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雅邑文化沙龙(第十九期)书页里的城市记忆

发布时间:2025-07-31 04:45  浏览量:1

纸页折迭四海,油墨照见人烟。7月27日,一场以“书页里的城市记忆”为主题的温馨读书会在雅邑书社圆满落幕!

现场参与者围坐一堂,在袅袅书香与真诚分享中,循着文字的脉络穿越不同城市的经纬,当纸上的市井烟火与现实的街巷光影交相辉映,大家一同在翻动的书页间,探寻着每座城市独有的脉搏与深刻的生命印记。

默尔索分享了他在香港的深度走访。非洲中心的读书会致力于凝聚在港非洲裔社群,通过共读家乡主题或非洲作家的作品,了解全球不同地区非洲人的生活状态,以阅读打破隔阂、增进理解。而在深水埗的一拳书馆,"让缺席的民众重回书店现场"的标语,更引发了他对"阅读能带来什么"的思考。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对重庆大厦的探索——这座曾被书籍描述为"罪恶温床"的传奇建筑,现实中却成为多元文化的缩影:与形形色色的居住者交谈,品尝地道印度餐,切身感受书本如何成为探索现实的“钩子"。

阿锋则带我们走进了香港音乐的记忆地图。当他驻足在港乐经典《下一站天后》吟唱的街头——百德新街的车站、大丸百货的转角,耳机里的歌词仿佛跃入现实街景。他深切感受到歌词与城市记忆交织的温度,原来音乐早已为街道写好注脚,让陌生的城市忽然有了故事的声音。

阿遥的分享是一幅西藏的诗意画卷。在大昭寺,他目睹了从青海到拉萨三步一磕的朝圣者,脸上充满虔诚纯净的笑容。他还特别提到一位风尘仆仆的姐姐,露出的大白牙令人动容;还有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在游人信徒交织的喧闹中磕头叩拜。这段经历让他明白,城市的圣洁感源于平凡人的坚持和信仰。

书页中的城市印象

YiHao通过《失落的卫星》带我们深入了中亚的神秘腹地,得以窥见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的另一面——这座林立着喷泉的白色大理石之城,其华丽表象下隐藏着一个现实:虽靠油气资源暴富,实则是权威治理下的封闭国度,公民阅读和上网受到严格限制。通过本书,YiHao反思了我们沉溺于“二手生活”(过度依赖手机获取体验)的常态,呼吁大家放下虚拟世界,在真实的行走与对话中探寻生命的充实感。

“人寿百年,纸寿千年”默尔索分享的海明威《流动的盛宴》,凝固了1921年那个战后满目疮痍却又活力迸发的巴黎海明威的记忆如精密的刻刀,将“迷惘一代”的动荡巴黎,连同街头的咖啡香、牡蛎的鲜味、潦倒文人的执着与挣扎,悉数封存于书页。我们从中看到的,不再是教科书中模糊的文豪肖像,而是充满血肉与矛盾的鲜活个体。

《城南旧事》

阿遥分享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仿佛带我们来到了民国时期的北京城南胡同,通过孩童英子的纯净目光,记录下老北京城的烟火记忆:骆驼铃铛、井窝子水声、四合院里的市井百态,交织着胡同深处的悲欢离合。"疯女"秀贞的母爱悲剧、草丛小偷的生存困境、保姆宋妈骨肉离散的锥心之痛,直至父亲病逝时夹竹桃凋零的成长领悟,凝练成一部"带着体温的北平风俗画",在纯真视角下消解世俗标签,让斑驳的城墙与普通人的生命褶皱,成为城市灵魂最动人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