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阿盐遇上了阿南南京

发布时间:2025-08-12 09:46  浏览量:1

8月17日

“苏超”第九轮

盐城队将在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

客场对战南京队

盐城队VS南京队

在江苏的广袤大地上

盐城与南京如同两块温润的宝玉

一块映着湿地的辽阔

一块透着古都的深邃

盐城拥有着广袤的湿地滩涂

被誉为“东方湿地之都”

南京以其雄伟壮观的山川地势

被形容为“龙盘虎踞”之城

跟着“苏超”去读城

当滩涂的风拂过秦淮河的桨声灯影

当黄海湿地的绿撞上山峦的青

和小布走近这对CP

看TA们用各自的故事

谱写山海间的双重奏

自然风貌的碰撞

盐城的湿地绿洲

是大地写给海洋的诗

潮起时

万顷滩涂化作碧浪翻滚的绿毯

芦苇在风中舒展腰肢

碱蓬草把大地染成热烈的红

潮落时

“潮汐树”画出细密的纹路

如同千万棵倒长的树木

扎根于泥沙之中

勾勒出最原始的自然肌理

作为世界自然遗产

这片湿地用辽阔与包容

孕育着千万种生命

南京的紫金山峦

有“金陵毓秀”的美称

从美龄宫的梧桐项链

到紫霞湖的波光粼粼

再到头陀岭的云海翻涌

森林像一层厚厚的绿毯

覆盖着起伏的山峦

中山陵的雪松肃立

明孝陵的古柏参天

每一口空气都带着草木的清香

湿地绿洲的辽阔舒展

与紫金山峦的灵秀深邃

一阔一幽,一坦一峻

恰似自然的不同侧面

文化底蕴的回响

盐城的滩涂号子

是海浪与人力撞出的歌

渔民喊着号子

弯腰拾贝、拉网捕鱼

这声音里藏着生存的智慧

藏着与风浪搏斗的勇气

是最质朴的“海洋史诗”

南京的秦淮灯影

是流水与光影织成的梦

每到夜晚

灯光映在河面上

与画舫的倒影交叠

恍若穿越回

“十里秦淮”的繁华旧梦

“喊出来的力量”

与“亮起来的温柔”

一刚一柔

都是当地人的精神原乡

栖迁交响的生态

勺嘴鹬因嘴型独特像勺子

常被人们称为“自带饭勺的小鸟”

是极危物种

有着“鸟中大熊猫”的美誉

盐城的滩涂是勺嘴鹬的“大食堂”

全球约600只勺嘴鹬

每年会有近一半以上来到黄海湿地

它们在这里停留两三个月

进行持续觅食以增肥

为后续飞往越冬地积蓄能量

长江江豚

是我国一级野生保护动物

它们嘴角弯弯,好像总是在微笑

被誉为长江中的“微笑天使”

作为长江中唯一存活的鲸类物种

被认为是“水中大熊猫”

南京是全国唯一

在城市中心江段

有野生长江江豚稳定栖息的城市

勺嘴鹬的迁徙

与江豚的栖息

一翔一潜,一灵动一憨厚

是滩涂与江流的温柔对话

也是人对自然的庄重承诺

现代产业的竞逐

盐城的海上风电全国领跑

是名副其实的“海上风电第一城”

海上风电装备综合产能

位居全国城市第一

从刺破云端的百米叶片

到深扎海底的钢铁塔筒

从精密跃动的智能机舱

到四通八达的配套网络

风电产业链的每个环节

都在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

南京的软件代码

是数字世界的隐形脉络

软件谷、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等

6个省级以上重点软件园区

构建起南京

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的版图

软件产业即将成为

南京首个万亿元产业

这个“中国软件名城”

竞争力十足

如果说海上风电

是“看得见的能量”

软件代码

则是“看不见的动力”

一实一虚

共同推动着高质量发展的进程

红色记忆的交织

盐城的新四军纪念馆

作为全国唯一的新四军全史馆

和国家一级博物馆

珍藏着1.8万余件(套)文物史料

每一件都是历史的见证者

诉说着新四军在烽火岁月中

驰骋江淮河汉

浴血华中敌后的英勇事迹

和与人民的深厚情谊

南京的雨花台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的集中殉难地

为纪念先烈、教育后人

如今的雨花台烈士陵园

形成了以烈士就义群雕、

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倒影池、

纪念桥、雨花台烈士纪念馆、

忠魂亭等为代表的纪念建筑群

新四军纪念馆

像一部动态的战斗史诗

记录着战火中淬炼的力量

雨花台像一座永恒的精神丰碑

镌刻着为信仰燃烧的生命

二者从不同侧面

共同构筑起永不褪色的红色印记

舌尖风味的对决

盐城的鱼汤面

是大海与匠心熬出的鲜由筒骨、黄鳝、鲫鱼慢火熬制熬煮出来的鱼汤汤白质浓、滴点成珠看着就能“鲜掉眉毛”加上爽滑的面条清爽鲜美,不油不腻干完一碗,饱足幸福

南京的盐水鸭

是市井与时光腌出的香

“无鸭不成席”

作为南京鸭子中的一大“王者”

盐水鸭“皮白肉嫩、咸鲜入骨”

夹起一块送进嘴里

鸭皮滑嫩不腻

鸭肉紧实却不柴

鲜中带咸、咸里透香的气息

勾得人口水直流

盐城鱼汤面的鲜醇温润

与南京盐水鸭的咸香醇厚

一鲜一咸,一润一香

是餐桌上的不同烟火

生灵守护的寓意

盐城的麋鹿归乡

是一度在本土绝迹的“四不像”

20世纪80年代从英国重返故土

如今在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超8500头麋鹿奔跑、嬉戏

现在,“归来的神兽”

不仅创造了种群奇迹

也记录着盐城

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实足迹

南京的石象守陵

是明孝陵的石象路上

狮子、獬豸、骆驼、

大象、麒麟和马

6种石刻神兽肃立了600多年

它们守护着帝王的陵寝

也见证了六百年的城市兴衰

如今,在无数游人的重构和塑造下

石象路有了大众属性的文化身份

历史纵深的对话

盐城的“盐渎故地

刻在两千多年的时光里

西汉汉高帝设立盐渎县

这里见证着“因盐而兴”的过往

一代代盐民用辛劳和智慧

留下平等包容、吃苦耐劳

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印记

南京的“十朝都会

写在厚重的史书里

从三国的东吴开始

连续有东晋和

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政权

以及南唐、明、

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在此建都

南京拥有超3000年建城史

孕育了绵延千年的历史文化

这座城市用“十朝记忆”

诉说着文明的厚度

盐城与南京

两座城市,两种风情

一个枕着黄海的潮声

一个望着紫金山的斑斓

无论是自然景观、历史人文

还是摩登生活

都值得我们去探索、去品味

场上是对手,场下是兄弟

每一次奔跑、每一次拼抢

都是阿盐与阿南

最深的敬意与最美的成就

加油,盐城!加油,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