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野骆驼保护协会保护区学习万里行考察活动走进第二师三十六团
发布时间:2025-08-05 15:41 浏览量:1
图文/易会林
8月3日,新疆野骆驼保护协会保护区学习万里行考察活动最后一站来到了第一个野骆驼保护科普宣传基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三十六团。在王新艾会长的带领下,协会成员们满怀热忱与期待奔赴此地,与三十六团共同开展野骆驼保护专题座谈交流。
三十六团对于此次交流活动高度重视,党委常委、副团长祁长见,文体广电和群团中心负责人孙浩文以及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齐聚一堂,参加此次座谈。
活动由经验丰富的三十六团文体广电和群团中心负责人孙浩文主持,在他有条不紊的组织下,现场氛围热烈而有序。
座谈会上,新疆野骆驼保护协会会长、作家、罗布泊诗人王新艾首先介绍了协会的保护区学习万里行品牌活动开展情况。
王新艾会长说,多年来,三十六团人在这片戈壁荒漠上建设着祖国美丽的家园,践行生态文明实践,于2018年率先建立了第一个“野骆驼科普宣传”基地,是生态文明的践行者。
王新艾会长表示,三十六团在野骆驼保护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2025年保护区学习万里行考察活动至关重要的一站。多年来,新疆野骆驼保护协会始终致力于野骆驼保护的科普宣传,通过一系列科普宣传活动和实地考察,不断提升社会各界对野骆驼的认知与保护意识。此次来到三十六团,就是希望能够与当地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野骆驼保护事业迈向新的台阶。
王新艾会长还向三十六团党委常委、副团长祁长见赠送了自己的著作《罗布泊的守望》。
这本书凝聚着王新艾会长多年来在野骆驼保护领域的心血与感悟,是对野骆驼保护工作的一次全面总结与深刻思考,它承载着珍贵的知识与经验,也传递着协会对野骆驼保护的坚定信念。
《罗布泊的守望》一书是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一本生态文学作品,这本书主要讲述了罗布泊独特而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之美和野骆驼守望者的奋斗之美。
王新艾会长在过去的10年里18次进入罗布泊腹地,见证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成效。用诗歌和散文及科普的形式记录了罗布泊的野性之美,生命律动之美、生态和谐之美和自然荒漠之美。向读者展示了罗布泊和野骆驼的部分面貌,以及那里的野生动植物和古丝绸之路壮美的文明和自然风光,呼吁更多的人关注野生动植物保护。
10年来,王新艾会长在低矮的帐篷里,在行驶的路途中写下了这本《罗布泊的守望》。其中“罗布泊的守望”这篇开篇文章也获得了大地文心优秀奖。这本书的内容长期以来服务野生动植物保护,对野骆驼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引领。
祁长见代表三十六团对协会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三十六团地处特殊地理位置,长期以来一直将生态文明建设和野骆驼保护作为重要工作来抓。
多年来,三十六团在保护野骆驼栖息地、开展科普宣传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他表示,未来三十六团将继续与新疆野骆驼保护协会紧密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为野骆驼保护贡献力量。一方面,三十六团将进一步加强对当地群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大家对野骆驼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另一方面,也将积极配合新疆野骆驼保护协会开展各项保护工作,为野骆驼创造更加安全、适宜的生存环境。
野骆驼又叫野生双峰驼,是世界上最为稀少的野生动物之一,属于极度濒危物种,目前约为680多峰。
2003年6月国家为了加大野骆驼保护力度,批准建立新疆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6.12万平方公里,跨哈密市、吐鲁番市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与甘肃和青海的部分地域毗邻。保护区分布有脊椎动物278种,其中兽类52种,鸟类202种,两爬24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16种。分布有野生植物共有148种,保护区所在的库姆塔格沙漠地区共有微生物71种。
此次座谈交流,不仅增进了新疆野骆驼保护协会与三十六团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信任,更为双方今后在野骆驼保护领域的深度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野骆驼这一珍贵的物种将得到更好的保护,它们在罗布泊的家园也将更加安宁。
未来,双方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让野骆驼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自由驰骋,续写生命的华章 ,共同为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事业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