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老照片:1946年,_旧社会_的乡村是什么样子?

发布时间:2025-05-24 16:31  浏览量:1

在老一辈人眼中,“旧社会”是什么根本无需多做解释。然而对年轻人而言,“旧社会”却是个极为陌生的词汇。

实际上,“旧社会”所指的是晚清民国阶段的中国,彼时中国无法实现独立自主,还遭受着地主与资本家的欺压,战乱频仍、贫穷困苦、发展滞后成为普遍状况。

在“旧社会”,没有自来水供应,人们只能饮用井水和河水;而且也没有通电,家中没有一件电器设备;人们无力购置房产,好几代人都居住在陈旧破败的祖宅之中。

现今,留存下来的晚清民国时期老照片,多数是于上海、天津、广州等大城市拍摄的。不少读者对“旧社会”乡村的模样充满好奇。

1946年,一位叫杰克的美国摄影师于河北通县的乡村地带,拍摄了一组非常稀有的彩色老照片。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欣赏这些照片。

在过去被称作“旧社会”的时期,老人们可供消遣的娱乐活动寥寥无几。常常能看到一群大爷和大娘聚在村子的入口处,兴致勃勃地谈论着各种生活琐事。

一年到头,村民们都在田地里忙碌劳作,只有在清明、端午、中秋、重阳这些传统节日时,亲戚们才会相聚一堂,共享一顿丰盛的大餐。

在“旧社会”的乡村,识字的人极为稀少,很多孩子甚至都没有进过幼儿园。他们从很小的时候就在田边地头嬉戏,等年纪稍长便开始帮着放羊。

倘若为女孩子,自幼便协助家中洗涤衣物,待成长至十五岁,便寻觅一户人家出嫁。

和大城市有所不同,乡村区域不存在城隍庙,仅有数不胜数的土地庙。山神以及土地爷,属于仙界中地位最低的神仙。

往昔“旧社会”里,乡村的平房皆是农民用自制土砖建成,这些房子有着冬暖夏凉的特性,既无需暖气取暖,也不用空调纳凉。

有个年轻漂亮的村妇,正在她的房间里做着针线,她家日子过得还算富足。

1946年,有个两三岁的乡村小孩,穿的衣服特别有个性。要是他现在还活着,已经是个八十多岁的老爷子了。

北方人不食用米饭,会把小麦研磨成面粉,因此常常会用到碾子和石磨。既能够用驴来拉磨,也可以通过人工手动推磨。

在那个时期,不存在塑料制品,人们家中所使用的多数是用竹子编制而成的竹筐、竹筛子和竹篓子。

乡村在南方和北方存在差异,南方人以水牛和黄牛为主要牲口,而北方人的主要牲口则是驴、马、骡子和骆驼。

在北方,人们把养猪的地方称作猪圈;而在南方,大家则称之为猪栏。无论叫法如何,本质都是将猪圈起来饲养。在过去的“旧社会”,养猪时从不投喂饲料,采用的是自然的喂养方式。

1946年,现代学校在城市中已然盛行,然而在广袤的乡村地带,仍存在不少仅有一位教书先生的私塾。

“旧社会”的家具十分经用,一张桌子、椅子或是床铺,常常能供四五代人依次使用,实在是太结实啦!

在北方的乡村地区,面食是颇受喜爱的食物。每当农忙的阶段结束,家人们就乐意围聚起来包水饺。

尽管河北通县属于乡村地带,然而一旦村子里出现重大事件,往往会有村长和族长们共同商议事务。

综上所述,那便是八十年之前,中国北方一处平凡乡村的景象。实际上,“旧社会”时期的河北通县,和山东、山西、陕西并无显著差异。

如今,曾经的“通县”已繁华兴盛,它就是北京市通州区,已然成为一线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