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老照片——太罕见,“万恶的旧社会”,原来是这个样子!
发布时间:2025-07-30 05:11 浏览量:1
80多年前的旧社会,烽火连天,物资匮乏至极,许多老百姓,都生活在窘迫与惶惑之中,每天一睁眼,想的就是如何填饱肚子。
下面这些罕见老照片,就真实展现了旧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
1935年的北平胡同,一名黄包车夫在泥水中拉车。
他和老舍笔下《骆驼祥子》都差不多。一个人拉车,要养活全家五六口,非常辛苦。
1932年淞沪会战期间,日军用舰炮对平民区狂轰乱炸。
这名儿童的房屋被炸毁,家人也不知所踪。只留下他对着废墟痛哭。
1929年的保定街头,一个相貌清秀的小姑娘,为了帮家里挣钱,裹着小脚出来卖枕头。
1935年,上海租界里的百老汇,一群舞女在喝茶休息,她们虽然各个妆容精致,但地位很低,属于旧社会里的下九流。
1942年,两个河南少年,逃荒到了西安。他们的亲人都倒在了路上,两人也是衣衫褴褛,没有任何家当。
1942年,去纽约访问的民国代表团女翻译。
她们的服饰不仅时尚亮眼,更透着精致的华丽感。完全想象不到,她们和上面的逃荒少年,属于同一个国家。
1942年,阳澄湖边的一名少年渔民,正大快朵颐的狂吃大闸蟹。
那个时代,真正值钱的是五谷杂粮,和各种牲畜家禽。
像大闸蟹、泥鳅、黄鳝这种没油水的河鲜,算不上正经吃食。只有穷苦人家,才会用它们填肚子。
1947年的重庆街头,一队壮丁挑着煤框经过,为了防止他们逃跑,还铁链锁了起来。
1943年的巫江边,一群纤夫弯腰低头,拼命拉纤,看起来非常辛苦。
三峡大坝建成前,巫江水流湍急,暗礁密布,许多地方需要拉纤才能通行,航行又慢又危险。
1946年的广州街头,一个衣着光鲜的老板娘,因为生意清淡,在店门口打起了瞌睡。
1942年的杭州街头,一个小孩坐在“立桶”里面。
当时没有幼儿园,大人外出劳作时,就将孩子放在立桶中。
1941年,宜昌城内的菜市场,菜贩光着脚站在石板路上,连双鞋都没有
1943年的南京街头,烟摊老板娘生意不好,眉头紧皱。
1943年,广州码头上的童工,本应该上学的年纪,却跑到码头上帮忙干活,挣几个饭钱。
1940年,徐州城内的废黄河,那时候没有自来水和洗衣机,即便是寒冬腊月,人们也要到河边洗衣服。
1943年,临汾西关的窑洞,除了一个煤油灯,看不到任何现代化的物品,真正的家徒四壁。
1945年,成都锦江上的一名渔娘,她在渔船上出生,在渔船上长大,脸上充满了疲惫与迷茫。
1949年,广州街头的云吞摊,老板的灶台,居然是用白瓷砖贴成的!这在当时,可是相当少见。
1935年,上海租界里的巡捕,抓到一对行乞的母子,将他们套上绳索,赶出租界。
1940年,北平城内的一个“虎头娃娃”,虽然是战乱年代, 但他面色红润,衣着整洁,应该是富家子弟。
1941年,河南的田地上,一名长工正吃力推着地主婆赶路。
常年劳作让长工肤色黝黑,地主婆却白白净净,境况对比令人唏嘘。
通过以上这些老照片,我们看到了旧社会,普通百姓的生活,真的是充满了艰辛与挑战!
感谢我们生活在一个岁月静好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