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汽车三年走完一场商业版“魔童坠落”,结局“由我还是由天”

发布时间:2025-08-01 20:29  浏览量:1

从年销15万辆的造车新势力榜首,到国内单月销量仅487辆的破产企业,哪吒汽车用三年时间走完了一场商业版的“魔童坠落”。

桐乡工厂的车间里,生产线上蒙着一层薄灰。八个月前这里还机器轰鸣,如今只剩下几名工人例行检查设备。厂区外,“哪吒汽车”四个大字的招牌依然醒目,但大门紧闭的展厅里,最后一批展车电瓶早已耗尽。

这家曾经在2022年以15.2万辆销量登顶造车新势力榜首的车企,如今连531万元的广告费都无力支付。正是这笔“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上海一家小广告公司向法院递交了破产申请,揭开了哪吒汽车崩塌的序幕。

01

破产重整进行时,三路人马有意接盘

7月17日,阿里资产拍卖平台上出现了一个特殊链接——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新能源的重整投资人预招募通道正式开启。截至当天,已有3名意向方提交了预报名材料。这标志着哪吒汽车的破产重整进入实质性阶段。

时间倒回一个半月前。6月19日,浙江省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受理合众新能源破产重整案,并指定浙江子城律师事务所担任管理人。法院公告显示,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定于9月12日通过网络直播形式召开。

管理人开出的接盘条件相当明确:投资人需近三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未被列入失信黑名单,更重要的是具备“足够资金实力”,能提供合法合规的资金支持复工复产。

“愿意在选定投资人前就提供复工复产资金的,将获得优先考虑。”管理人公告中的这句话,点明了哪吒重整的核心诉求——急等救命钱。

02

从巅峰到谷底,三重失误埋下祸根

回顾哪吒汽车的历程,如同一场跌宕起伏的商业悲剧。2018年,凭借售价仅5.99万元的哪吒N01,这家车企以低价策略切入市场,借助国产动画《哪吒》的IP热度迅速崛起。短短四年后,它就以15.2万辆的年销量登顶造车新势力榜首。

表面的辉煌掩盖不了根基的脆弱。2023年,当其他车企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时,哪吒的研发投入占比仅8.9%,技术短板日益凸显。

更致命的是品牌定位困局。其70%销量依赖10万元以下的低价车型,而2023年推出的中高端轿跑哪吒GT,月销量不足300辆。

经营数据揭示了残酷现实:三年累计亏损183亿元,平均每卖一辆车亏损超8万元。截至2025年5月,拖欠供应商货款超60亿元,被执行金额高达1.58亿元。

今年一季度销量暴跌至487辆,同比下滑97.7%,生产全面停摆。

03

40万车主深陷售后困境

当企业陷入破产程序,最无助的是普通车主。全国超过40万哪吒车主正面临售后体系瘫痪的困境

北京的张先生去年刚买了哪吒S,今年空调系统就出现故障。他打了三天客服电话始终无人接听,跑了三家维修点都被告知“没配件”。无奈之下,他只能自费3000元在第三方维修店修理。

更极端的案例发生在山东。一位车主因车辆蓝牙钥匙突然失效,竟被困在车内无法脱身。最终消防人员破窗才将他救出。

经销商体系同样崩溃。北京原有8家门店如今只剩2家勉强维持,杭州旗舰店被物业贴上了封条。浙江桐乡工厂门口,20多家经销商代表曾聚集维权,要求退还车款,但无人回应他们的诉求。

04

重整前景未卜,海外业务成最后筹码

走进位于浙江桐乡的哪吒汽车总部,办公区空荡荡的工位占了大半。只有400多名核心员工仍在坚守,其余80%员工已陆续离职。留下的员工中,很多人已经两个月没拿到工资。

重整方案中,海外业务被视为最有价值的资产。泰国工厂已获得100亿泰铢(约21.5亿元)的银行授信,计划7月投产哪吒X车型。在建的印尼工厂和南宁、宜春两大生产基地也被列为重要资产。

但海外市场的表现并不乐观。2024年哪吒海外销量仅完成目标的30%,在泰国市场,哪吒V的售价比国内高出110%,严重削弱了竞争力。

管理人公告中提到,浩智技术平台(包括滑板底盘和智能驾驶技术)可能吸引产业资本关注。原管理团队将优化重组,新任CEO可能由具备跨国车企管理经验的资深人士担任

9月12日,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将以网络直播形式召开。此时,三个未公开身份的意向投资人正在评估那些蒙尘的生产线价值几何。哪吒汽车桐乡工厂350亩土地、全套设备以及“哪吒”商标正静待新主人。

关注“积极生活的老杨”,看懂生活背后的商业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