地震。

扩建之后的君士坦丁堡城墙全长21.5公里,其中临马尔马拉海的城墙长8公里,金角湾一侧长7公里,靠陆地的一边长6.5公里。君士坦丁堡的居民认为,通往罗马的大道所经过的那座城门门扉是金子做的,因此被称为“金门”,实际上门扉的材质可能是黄铜。城门本身用白色大理石修建,门顶上树立着一座巨大的雕像--一个人牵着5头大象。

君士坦丁堡全城布满了精彩绝伦的艺术品,使任何能从金门进入首都的人始终处于目不暇接的兴奋状态(不过除了皇帝出征归来、举行凯旋仪式外,这道门平时从不打开)。在圣宫的西邻,是面积巨大的大赛车竞技场,完全仿照罗马科洛塞姆竞技场的式样,但比罗马竞技场还长40米左右。从皇宫中可以望见竞技场里面的场景。竞技场内分布着许多立柱,以及大理石和青铜雕像,中央耸立着从埃及运来的古方尖碑。赛车道铺着洁白的沙子,上面可容8辆马车并驾齐驱,周围的看台可容纳上万人观赛。

自从君士坦丁堡建成以来,竞技场一直是唯一的、名副其实的消遣和娱乐场所。那时的表演有双轮马车赛、狩猎、摔交、斗兽、杂技和小丑表演。竞技场也是帝国的神经中枢,民众的讲坛和民心的晴雨表。在那里,也只有在那里,帝国的臣民可以对皇帝发出嘘声,帝国的皇帝可以被民众推选出来,或者被轰下台。

大赛车竞技场遗址

由于竞技场的存在,首都的居民被分为蓝党和绿党,每当举行赛车竞技比赛的时候,他们都争吵不休,彼此辱骂,然后斗殴,似乎在体育竞技的背后关乎帝国的命运。不过,事实的确也是如此。"蓝党"的名字取自大海的颜色,象征着冒险精神,最初的参加者都是海员,后来也有市民、大贵族和元老院议员加入。他们虔信正统基督教,支持皇帝的中央集权。"绿党"取自春天原野的颜色,因为其成员大多是农民。帝国东部的富商巨贾构成了绿党的上层阶级,他们主张地方自治,并忠心于近乎异端的基督一性论教派。两派在全帝国范围内都建有自己的组织体系,毫不夸张地说,蓝党和绿党把东罗马帝国分成了两半,偌大的帝国始终在这一派和那一派之间摇摆不定。

上帝让君士坦丁堡的君主看不到蓝党和绿党的联合,否则的话什么也抵挡不了他们。只有一次,也就是"尼卡暴动"的那一次,蓝党和绿党联合起来了,帝国竟然因此而几乎被断送。

竞技场北门外,是黑色大理石铺地的奥古斯都广场,这里树立着“Milion”,即帝国公路的零里程标志。柱廊拱卫的梅塞大道从这个广场通向城市的远方,广场的北边则是巨大的圣索非亚大教堂。向西不远,就是圆形的君士坦丁广场。这里是君士坦丁堡商业和政治活动的第一大中心,北边是高大雄伟的帝国议会和元老院,其门前几十级宽大的大理石台阶是政要显贵向公众发表演说的论坛。广场中心耸立着一座数十米高的巨型花岗石圆柱,顶端是从雅典运来的高大的阿波罗铜像。

君士坦丁广场西边是长方形的提奥多西广场,它是多条罗马帝国军事大道的汇合点,也是全城最大的集市。这里作坊店铺林立,商号钱庄比邻。这一带的最东端是嘈杂的锅匠区沙尔科普拉特,梅塞大道旁边是金银匠区,再远些是芳香区。在提奥多西广场周围可以买到精选的肉、酒、水产、蔬菜、水果、糕点、奶酪和蜂蜜,而丝绸、珠宝、金器、皮革、玻璃器皿、香水一类的奢侈品在这里更是应有尽有。

离开提奥多西广场之后,梅塞大道折向西南,经过公牛广场、阿卡狄乌斯广场,一直通往金门。阿卡狄乌斯广场上坐落着阿卡狄乌斯皇帝圆柱,人们可以攀缘柱子里的233级台阶,爬到柱子的顶端,俯瞰整个君士坦丁堡、博斯普鲁斯海峡和亚洲大陆。其他东西走向的街道也是以同样的方式出现。贵族和富人在主要干道旁建有自己的豪华宅邸,这些大厦以其主人的姓氏命名,如欧根尼乌大厦、鲁菲尼乌大厦、普罗波大厦等等。这些宅邸与外街隔绝,主要空间都面向围有柱廊的内部庭园。楼层延伸到街道柱廊之上,设有凸肚窗,宅邸内有宽敞的大厅、舒适的卧室和浴室,可以豪华隆重地接待众多的客人。

不过,虽然主要的干道和建筑高大宏伟、豪华壮丽,但君士坦丁堡的居民远远没有达到丰衣足食的地步。普通的民房坐落在狭窄拥挤、弯弯曲曲的次要街道上,底层通常开设作坊和店铺,或者是储藏室和马厩,主人居住在阴暗、狭窄的楼上。嘈杂热闹的酒馆、妓院和小剧场也都坐落在这些街道上。由于地势的原因,次要街道通常自北向南倾斜,有时甚至是一段阶梯,比起通行方便的主要干道,这里的交通状况也是一大问题。虽然通往色雷斯的引水渠网可以向城内的大型公众蓄水池供水,但普通老百姓的用水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运水者就成为大家司空见惯的人。

排水也是个巨大的问题。下水道并不能完全解决废物排泄问题,专门为此修建的街道也无济于事。条条小巷都是垃圾横流,臭气熏天,鱼血、烂菜、动物内脏和人粪尿混在一起,有时臭得实在让人受不了,富人便在客厅里用大锅咕嘟咕嘟地煮香草。皇帝的措施更绝,他命人在宫前修建香味墙,还吩咐香水贩子必须在宫门附近出售香水。

俯瞰马尔马拉海的圣宫遗址。三座巨大的落地窗通往带有托臂的大阳台,皇帝曾在这里观看与阿拉伯人的海战

每当严冬来临之际,皇帝便下令在梅塞大道的柱廊间钉上木板,以保护穷人免受强烈的东北风的侵袭。首都吸引着所有背井离乡的人,他们相信,在这个巨大的救济所里,还是可以找到让人生存下去的机会的。可以想象,在偏僻的贫穷街区里,穷人与强盗之间的区别是很细微的,但与此矛盾的是,很少有拦路抢劫或者谋杀的案件,因为首都的警察在城内分区巡逻。不过,顺手牵羊和入室盗窃的案子经常发生。

拜占廷的通货长期保持稳定的状态。1磅黄金铸造72个名为“诺米斯玛塔”的金币,一个诺米斯玛塔等于12个银币,1个银币等于12个铜币。工匠的生活比平民好一些,一个工人一年工作280天,大约挣25个诺米斯玛塔的年薪,就可以让他不愁衣食,甚至还可以偶尔享受一些只有有钱人才消费得起的食物,比如牡蛎、鱼子和野禽。由于肉价昂贵,普通人的主食是面包、橄榄、洋葱、小扁豆、奶酪和鱼类,水果则以苹果、无花果和葡萄为主。

在君士坦丁堡建城的初期,城中大广场众多,居民主要集中在沿海区、梅塞大道两旁和东部地区,在居民区的附近可以发现很多园子,甚至田地。像富人住宅一样,教堂和修道院通常也带有花园。不过,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新建筑栉次鳞比地出现,城中的空地很快消失了,在金角湾的对面还开辟了名为加拉塔的卫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