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制造梦碎,扬言“赶超中国”到工厂停工,背后70%产品靠中国
发布时间:2025-08-30 20:22 浏览量:6
2021年,一场疫情让越南制造业从云端跌落谷底。
阿迪达斯损失5亿欧元、苹果耐克相继撤离、4万家纺织厂停工,曾经被誉为"下一个中国"的越南制造究竟经历了什么?
2020年的越南确实风光无限,凭借相对较低的人工成本和初期的疫情应对,吸引了大批跨国企业的目光。阿迪达斯将全球28%的成衣生产放在越南,三星、苹果也纷纷布局,越南俨然成了全球供应链的新宠儿。
然而好景不长,2021年的疫情彻底撕掉了越南制造强国的华丽外衣。截至2021年5月,越南的疫苗接种率只有可怜的0.5%,在这个拥有近1亿人口的国家里,完整接种两针疫苗的人数竟然不足1万。
果然,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越南疫情全面失控。每日新增确诊病例突破万人大关,死亡病例也居高不下,整个公共卫生系统几乎崩溃。为了控制疫情蔓延,越南政府不得不实施严格的封锁措施,工厂大面积停工,生产线陷入停滞。
对时间极其敏感的服装行业首当其冲受到重创。错过了销售季就意味着巨额损失,阿迪达斯在下半年直接亏损5亿欧元,被迫将订单紧急转移到其他国家。耐克、苹果等品牌也纷纷效仿,一时间外资企业逃离潮汹涌而来。
当越南政府试图放松封锁政策时,却发现许多工人在解封后直接返乡,再也不愿意回到工厂。据越南公安部统计,这波返乡潮涉及人数高达210万,大量劳动力流失让那些没能及时撤退的外资企业陷入更加艰难的境地。
疫情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越南制造业的问题远比表面看起来严重。基础设施不完善、物流体系薄弱、工人技术水平偏低,这些深层次问题在疫情冲击下被无情放大。
越南的制造业神话就这样轰然倒塌,从"赶超中国"的豪言壮语到工厂停工的凄凉现实,这个转变来得如此猛烈。
经历了2021年的惨痛教训后,越南终于认清了现实。与其继续做那个不切实际的"赶超中国"美梦,不如务实一点,主动融入中国的产业链体系。
现在的越南制造,虽然在全球范围内依然有着不小的声量,但实质上已经与中国制造深度绑定。数据显示,2020年越南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总额达到841亿美元,同比增长11.5%。越南出口到美国的产品中有70%都包含了中国制造的成分。
这种现象在电子产品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三星和苹果的很多产品确实在越南完成组装,但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几乎都来自中国。越南工厂更像是一个大型的"组装车间",将中国制造的各种零部件拼装成最终产品,然后贴上"越南制造"的标签出口到全球各地。
就连看似简单的服装行业也是如此。阿迪达斯、耐克这些品牌虽然在越南设有生产基地,但大量的原材料和半成品依然需要从中国进口,越南的纺织工厂主要承担的是最后的加工和组装环节。
汽车制造业更是如此,越南虽然有雄心壮志想要发展汽车产业,但大部分零部件都依赖中国供应,甚至连生产设备和技术支持也主要来自中国。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合作模式对双方都有好处。中国通过产业链输出,不仅可以规避一些贸易壁垒,还能带动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增强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
越南则通过承接中国的产业转移,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还能让中国制造的产品能够以"越南制造"的身份进入国际市场,可谓各取所需。
虽然越南在劳动力成本方面确实有一定优势,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些优势远远不足以让越南真正威胁到中国制造业的地位。越南面临的结构性问题实在太多,而且很多都是短期内无法解决的硬伤。
越南的交通运输系统严重滞后,港口吞吐能力有限,内陆运输效率低下,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这些基础设施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长期的建设周期。
相比之下,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基建投入,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这种差距短期内根本无法弥补。
还有,越南的劳动力虽然便宜,但普遍缺乏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企业要想将这些廉价劳动力培养成合格的熟练工人,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培训成本,这样算下来反而得不偿失。
在高端人才方面,差距就更加明显了。中国经过多年的教育投入和人才培养,已经拥有庞大的高素质工程师队伍和成熟的职业培训体系。反观越南,理工科教育水平远远落后,缺乏足够的技术人才支撑产业升级。
越南政府虽然雄心勃勃地提出了半导体产业发展计划,但现实很骨感。半导体产业需要高度的技术积累和人才储备,越南在这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即使富士康、三星在越南有一些投资,也主要集中在低端的封装测试环节,核心的研发和制造技术依然掌握在其他国家手中。
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不完善也让很多外资企业对在越南进行技术研发心存顾虑。再加上腐败问题频发,这些都进一步恶化了投资环境。
经历了这场制造业的大起大落,越南应该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定位,21世纪的全球经济需要的是分工合作。
中国掌握原材料供应、零部件生产和技术研发等上游环节,越南专注于加工组装等下游环节,这种分工模式其实是最理性的选择。
对于中国来说,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扩展,不仅可以优化自身的产业结构,还能带动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