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老照片,回顾50年代酒钢初创史,一段艰苦难忘的岁月

发布时间:2025-05-24 18:04  浏览量:2

1955年8月,西北地质局645分队奉命选派工程师严济南带领陈鸿玉、秦士伟等数名地质队员,进入河西走廊西部的祁连山中段腹地探寻矿石。在当地牧民的协助下,先后在头道沟、黑沟发现了铁矿石,由于矿石光亮如镜,故称其为镜铁山矿。

祁连山发现大型铁矿,为国家在西北建设钢铁生产基地的构想提供了必须的原料条件。1958年1月,冶金部部长助理徐驰等到酒泉实地踏勘,选定酒泉县城西22公里、嘉峪关城楼东6公里处的戈壁滩作为厂址,建设酒泉钢铁公司(当时此地归属酒泉县)。8月1日,填补西北钢铁工业空白的酒泉钢铁公司正式在酒泉成立,9月15日开工兴建。

地质队员翻山越岭探寻矿石

找矿过程中,先后有11名地质队员献出了生命,年仅25岁的苗淑娟,就是其中一位

1958年7月15日,国家副主席朱德视察酒泉,了解酒钢筹建情况,间歇来到嘉峪关城楼

奉调前来酒钢的建设者在告别家乡鞍山前合影

早期前来酒钢的职工用过的群乐牌收音机和生活用品

1958年从鞍山调来酒钢的职工带来的自己使用过的工具

酒钢一号高炉开工典礼

职工们满怀喜悦走进会场

酒钢公司开工典礼大会

在鞍钢建设中业绩卓越的郎运治和他的挖掘机组开挖高炉地基

建设者们经常在工地召开誓师会、动员会、劳动竞赛

没有公路,大部分物资只得靠骆驼来运输

在镜铁山山矿,一袋袋炸药由人工背上爆破点

镜铁山矿桦树沟矿区大爆破,装炸药量700吨,松动爆破20万立方米。日本误报中国在西北地区爆炸了一颗原子弹

争分夺秒打牢地基

机车联合作业

高炉除尘设施

为解决吃住问题,建设们自己动手,因陋就简,建起简易食堂,搭起马架子,挖出地窝子,筑起干打垒

干打垒(窑洞房)

1961年,酒钢公司第一勘探队部分人员和镜铁山矿地测人员在当时矿里唯一的商店前合影

劳动之余不忘留念

1959年5月酒钢职工业余演出队演出后合影

1959年9月镜铁山矿机关3名女同志在办公院前留影

1959年10月,镜铁山矿职工踩高跷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

1959年,酒钢抽调一公司二工区参加张掖机场建设,在取得重大进展时向工地报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