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衰竭悄无声息地来?5个早期症状别忽视!
发布时间:2025-08-02 05:34 浏览量:1
►本文1908字 阅读4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48岁的李师傅,退休前是公交车司机,身体一向硬朗,连感冒都少得很。可最近几个月总觉得疲累,脚也有点肿,起初以为是老毛病犯了,没太在意,直到有天早上醒来,整个人都浮肿得厉害,去医院一查,医生皱着眉头说:“你的肾功能只剩不到30%,已经是中度肾衰竭。”李师傅懵了,怎么会突然就肾衰了?医生叹了一口气:“其实,肾衰竭从不突然,它只是太‘安静’了。”
肾衰竭,在医学上叫做慢性肾功能不全,是指肾脏长期受损后,功能逐渐丧失,最终无法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毒素。它并不是一夜之间来的,而是一点点发展,直到“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最可怕的是,早期肾衰几乎没有明显症状,等到身体“闹革命”,往往已经发展到中晚期,留给治疗的窗口非常小。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约有1.2亿慢性肾病患者,却只有不到10%的人知道自己有病。也就是说,有将近九成的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肾脏在慢慢坏死。
一、尿液变化:颜色、泡沫、频率都值得注意
尿是肾功能的“晴雨表”。如果你发现尿液泡沫增多且久久不散,还伴有尿量减少、颜色变深或变红,那就要提高警惕了。这可能是蛋白尿或血尿的表现,是肾脏滤过膜受损的早期信号。
尤其是早上起床后第一次小便,颜色偏深,泡泡多,千万不要忽视。
二、疲劳乏力:不是累,是毒素在堆积
肾功能下降后,体内的代谢废物排不出去,会引起贫血和电解质紊乱。很多人会觉得一整天都提不起劲,稍微活动就心跳加快、气短。不是你老了,是肾真的“干不动活”了。医生指出,肾性贫血是慢性肾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越早发现越好控制。
三、水肿:从脚踝开始,最后全身浮肿
肾脏负责调节体内水盐平衡,一旦功能下降,水分就会在体内滞留,最先出现的就是脚踝、眼皮的浮肿,早上起床眼皮肿,晚上脱鞋发现脚背压一条印,这些都是“警报”。别以为是喝水多了或者睡姿不对,水肿反复出现,就是肾在“报警”了。
四、高血压:不是单纯的“血压高”
很多人以为高血压只是心血管的问题,其实高血压和肾病是互为因果的“难兄难弟”。长期血压控制不好会损伤肾小动脉,而肾功能异常又会让血压难以控制。医生指出,60%以上的慢性肾病患者都有高血压,而很多“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背后,隐藏着慢性肾病。
五、夜尿增多:不是“年纪大了”那么简单
正常人夜间尿量少于白天,但如果你发现夜尿次数突然增多,甚至超过白天,就要警惕是否肾脏浓缩尿液的功能出了问题。尤其是中年人,夜尿多+尿少+水肿+易疲劳,这四个信号凑在一起,十有八九和肾有关。
1.为什么肾衰来得“悄无声息”?我们该如何提早发现?
肾脏是个“沉默的器官”。它没有痛觉神经,哪怕已经损伤70%,你可能都感觉不到异样。正因如此,很多人直到尿毒症才发现,已经错过最佳干预期。专家建议,以下人群每年至少做一次肾功能检查: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有家族肾病史
长期服用止痛药、保健品者
肥胖或高尿酸人群
年龄超过40岁的人群
检查项目包括:尿常规、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别怕麻烦,这可能是你“救回肾”的唯一机会。
2.肾衰竭不可逆?早发现真能“刹车”
很多人一听“肾衰竭”就以为要透析、换肾,其实这是误解。肾病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分为5期。在1~3期,经过积极控制病因,比如控制血压、血糖、减少蛋白尿,病情是可以稳定甚至部分逆转的。
国家肾脏病临床研究中心曾发布数据显示,早期干预能延缓肾病进展5~10年,甚至避免透析。所以,别等到“肾坏了”,才后悔当初没重视那几个小信号。
想保护肾,饮食上也不能放纵。医生提醒:
少盐:每天不超过5g,盐吃多了容易水肿、升压。控蛋白:蛋白质代谢产物需肾代谢,肾功能差时要适量控制摄入。戒烟限酒:烟酒会加重肾血管负担,加速肾小球硬化。多喝水但不过量:保持每日1500~2000ml水摄入,有助代谢废物。此外,不要乱吃药,尤其是止痛药、消炎药,这些药物对脏伤害极大。
肾衰竭不是“突然来”的,它只是太安静,太容易被忽视。那些被你忽略的疲乏、水肿、泡沫尿……其实早已在“提醒你”。别再等到肾功能只剩30%、20%,甚至要透析时才追悔莫及。身体不会说谎,你要学会听懂它的“暗示”。
[1] 国家卫健委《慢性肾病防治指南(2022年版)》
[2]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慢性肾脏病的诊断与防治》.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3年
[3] 国家肾脏病临床研究中心.《中国慢性肾病现状与防控建议》.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