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帝国崩塌?七十年商业神话终落幕!

发布时间:2025-08-10 14:42  浏览量:1

香港街头巷尾流传着一句话:生老病死,样样离不开李家。从喝的水到用的电,从住的房到买的菜,李嘉诚的影子无处不在。可如今,这个叱咤风云的商界巨擘,正悄然退出历史舞台。

今年香港特首顾问团名单揭晓,34位核心智囊中,唯独少了李嘉诚长子李泽钜的身影。这可不是简单的人事变动,而是风向大变的信号!要知道,这个顾问团可是能直接跟特首拍板决策的"权力俱乐部",李家被精准剔除,意味深长啊。

更劲爆的还在后头!李嘉诚家族开始疯狂甩卖资产:5月北京玉翠园七折抛售,捂了23年的楼盘说不要就不要;7月大湾区400套房源六折甩卖,最低40万就能上车;连他当年发迹的婚房,那个号称"给多少钱都不卖"的风水宝地,也被传出要50亿港元打折出售。虽然李泽钜赶紧出来灭火,但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要跑路的节奏啊!

回想去年,港澳办两次转发批评李嘉诚卖港口的文章,还放出狠话:"资本无国界,但商人有祖国"。这话说的,简直是把老李几十年的体面撕得粉碎!

要我说,卖港口给美国资本这事儿,顶多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真正的问题在于,李嘉诚那套玩了几十年的商业模式,早就跟这个时代格格不入了。

话说当年,李嘉诚靠卖塑料花发家。1967年香港楼市崩盘,别人都在恐慌性抛售,他却逆势抄底,囤了大量地皮。几年后房价暴涨,他囤的地皮升值20倍!尝到甜头后,老李彻底悟了:搞实业哪有炒地皮来钱快?从此走上了一条"囤地-捂盘-炒房-收租"的康庄大道。

这套把戏在香港玩腻了,他又复制到内地。北京、上海、广州...哪里有地皮,哪里就有李家的身影。更绝的是,他还盯上了水电、港口、通讯这些民生刚需行业。垄断了这些,那不就是躺赚吗?

1979年,在英国人的扶持下,李嘉诚低价收购了英资巨头和记黄埔,一举掌控了香港的命脉行业。直到今天,香港四大电信运营商有两家是李家的,电力、港口、超市也都被他占了半壁江山。

香港老百姓的日子可就惨了:房价高得离谱,物价贵得吓人,普通人拼死拼活干几十年,连个厕所都买不起,只能挤在十几平米的"劏房"里。更气人的是,当年香港想转型搞科技,搞个"数码港"项目,结果被李嘉诚儿子李泽楷玩成了房地产项目,科技没搞成,倒又卖了不少豪宅。

老李在香港赚得盆满钵满,可钱都往英国转移,香港的科技发展、民生改善,他是一点都不管。这样的商人,能不被时代抛弃吗?

俗话说得好,时势造英雄。李嘉诚的崛起,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他的落幕,同样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这个靠垄断民生、囤地炒房发家的时代,该翻篇了!我们现在缺的不是会赚钱的资本家,而是有担当、有情怀的企业家。李嘉诚的神话落幕了,但新时代的传奇,正在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